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西周制度对当时和后世有什么影响?

付加苗子


西周遗留下的制度其实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部分制度的影响甚至延续到了今天。可以说西周各项制度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一般人想象。

西周根本政治制度是分封制,辅以宗法制,二者互为表里;行政区划采取乡遂制度,以藉田制为基础;西周礼制,以礼、乐为核心来明确贵贱等级,使得西周社会秩序井然。


首先来说分封制。

分封制在周人平定天下时,是激发诸侯征战天下的重要手段。周公二次东征之时,左手以分封制鼓励诸侯主动征战,右手以藉田制分化殷商遗族,使得周人在短短三年内就迅速平定了武庚为首的叛军,稳固了天下。所以在推出之初,分封制对周王室的统一天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正面作用。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却逐渐体现出弊病:各分封对象拥有的权力太大,导致周王室越来越难以管辖那些桀骜不驯的诸侯以及各级卿大夫们。因而,西周晚期后周王室迅速走向了没落——这不但是因为周王室长期分封、使得自身实控土地越来越小,更是因为各诸侯国独立性增强,对周王室形成了巨大掣肘。所以,西周的覆灭虽然是各种因素综合导致,但分封制无疑是其中根因之一。

到了后世,因为古人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认识不一,常常会出现某个朝代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现象。但整体上,由于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掣肘效应过大,中国历史上大多数时期都是郡县制占主导。


其次来说宗法制。

在商代,宗法制其实已出现苗头,但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还是在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对于诸别子,宗法制也规定了去处:天子之位由嫡长子继承,诸别子则被分封为诸侯;诸侯之位由嫡长子继承,诸别子则被分封采邑成为卿大夫;卿大夫之位也是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则降格成为士人;士人职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从此降为庶人。

王、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与工、商、人臣、妾、隶、圉、阍等等一起,就构成了西周等级森严、贵贱分明的社会人群架构。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使得西周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更接近于一个完整国家。不仅如此,宗法制虽然没能成为硬性法律,却给出了一个权力继承的优先法则。因此,宗法制对保证一个国家政权交接的稳定性也贡献良多。

宗法制的影响不但是在西周,对后世历朝历代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宗法制以出生、血缘来决定继承权的合法性,明显存在着极大弊端。因此,尽管宗法制影响深远,但即便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宗法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究竟是立嫡还是立贤,从春秋或更早时起,就已经出现了变数。典型事例,晋襄公死后,其嫡子晋灵公尚在襁褓之中;此时,主政的赵盾就主张另立长君,导致晋国遭遇了一次重大内乱。这次内乱,不但令中军佐狐射姑逃亡狄国,下军主将先蔑和大夫士会也被迫逃亡秦国去了。晋国这次改立国君,根本上就是因为赵盾想以“立贤”来取代“立嫡”的宗法制,却最终失败了。

这说明,虽然宗法制影响深远,但人们对它还是采取了选择性的保留态度。


接下来说乡遂制度。

乡遂制度是建立在藉田制基础之上的制度,西周初时乡人大多是周人的同族,遂人则多为被周人征服的异族人士。无论是“乡”还是“遂”,都以藉田制为基础,组成藉田“公社”后共同生活、共同劳作。

但乡人与遂人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乡人拥有政治权力,有从军的义务。也就是说,乡人是“国人”、“士人”,遂人则是“野人”、“庶人”。

随着历史不断发展,不少被周人征服的殷商遗族获得了周人信任,这些殷商遗族的聚居区也从“遂”升格成为了“乡”。所以,尽管在《周礼》中记载周王畿内仅有“六乡六遂”,可从西周青铜器铭文中可看出,周王室不但有“西六师”,还有“东八师”、“成周八师”。所谓的“东八师”、“成周八师”,极大可能就是由殷商遗族构成,也成为周王室征战天下的主力。

