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哭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劉國東


父母对孩子哭穷,表面看都是父母的一片苦心,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但其实殊不知,

这良心用苦的背后,可能会带来弄巧反拙的后果。

穷与富,哪怕仅仅指代物质上的区别,本身也不存在非常绝对的标准,有人觉得月入10000也成月光族,有人月入3000,但也觉得平平淡淡是另一种真实,所以,数字上的穷与富,并不是绝对的,这更看重你的内心感受。

所以,你是如何看待财富的,如何给孩子构建一套金钱观,在本质上也决定了你教育孩子的方式。

当然了,如果家庭情况是真实的不容易,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是不需要哭穷孩子都能感受得到的,孩子也当然不会任性要求你购买过分的要求,但身为父母,无论如何,即使再苦再累,对于孩子内心极度渴望的礼物,还是要想尽办法满足一次的,因为对孩子而言,这可能会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成为一股力量促进他发奋努力,以后出人头地为家争光。

对于家庭条件优越的父母而言,很少会跟孩子哭穷,因为财富是显而易见的,父母的消费啊,家具啊,都是外显的财富,你哭穷,孩子也不会信。所以,也不存在这类哭穷的问题,反而是需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防止过度挥霍,任性消费。

真正会使用“哭穷”这种教育方式的,可能是那种历经千辛万苦才过上好日子,深切感受过挣钱是多么的不容易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初心是想防止孩子大手大脚消费以免坐吃山空。

这种把得之不易的钱财看成非常紧张,以至于忽视了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的“哭穷”,可能会害了孩子。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妈妈不再爱自己的错觉。 如果孩子处于叛逆期,还可能会引发一些异常的举动来宣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以此来反抗家长的权威和控制。

无论家庭条件是好是坏,真诚告诉孩子真实情况,总比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要好得多。金钱是中性的,如何教育和影响你的孩子,才是做父母最应该修炼的智慧。


超级爸爸


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李娜(头条号 爱孩子的李老师):


李 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高级家庭教育导师,正面管教家长课高级导师;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十余年,全国进行线上、线下数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让数万家庭受益。

能对孩子哭穷的,一般是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家里经济真的不佳,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家长多数会愁眉苦脸,内疚情绪严重的告诉孩子“这个我们不能买,因为妈妈或咱家现在没有钱,等有钱啦,妈妈一定第一时间就买给你好吗?”会以这种商量和亏欠的语气表述给孩子听。

情绪的感染是真实的,孩子也能深深的感受到家长的无奈,即便孩子真的想要,他会自己暗下决心:将来我一定自己挣钱来买这个。一般我们也在影视剧中看到这样的孩子,可能就是这一个小小的触动,让孩子有了拼博向上的动力和目标。当他们成年后,多数会有所成就。

第二种情况:一般是家长不想给孩子买什么,因为家里有,因为家长认为不重要,因为那个不是家长想要的,因为孩子是无理取闹等等,总之就是以各种理由借口来阻止孩子的这种索要。

一般家长都会用心平气和或是严肃严厉的语气说:“妈妈没钱啦,妈妈没带钱,妈妈钱花完了等。”会以这种欺哄的语气和孩子交流。但孩子真的会信嘛?不会的。他们会哭着说:“妈妈骗人,妈妈说谎,妈妈是大坏蛋,你就不想给我买等等”。孩子会对妈妈产生怨恨,从而埋下对妈妈不满的情绪。

从此孩子会再想办法让家长花更多的钱,达到报复的作用。所以有些孩子花钱是不会产生心疼感,有时会有一种快意感。

所以对孩子哭穷,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为以后埋下更多的隐患,正确的解决办法是说明真实原因,即便孩子会哭闹不听,也不要以哭穷撒谎的方式来解决一时的需求。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父母经常对着孩子哭穷,对孩子的幼小的心灵影响肯定是非常大的。父母对孩子哭穷的目的无非是想让孩子勤俭节约,但是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我们来看看这样做对孩子有什么危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去?

危害

1、让孩子压抑自己的正常需求,当父母一次次的告知孩子挣钱不容易自己家里没钱后,孩子会变的“懂事”不再问父母要钱买东西,以至于以后想要学习的东西和有用的东西都不敢向父母要钱去买。

2、让孩子变得抠门从而影响的他的交际,孩子总是背负着家里没钱的概念,每花一分钱都觉得对不起父母,他舍得拿自己好不容易买的东西分享给小伙伴吗?答案肯定是不会的,久而久之周围的小伙伴也许都会不跟他玩了。

3、让孩子变得自卑,因为家长的哭穷,会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这样的心理也许会影响他的一生。

