西周的都城到底在洛阳还是西安?

737_硬翅


又见西安洛阳日常撕。。。

今天的首都就是北京一个没问题,但是古代长期是两都甚至多都制,不同城池的承担不同的中央行政职能,那就可以说是都城。

至于西周,周天子直属的除了一些零散的小邑,其实只有三四个大城:一个是岐周,今天的陕西岐山一带,宗庙所在地,而最早的都就是有先君宗庙的地方;一个是镐京/沣京,今天的陕西西安一带,西方的行政中心;一个是洛邑,今天的河南洛阳一带,东方的行政中心。这几个大城实际上都是西周的都城。

洛邑是都城,或者说东都,根本没什么问题。出土青铜器《何尊》铭文就说“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武王灭商后就考虑以这里作为东方的居住点。“唯王初壅,宅于成周。”后来成王营建洛邑并定居,把象征王权的九鼎也迁到了这里,周召分治时,周公也是以洛邑为基地辅政的。

从逻辑上讲,洛邑也应该是周天子经常活动的场所,因为周初和西北戎狄关系尚可,而更需要统治的是东方部族,加上中原也是夏商以来认为的“中国”。这也是周武王当初考虑的原因。日后的周天子经常往来于东西二都,比如周穆王出游就是以洛邑为起点,周幽王的太室之盟也在洛邑附近。所以洛邑作为都城也是可以认同的。


林屋公子


现的洛阳和西安,曾经的洛邑和丰镐,都能算得上是西周的都城,或者不只如此。

周室先祖名弃,后稷或说是官名或说是指周人为务稷的部族。后稷初封于邰(陕西武功),后稷的儿子不窋觉得夏后氏式微于是弃官奔于戎狄之间。周族的生活方式在这个阶段是“去稷不务”,也就是说不农耕了,开始仿照戎狄的生活方式。

大概经历了四百多年,经过了十一代的首领,到公刘时“国于豳”。豳,山西新绛县东北二十五里。汾河之阴有稷山,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很可能与后稷有关。从公刘到其八世孙古公亶父,周族一直栖息在豳。古公亶父受薰育戎狄之逼迫,止于岐下。

周人的王气就从古公亶父开始。之前迁居的地方都称不上有都城。太王古公亶父率周族迁居到周原之后经过占卜和商议谋划,觉得此地可居,于是“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召司空、召司徒,划定界限,哪里是垄亩,哪里是民居,哪里宫殿宗庙,这明显就是建都的格局。《诗经*绵》里还说到“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皋门就是王都的外城门,应门是正宫之门,冢土是祭坛。这也可以证明这座兴建的城邑就是周族的都城。这正是周人的王京,并且考古发现也证明周原的岐山凤雏村及扶风召陈村都有大型宫室遗址,正是气象宏大的宗庙宫殿。这座有宗庙辟雍的岐山旧京是周族的发源地及宗仰的中心以及精神的支柱,其地位不可小觑。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周族的首领传到了文王姬发。文王姬发在位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征伐崇侯虎。值得注意的是在征伐崇侯虎之后,《大雅*文王有声》“既伐于崇,作邑于丰。”两件事衔接这么紧密不能说没有关系。丰,在现在陕西西安的西南。很有可能丰原来是崇侯虎的地盘,周族在此作邑向东推进,这是克商中的重要一步。

《竹书纪年》文王三十六年,西伯使世子发经营镐。镐在西安西南的沣水东岸。《大雅*文王有声》里说“镐京辟雍,自西向东,自南向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听说起来就是镐京为都,从此以后方国诸侯无所不服,周的基业从此也就奠定了。

不过从考古发现来看丰镐一带只有窖穴遗址,没有大型宫殿遗址。丰镐应该是周族在向东推进的过程中的指挥中心,后来演变为行政中心。倒也可以与岐山旧京一样作为都城看待。

周克商之后,召公经营洛邑为成周,渭水流域的旧地号为宗周。因此实际上西周有三个都城:岐山王京、丰镐还有洛邑,都是都城。


沅汰


周武王灭商后,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公元前771年,申侯和犬戎杀死周幽王,西周退出历史舞台。次年,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迁都洛阳,延续西周政权,史称东周。西周和东周合称周朝。

关于西周的都城所在地,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由此引发的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目前较为权威的说法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在今西安沣河两岸建立丰京和镐京,合称丰镐,又叫宗周,是周朝的都城。周朝的第二代国君周成王又在今天的洛阳境内建立东都洛邑,包括王城和成周两座城,应该是周朝的陪都,丰镐才是西周真正的都城。

也有很多人认为丰镐和洛邑都是都城,丰镐是西都,洛邑是东都。也有人认为洛邑才是西周的都城。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依照后来 “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的历史,可以看出,西周的都城应该是丰镐,以上的两种观点的缺陷就显露无疑。
所以说西周的都城应该在丰镐(今天的西安境内),是第一性的,而洛邑只是西周的东都,属第二性的。


史徒行者


西周国都洛阳,这点没毛病。

洛阳一定要有这样的自信。如果有人不相信,请自行翻阅《战国策》,人家里面多次提到了东周西周,咋了,你的西周就是西周,洛阳的西周就不是西周了?别管人家西周多大,就是一个村,一户人也是西周。东周是老秦人帮忙建的,结果后来西周和东周也都是老秦人灭的,这个也算是有始有终吧!贾谊在《过秦论》里不是也提到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洛阳没有西周,只有东周,我们的赵盘如何能吞二周呢?既然刘向、贾谊等大拿们都说洛阳有西周,那么我们就要承认这个事实,所以,西周国都洛阳没毛病!洛阳请有点自信啊,别总是让我帮你们引经据典啊,这事儿,不用脸红脖子粗的吼着说!西周国都洛阳,行了没??韩国人!!