可随着西周由盛而衰,乡遂制度也产生了异化。

早在周宣王在位时,改革了藉田制,将王室土地全部私有化给各级权贵经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乡遂制度的基础。乡遂制度下,乡人拥有极大的参政、议政之权,能“询国危”、“询立君”、“询国迁”。可王室“不藉千亩”、将土地私有化后,乡人的参政议政权利也受到了极大限制。既然失去了权利,底层士人从军积极性也遭受了极大打击。周宣王晚年之所以要“太原料民”,正是因为乡人从军意愿大大降低,使得周王室兵力出现了严重短缺,不得已而为之。

进入春秋后,列国为了生存,也对西周遗留下来的各类制度进行了各类改革。像齐国的管仲改革、晋国的“作爰田”和“作州兵”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将土地私有化,改革了藉田制。藉田制被改革后,士人政治权利普遍受到了限制。因此,底层士人效忠对象慢慢转向了家主,而不是国君。因此,这两国的乡遂制度在国家层面已事实上消亡了。

而在那些没有变革过田制的诸侯国,如鲁国、卫国等等,乡遂制度则保存得较为长久。这些国家士人的政治地位,自然也比齐、晋二国更高,甚至能驱逐国君。所以,在《左传》记载中,常常可看到卫国国君被其“国人”赶下台,被迫流亡国外的记载。

但东周之后,藉田制完全消失,乡遂制度也就随之完全消失了,再也没能在历史上出现过。


藉田制是一种原始的农村公社制度。

商周之交时,藉田制生产模式相对于奴隶制生产模式,无疑相当于一次土地革命。商王国下的奴隶,一旦逃入周国,就可依据藉田制,以在公田上付出“劳役租”为代价,获得一份“私田”。对商国奴隶而言,这无异于从地狱逃入了天堂!封神演义中说姜子牙动用法术帮商人平民逃入西岐,虽然是小说演义,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商人底层纷纷投奔周人的史实。正如周公所说,“分地薄敛,农民归之;水性归下,农民,归利。”(《逸周书·大聚》)

因此,藉田制作为一场土地革命,在商周之交时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和政治意义。

但藉田制因为其公社性质,却存在一重大弊端——生产效率低下。每个“公社社员”都平均地分到一块私田,无论工作再努力,报酬都相差无几,这样的模式无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后世管仲在对齐国田制进行改革时,就深刻地指出了藉田制的弊端:“地利不可竭,民力不可惮;不告知以时而民不知,不告知以事而民不为。

正因如此,促使周宣王对藉田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把王室土地完全私有化给权贵阶层,周王室只管收取赋税。但这种改革,动摇了乡遂制度的基础;而乡遂制度又是周人征兵、政治一项基础制度。所以,周宣王“不藉千亩”改革,动摇了周王室统治的政治根基,虽然初期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反倒促使西周更快地走向了没落。

进入春秋后,不少诸侯国也看出了藉田制生产效率低下的弊端,参照周宣王的改革陆续进行了改革。但像鲁国这类较为保守的国家,也依然保留着藉田制。

可藉田制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上,是因为生产技术的进步。

春秋以前,藉田制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当时铁器并不普及,单个农户家庭无法独立完成大规模的耕种。所以,即便是率先对藉田制进行改革的诸侯国如齐国、晋国等等,也无法脱离集体生产的模式。但到战国时代后,铁器被广泛运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藉田制的集体生产模式迅速被列国抛弃,转向了小农生产模式。特别是秦国商鞅变法后,土地从此彻底私有化,藉田制也因此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西周礼制的目的,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实际上,西周礼制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中国人。上到国家、下到普通民众,在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等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西周礼制的影响。当然,比起西周时代,礼制对于现代中国人的约束显得更加轻微了。

西周礼制的建立,对于古代中国文明程度的提高,功莫大焉。直到现在,人们都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西周礼制无疑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上这些,就是西周各类制度对当时和后世中国的大致影响。