虽然我们不主张养孩子铺张浪费,有求必应,但是我们要适当的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在童年满足了孩子那些方面,孩子未来在那些方面就会流动而不执着,有自由去体验更高级的需求层次”。所以以为哭穷不是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我们想控制孩子乱花钱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适当的把家里的经济大权交给孩子打理,每天孩子负责家里的开支,时间久了就能感受到节约的重要。

2、让孩子学会理财

3、买东西要有选择性,选择性价比合适而且最为需要的。比如孩子想要买好几个东西,可以罗列出来,分析每个东西的价格和用处,从而选出最为需要的,这样也可以让孩子减少乱花钱的机会。


帮妈妈育儿


我们小时候,不需要父母哭穷,我们就知道自家有多穷。所以真正的贫穷,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因为本来就穷,这是现实,我们可以接受自己来自于穷苦人家。

现在很多父母可能会和孩子说,我们家没有多少钱,你不能见一样就喜欢一样,没有那么多钱给你买回家。
如果用这种方式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我觉得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不行在哪里呢?你会注意就会发现,那些一边说没有钱给孩子买玩具,又一边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情况,我就认为他们是在孩子面前哭穷。


这样的哭穷,对孩子没有一点点的作用,他只会认为父母在逗她玩,只要坚持,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到手。

另外一种哭穷,明明家庭条件还不错,但是孩子不管想要什么都不给,不管是正当的要求,还是看到喜欢的东西,父母通通的一概不允许,有时候还会说穷养的孩子更有能力。
我前面说了,如果家庭真的穷苦,孩子是不会为难父母的,要不怎么会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

就是这种本来日子过得还不错的,故意什么都不满足孩子的要求来对待他们,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挫,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在父母的心里,若有若无都可以。

因为他们会发现别的孩子和自己完全不一样,别的孩子都可以通过父母,得到自己非常喜欢的礼物,而自己,不管多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承诺。

长期这样,很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可能不会给父母提什么要求,自己也越来越沉默,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不喜欢交朋友,有可能因为性格交不了朋友。
这些都拜父母所赐,因为父母忽略了孩子的需求,把他们逼成一个沉默寡言的人。


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正常要求时,他要的东西对他又很有纪念意义,哪怕真的很穷,家长都要满足他们一次,这一次的获得,他们一定会铭记于心永远感恩父母对自己的付出和爱。当然,如果你没有满足他们,失落的感觉,也会陪伴他们很久,自然也会记恨你们很久很久。


梧桐话仙


家长往往把跟孩子哭穷当成一种教育手段,觉得这样可以给孩子一定压力,让孩子懂得更加奋发图强,更加努力学习,也更加体谅心疼父母对父母更孝顺!我觉得现在80后的人做了父母很少在会用这种方式,去【教育】【激励】孩子了。

但是80后的父母那辈人,这却是常用的教育方式,我这么说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从我自己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我们80后的人说起自己父母那辈人的家庭教育,反正大多数多有这种【贫穷教育】

但是那个年代不能说父母在哭穷,那时候是真的穷,其实孩子生活在家里,自己家庭什么条件心里也是有数的,父母不说孩子自己心里也有压力,也知道自己家庭不能满足自己有很多好看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零食吃,甚至也知道自己每年的学费父母都是借来的,孩子也压抑了自己很多心底渴求的愿望,只因为知道自己的父母也不易!


但是即便如此,如果父母直言不讳的告诉孩子,我们家很穷,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将来要养家,将来不要像我们一样没有本事种一辈子地!这是我小时候我爸爸跟我说过的话,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内心的压力有时大的一个孩子根本无法承受!这不夸张!

在我爸爸这种贫穷教育下,我初中就辍学了,那年15岁,没办法,上不下去了,上学每一天都是煎熬,想到爸爸不断告诉我家里怎么怎么穷,要我好好上学,他觉得他是良药苦口,但是我内心的恐惧和自卑他根本不能体会!

我不敢上学了,我就想我才上初中,学费都要借来交,我还要再上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这要花家里多少钱?家里怎么供我?我要多久才能长大参加工作能挣到钱?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让我觉得上学是件罪恶的事,所以我想早早辍学,也去工厂打工,帮助家里挣钱!


对于我的辍学我爸还很气愤,还觉得我说了那么多叫你好好上学你都听不进去,我听进去了,在快20年后的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些话,那些话像块千斤重的石头压在我背上,那时年幼的我根本扛不起来!