我是轮回的刻度,大长安正牌奶爸一枚!


轮回的刻度


自己看央视,整天就知道耍嘴的某省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5e15b0f8fc34dfd90a94a2a6322af615\

辣个蓝人丶丶


西周的都城在现在的西安市西南沣河两岸。《诗•大雅•文王有声》记载:周文王“作邑于丰”,又其子发——武王营建镐京。丰京在沣河以西,镐京在沣河以东,两者隔河相望。文献和考古材料表明,整个西周时期,丰镐并用,同为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实际上可看作是一座都城的两个区域。

经过周厉王“国人暴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周朝中央政权统治诸侯能力大大下降,公元前771年,北方的蛮夷民族犬戎攻破镐京,俘虏周幽王,丰镐二京遂被放弃,西周灭亡。

随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这一段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直到周赧王时期(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周朝灭亡。


孤狼啸月31600808


说西周的都城在洛阳,较真起来也没错,镐京被攻破,平王东迁搬到洛阳,这就是东周。

春秋五霸演变为战国七雄,当时周朝王畿仅剩洛邑这一个巴掌大一点的小地方,只有36座城池,人口仅有3万。就在这种情况下,周考王还是将周王室掌握的最后一块土地封给了自己弟弟,建立西周公国。

很不幸的是就这一点芝麻大的小地方西周公国还最后还发生了分裂,分为了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此时的周天子就是末代天子周赧王,把自己封成了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也无百姓的“三无天子”,自己干脆寄居在西周公国残喘度日。有时候受了指西周国的气,就跑到东周国那儿去住几天;有时候受了东周国的气,就跑到西周国那儿去住几天。

当时东周国和西周国都在洛阳的地面上,所以说西周都城在洛阳也没错。




睁眼看西安


悦史君能明白题主的意思,问的是西周王朝的都城问题,但实际上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个东周的诸侯国西周国,简称也是“西周”。所以,下面话分两头,逐一说明详实。

首先说西周王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的都城。

第一,西周王朝的都城有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

第二,周文王时期,率部灭崇(位于陕西关中)后,在沣水西岸营建丰京(今西安西南),将都城从岐周迁至丰京。

第三,周武王时期,又在沣水东岸建立了镐京(今西安)。丰京是西周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两者合称丰镐。

至此,西周王朝的都城是西安无疑。

第四,周武王灭商后,感觉镐京与新征服地区相距太远,他想在伊洛河地区建立新的都邑,但这一想法尚未实现,周武王突然病逝。

第五,周成王即位后,继承了周武王之遗志,决定在洛阳附近建都,“宅兹中国”。为此,周成王还派召公去洛阳附近“相宅”。

第六,周公东征结束后,按计划在东方修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以加强对东方的监督,又在洛邑以西修建王城,作为朝会东方诸侯的东都。

第七,东都洛邑建成后,也成为了西周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第八,西周时期,关中的镐京被称为“宗周”;东都王城被称为“成周”。

综上所述,周武王灭商建周,到周成王兴建东都洛邑前,西安是西周王朝唯一的都城;东都洛邑建成后,西周王朝实际上实行双都制,西安和洛阳同时成为都城。

也因此,在犬戎之难后,周平王姬宜臼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成周洛邑,开创东周王朝。

再说一下西周国(公元前440年-公元前256年)的都城。

第一,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揭于王畿,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都城就在东周都城洛邑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

第二,公元前367年,在公子根的叛乱后,赵成侯“与韩分周为两”,东周王畿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西周国的都城仍在现在的洛阳。

第三,公元前315年,东、西周分治,周赧王徙都西周,西周国的都城还是在现在的洛阳。

第四,公元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投降。

第五,同样在公元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国夺取九鼎,东周覆亡。

由此可见,西周国的都城一直都在现在的洛阳。


历史这样说


史记,周本纪,



丰镐最新考古面积,17平方公里。



某些人,就不要拿着民国时期的考古资料来意淫了?





证据说话,



史记记载与考古的完美结合。


我是严大爷


西周两都制。所以洛阳是,西安也是。宗周成周皆天子所居,本为一家一体,我们不否认周在取得天下共主的地位前周原和丰镐的国都地位,但也无需抹黑和贬低周公和成王都洛后才真正王天下的事实,也就是诸侯朝贡道里均,著名的成康之治就是在居洛时期,但是天子出巡不定,既然两都,他可以随时去另外一都,成康之后有周王长期居镐也很正常,不过就接连出现了什么国人暴动和犬戎破城,于是平王再次迁回洛阳,当然这一迁,两都制结束,只剩一个成周啦………后人之所以人为划分一个西周,一个东周,那是因为,平王以前周天子还能经常回周原和丰镐等西边的都城住住,但是平王以后能给周天子提供庇护的只能在洛阳了,洛阳不仅成就了周公成王康亡王天下和成康之治,而且生生又将周朝延续了500多年!因为此时丰镐为犬戎占据和破坏,周天子再想像以前那样回去溜达溜达已无可能,只能居住在洛阳。后世为了区分这两个不同时期,才叫西周和东周。所谓平王东迁仅指平王本人的东迁,并不指大周朝的东迁,因为大周一直在那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