欲云谈史论今


西周制度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分封制与宗法制。

一、分封制

1.吸取前朝教训广为分封

分封制是西周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历史的一个显著特点。西周的分封也就是分邦建国的意思,是古语中的“封建”一词。之所以实行分封制是源于在商朝灭国的教训。商朝与周边的方国实行的是“方国联盟”或称为“内外服”制度,简单讲就是商朝周边的方国在政治形式上承认商朝,并时时进贡以表臣服,但是商朝对方国根本没有什么控制力,因为方国的首领就是本地部群的首领。所以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商朝强盛时方国臣服之,一旦出现商朝出现问题,方国还会乘机捣乱。周武王灭商就是联合了周边的几个方国一块行动的结果。所以西周建立便从商朝灭亡中吸取了教训。怎样才能加强对周边方国的控制呢?这就是分封制的由来。

分封制之下分封的主体主要有三类:占主体的是周王室的子弟;第二类是功臣;第三类是古代帝王的后代。

《左传》: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荀子》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两则材料都表明,王族是当时分封的主体。当然这也与宗法制是密切关联的。

2.分封制对当时与后来的影响

其一,周王室的分封制带有军事殖民的色彩,所以它通过这种形式的分封,迅速地在周边的广阔地带建立起来了大大小小的上百个诸侯国。这样周王朝的疆域就广为扩大了。所以分封制的第一个显著影响就是扩大了周王室的领土,诸侯国与周王室形成了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

对后世的影响也是特别显著,今天很多省的简称就跟分封制直接相关。最典型的就是鲁国,鲁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山东省的简称至今还是鲁。另一个就是齐,封姜尚(姜子牙)于齐,在今山东淄博。山东至今称为齐鲁大地。另外燕、赵、晋这些今天仍然在习惯或政治上沿用的地方的简称,都是分封制的遗存。

其二,通过实行宗法制又从血缘关系上强化了彼此的联系,而且分封的主体主要是王族,这样分封的同时也周王朝的文化带来到分封所在地。所以第二点便是传播了周朝文化。

这样从长远来讲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认知,从文化上起到凝聚民心民力的作用,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宗法制

1.把血缘的因子注入政治机体

何为宗?说文解字中宗是这样解释的:

所以宗表示专门用于献祭崇拜祖先的祖庙。

可见,从字义的本源上“宗”就与“祖宗”、“血缘”可视为同义词。

古代,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就是说除了打仗就是祭祀了,祭祀谁呢?当然是祖先啦。所以西周的宗法制也是从夏、商已经有的宗法制继承发展而来的。只不过它把这种对祖先的认同,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就像一针强心剂一样注入了政治实体中。

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另一项政治制度。它的实施目的就是要在政治联系上加上一层血缘的纽带。把血缘关系注入到政治制度中,成为强化对封国控制的一种工具。西周的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简单地说,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无论是天子、诸侯、卿大夫还是士,它们的法定继承人只能是嫡长子,庶子哪怕比嫡长子年龄大或者能力强那也不行。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所以据此又形成了大宗与小宗之别。当然大宗与小宗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卿大夫们相对于周天子当然是小宗,但是在诸侯的封地内,他又是封国的大宗,卿大夫是小农。如此类推就是大小宗。这样通过血缘的远近亲疏便也划分了政治权力的大小。在家族内它们因血缘有隶属关系,同样这种血缘关系反映到政治上,也就有了政治上的等级之别。

2.古代的遗产继承法

这种宗法制,就是古代的遗产继承法。它不同于商朝的兄终弟及,因为它避免了因为权力争夺而可能带来的政治的动荡。所以宗法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与稳定实施。是谁的就是谁的,你别争也别抢,抢也没用,因为天下的同宗不会认同。宗法制之下的等级尊卑观念是非常严格的,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今天来讲,这种宗法观念的影响仍然深远。修族谱、祭祖、重男轻女、过年时挂同族的族谱、去坟地里把过世的先人请回家过年等等这些宗法观念便是宗法制的遗存。可以说它已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中,成为中国人的重要特征。当然也有积极的影响,如尊亲、孝老,这些也是因为宗法制对血缘关系的强化而带来的表现。