我多希望父母永远不要对我说那样的话,我也知道自己家境一般,在父母给我借学费的时候我也有暗暗起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我学习成绩本来也不错,但是再一次次听到我爸把他自己的穷困告诉我,说他的各种不容易,各种艰难,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时,我真的无法承受,小小年纪,便对未来没有了任何美好的设想,只对未来感到压力和迷茫,觉得自己存在就是为了替爸爸分担压力


到了社会上才明白,由于早早辍学,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我只配做餐厅服务员,或者工厂基层工,挣钱也少的可怜,也后悔自己当初怎么不继续上学,也恨过自己爸爸,为什么要把他的贫穷压力嫁接到我身上,让我无忧无虑的上学读书不行嘛?觉得不给我施加贫穷教育我就不会好好念书嘛?

恨自己当时太顾及父母,也许当时应该不管他们怎么说穷也要继续上学,让他们砸锅卖铁,甚至去献血也供我上学才是对吧?

现在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当时自己的想法幼稚,看的不长远,但是那是我只是个孩子,我能有多成熟,思想能多有远见?
现在我也有孩子了,我坚决不对孩子做【贫穷教育】,我的生活确实也不贫穷,但是即便贫穷,我自己有再大的生活压力,我也不会对孩子说这些,不给她幼小的心灵背上沉重的负担!让她有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加勒比海带卷


作为父母,需要对孩子的行为设定规则,其他很多软性的东西都以中道为重,如果过于极端,对孩子都没有太好的影响。比如,父母哭穷和父母炫富,都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而这两者的影响都是弊大于利。

为什么父母要哭穷?

第一,父母家庭可能真的很穷。我们在各种经济压力下,如果孩子需要什么东西,没有办法满足,只好告诉孩子实情。

另一种可能,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不愿意买,但实际上并不是没有能力给孩子买,而是用贫困作为一个借口。

还有一种可能,家长认为需要穷养孩子,让孩子知道钱是不好赚的,从而使孩子更加经济独立。这是家长错误的育儿观导致的。

如何建立孩子的金钱观?

从金钱观来说,有很多好的品质形容词,比如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等等。相对的,也有很多贬义词,比如悭吝,锱铢必较等等。

可以看出,在社会观念里,人们喜欢慷慨大方的人。而对于吝啬的人,人们反而叫他小气鬼,守财奴。

如果依照总体的社会价值观念,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拥有慷慨大方的金钱观。

那么孩子怎么样才能慷慨大方呢?如果一个孩子从小都被教育:家里很贫穷、金钱得来不易、每一分一毫都不能乱花,那么很可能他会变成一个对金钱很认真的人,舍不得花钱很有可能会变成吝啬。

所以,就算家里真正贫困,经济条件不好,孩子的有些愿望没有办法满足,家长最好鼓励孩子用他自己的能力赚取,而不是以一句“家里穷没钱”来拒绝孩子。

这里有几个,重要的条件:

第一,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比如孩子上下学走路要半个多小时,需要一辆自行车来缩短上下学的时间。那么这个要求就是合理的。

如果孩子家里已经有了一辆自行车,他却还想要一辆更加高档的,那么这个要求就是不合理的。

第二,平时应该给孩子零用钱。让孩子通过自己攒钱的方式来获得她想要的东西,从而在生活中学会理财。

第三,偶尔对孩子的劳动付出报酬,或者是对他的某些行为给予奖励。当然,这些奖励不一定非得是现金的形式。

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反复哭穷,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很可能让孩子认为自己家里很贫困,从而对向父母要钱这件事显得很犹豫,这样孩子就没有办法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算孩子有正当的需求,他也没有办法说出来,因为他害怕增加父母的负担。如果总是这样,孩子的正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很可能孩子在同龄人中会显得更加忧郁。

第二,孩子可能会变得吝啬,舍不得花钱等等,让孩子以为通过攒钱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实际上,通过投资(把钱花出去)才会获得更多的收入。

第三,让孩子自卑。很多青少年儿童,如果自己的家境不好,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尤其是某样东西,大家都有,而自己没有的时候。

对孩子哭穷的负面影响,多不胜数。在此举这几个例子。但是任何事对于不同的人,都有可能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也有可能,父母哭穷,反而对孩子是件好事。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获得的每一分收入,也让孩子更加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更加尊重其他人。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


Annie妈妈育儿


父母对孩子哭穷可不好。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接受现状、不求上进的心态。

记得以前读过一篇文章,家里比较穷,但是父母从来不跟孩子说自家很穷这件事。有时孩子上学回来说同学那里有什么新鲜东西,他父母也不会生气,不会觉得孩子在羡慕别人、埋怨自己。

如果父母也觉得儿子说的这东西不错,他们就说,你看你上学多好,爸妈都没机会见到,你好好学习,将来挣钱也买一个。孩子就很高兴地说,行,您等着,回头我上大学,挣大钱,带您也见见世面。