三、总结

周朝延续八百载,最为长久,其中的源由便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密切配合有直接的关系国。秦一统天下,虽然废分封行郡县制,但是这种分封建国以拱卫王室的制度并没有从此消亡,在汉初有刘邦对同姓子弟的分封,形成了郡国并存的地方制度;在明也有朱元璋对子孙的分封,燕王朱棣的封号就直接跟西周的分封制有关系,西周时就已经把北京这里称为燕了,燕就是召公奭的封地。可见这种裂土封王的影响之深远。

宗法制虽然没有了,但这种对嫡长子的重视也成为了历代王朝立储君时要考量的重要因素。孔子曾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对周文化的尊崇一目了然。因此宗法观念被孔子吸收,融入儒家,又通过儒家主体地位的确立而为中华子民广为接受,已经深深融入了每一个人的观念之中。


辰晨木


支持西周的主要是有四大的制度,可以说为西周的的八百年的历史的传承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同样的大家都是喜欢借鉴成功者的经验的,八百年对于任何的一个王朝都是比较悠久的历史。

西周的制度一定是历来的封建的统治者镜子。整体来说呢!西周是有四大制度的,比较有名的就是井田制,然后是礼乐制,宗法制,封建制。

井田制度的影响力

井田制的另外的一个衍生的名字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分封制,因为井田制就分封制的基础,它的比较积极的影响就是扩大了周的领域,增加了周王朝的统治的范围,但是这个利益的前提就是天子具有足够的号召力能够号令天子。

所以比较消极的一面就是在周王朝的后期,诸侯国强大,加上周天子的后期的无能及其诸侯国的强大,周天子在诸侯国基本是威信全无,这也是后期的周逐渐衰落的主要的原因。

至于井田制对于后世的影响就是提升了后世的封建王朝的领土的范围,他是后世的封建的统治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后世封建王朝逐渐把土地国有化的基础。

礼乐制的影响力

礼乐制是鲁国为主要的引导,也就是我们后世所说的周公,它规定了很多的礼乐制,规定就像军礼,吉礼,凶礼,宾礼,嘉礼等等规定了尊卑,长幼有序,等等就是。这就是我们今天说我们是利益之邦的主要的来源。


可以说礼乐制规定了很多的我们后世日常的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可以说是我们道德的指导的方向。但是同样的,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礼乐制在封建的王朝的使用当中,又有极度的封建化。

造成了很多的平民受到贵族的压迫,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很多的制度的出发点本身是很好的,但是在很多的情况下由于执行者的原因,还有各种的客观的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制度的反面被显露出来。

宗法制度的影响

宗法制实际就是西周之前的氏族社会的一个延伸的制度,是王族按照血缘的关系的远近来分封权力的一种制度,他的特点就是宗法制度和政治的制度完全的统一到一起的。实际上是起源于夏朝的。

也就是大禹把死后,他的儿子启发动了政变把王位抢了过来,这就是宗法制度的开端,然后在商超的时候完备了这个制度,最后在周朝的时候把这种制度完全的发展了。

很多的王公大臣诸侯不是天子的亲戚,就是当初在发讨伐商的时候的功臣,这种制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巩固了其发展。

但是长时间的安定生活会导致周王朝的贵族失去了感恩的意思。导致后期的诸侯国国王的权力的欲望是急剧的膨胀。

他对于后世的封建的王朝影响是非常的巨大的,大家经常说的嫡子,长幼,大宗小宗,就是从这个宗法制度衍生出来的。

这种制度甚至后期成为了封建统治者继承王位的必须思考的一个主要的条件。就是看嫡不看长,如果你是正室所生,那么你就是家族甚至王位的唯一的继承人。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李世民虽然功绩很大。

但是还是被一些历史学家诟病,甚至自己也是在很多唐朝的历史中把自己的兄长抹黑的原因。可见宗法制在后期的封建的统治当中所占据的地位。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实际上就是我国千年文化当中的一个主流的思想,当最后的一个国家清朝灭亡之后,中古的封建的社会才算是正常的结束了。不过现在世界上的很多的国家还是处于封建的社会,虽然大部分的封建国家已经消失了。

据报道说世界上的最后的一个封建国家已经在萨特岛在2006年10月消失了。但是据说在文莱达鲁萨王国和苏丹王国还是君主制的国家,还是处于封建的阶段。

可见封建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

他可以说是统治了中国近千年,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影响,他所建立的一些制度甚至在现在一些小山村里面还是存在的。

综上所诉:周王朝的四大制度对于我们后世的发展很多的都是影响到今天的,特别是礼法制可以说今天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这些启示我们金子在任何的时代都是不可取代的。所以我们个人也是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的制度的。


笑看流年世态


西周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制度有很多,比如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井田制度、两京制度、西六师等军制,这其中有一些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我将选择其中在我看来影响最大的一些制度,简单介绍。

分封制

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大致意思就是周天子将天下的土地分给各个诸侯,这些诸侯对于所分到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所建立的国家享有自主权,只需要向天子称臣进贡,天子打仗的时候派兵支援。其实分封制并非周朝首创,之前的夏商两朝也采取这一政治制度,只不过西周建立后,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分封制度进行了完善。对于同姓诸侯进行了大规模分封,以此作为拱卫王室的力量。后世的很多朝代,都效法西周,对于宗室皇族进行分封。

宗法制

宗法制跟分封制是相辅相成的,主要内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即正妻所生的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在有嫡子的情况下,选立嫡子,而不看年龄齿序,在嫡子中,选择年龄最长的。这一制度,从制度上确定了继承人的顺序,可以有效的避免王室内乱,经由后世儒家学说的吹捧,自此成为了后世大多数王朝的根本制度。

礼乐制

周公制定的礼乐,包罗万象,涉及方方面面,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等都有相应的差异与等级划分。这实际上是为了维护森严的等级制度,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乐制使得每个人各司其职,令低等级的人,安于现状,无条件的服从于高等级的人,在经过儒家思想的深化改良后,实在是维护统治的一件法宝,为后世的统治者所喜闻乐见。

井田制

井田制大致的意思就是,领主将土地分成纵横交错的方格,中间是公田,周围是私田,庶民需要种完了公田才能种自己的私田。其实井田制究竟是否真的严格的推行了,目前还存疑,毕竟这种乌托邦式的制度,需要的先决条件太多了,无论是地理还是气候都能影响到井田制,而最为关键的是人心的自私,使得这种制度,即使推行,也会很快被历史所抛弃。后世王莽曾经强行恢复,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大黄扯点历史


可以说,支撑周朝天下的有四大制度:\r

封建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r

封建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也是其统治的核心。\r

井田制是维持封建的经济制度。\r

至于宗法、礼乐制,则是维持封建的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r

周公制礼作乐,规定了吉礼(祭礼)、凶礼(丧礼)、军礼(行军,出征)、宾礼(朝觐,互聘)、嘉礼(婚宴,加冠)等,使贵贱有差、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实行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是中国礼仪的先统。\r

在经济方面,西周实行的是"井田制"。在西周,全国土地均属周室所有。天子将王畿外的土地分给诸侯作封国,诸侯又分地给卿大夫称采邑,士则从卿大夫取得食田。\r

西周这几个方面的制度,加速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可以说,是封建社会的雏形,对后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阿汤的历史世界


1.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度,影响到明朝都有,清朝才渐渐淡化

2.礼制

具体点就是在颜色具体规划后,皇族才能穿黄色的衣物和饰物,否则越礼

3.分封制

这个影响到前221年秦朝建立消除,不过汉又出现,导致了郡国并存


小小铁匠


--西周政治制度特点:

1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是分配权力的制度,宗法制是分配权利的原则.

2以血缘关系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分封制的新特点:宗法色彩更加浓厚;分封范围扩大;义务更加明确;逐级分封;等级爵位产生;监国制度出现;制礼作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