我觉得这对父母的做法就很好,既不那么敏感于孩子“眼红”别人东西,又鼓励了孩子上进。说白了,这父母有自信心,所以才能做到这点。

如果家长一味哭穷,孩子肯定会感到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那些看起来美好的事物。短期来说,或许在同学交往中会有顾虑,变得孤僻;从长期来说,长大后在爱情、事业方面都可能不敢放手去追求。

如果孩子看中的东西,家里买得起,但暂时不想给买。一来可以坦诚相告,比如你是学生,现在买来这个会干扰你的学习;二来可以说等待一段时间,比如等生日或者春节时作为礼物再送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等待。

如果孩子提到的物品距离家庭收入比较遥远,比如看到别人家房子很大。那也可以把计划定远一些:目前我们还负担不起,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也好好学习,将来工作后就可以买了。


搬书回巢


父母哭穷应该是我们80后父母的专利,那个年代确实生活条件差,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哭穷的习惯丝毫没有改变。因为总觉得自己家穷,买什么东西我都选择最便宜的,工作后工资基本只花一小部分,剩下的存入银行。也曾抱怨过父母,觉得节省让自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社交能力(人际关系是需要用钱💰来巩固的)。知道结婚后自己过日子才明白父母为什么会哭穷。

当然,我也会在孩子面前哭穷,大多数是她们问我要零食时,总会说没有钱💰。我只是想让他们养成节约的习惯。唯一和父母不同的是,女儿上初中后,我开始鼓励她自己拿钱,因为她已经懂得了如何使用金钱,如何控制自己不买那些无用的东西,每周一给她一周的零用钱,她基本到周五还会有剩余,还会大方的请好朋友吃她们最喜欢的零食。

父母哭穷对孩子的影响不一定都是负面的,让孩子们知道如何管理金钱,让金钱的作用最大化,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


小布点mami


父母可能意识不到在对孩子哭穷时,其实也给孩子传递了一种匮乏感。

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匮乏感中长大的孩子会建立起一种脆弱的自尊感——一种低人一等的“我没有”的感觉从年幼时就和他们如影随形。这会让孩子有比平均水平更高许多的不安全感,生怕会失去或被剥夺一些自己仅有的东西。

不仅如此,这种匮乏感会给孩子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1. 在匮乏感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容易陷入自我厌恶

自我厌恶,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从根本上觉得自己在各方面都是不好的,也因此觉得自己不配拥有一些好的东西、幸福的关系,即便在他们长大之后遇到一些好的东西或好的人,他们也不敢去为自己争取。

在匮乏感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往往很难感觉到 “幸福”的家庭氛围,他们对家庭中的困难和不满意的生活状态非常敏感,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那个导致家庭不幸的“罪魁祸首”,他们会觉得自己才是家庭的重负,因而陷入这种自我厌恶之中。

2. 在匮乏感中长大的孩子,可能容易安于平凡

他们往往也更为谨慎,不敢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敢冒险,从而也更容易自我设限——觉得自己不行/做不到,而无法发挥出最大潜能。在人们追求更大成就的过程中,是一定包含了更多风险的,失败也一定会造成一部分资源的损失(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没有回报,付出了机会成本),但这对于匮乏感中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忍受的,他们会很介意这种浪费,也对承担风险更加谨慎。

3. 匮乏感还会让人因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而错过成就的机会

要知道一个人想要追求更高的目标、成就更大的事业,善于找到资源并接受别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接受别人的付出,带来的感受是温暖;但对充满匮乏感的人而言,接受别人的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的更多是虚弱、自卑、低人一等——他们在这种交换中会感到自己与对方是不平等的,自己不得不承受他人的“赐予”,他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更低一级的位置上,又因为这种感受被刺伤。而这种感受正是来自于他们童年时期,父母不断向他们灌输的匮乏感。

不过,匮乏感带来的不全是负面影响。

受匮乏感影响的孩子长大后也可能更容易为自己拥有的、哪怕不多的东西,感到满足,这是一种珍贵的能力。


它与人们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直接相关。拥有充沛甚至过剩资源的人,往往反而缺乏这种能力——一切太过轻易,“拥有”没有尽头。却有一些人,因为匮乏感,习得了一种容易为小事感到满足的能力。有些孩子从匮乏中长大,却相应地学会了不把目标设得过高,于是更有可能在有限的资源中实现这些目标,并享受实现目标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感。

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一些不经意的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而作为成年人,我们是拥有更多主动权的那一方,我们可以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作为父母,你的选择是什么呢?


关注头条号“家有宝宝学心理”,给你最科学的育儿知识。健康的心理基础,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有宝宝学心理


父母哭穷,会影响孩子价值观。

会不择手段赚钱,影响格局。


许多父母为了让孩子节约,往往对孩子哭穷。孩子金钱愿望都不到满足。就会对赚钱,拥有钱,产生强烈欲望。容易把人生奋斗格局,局限于为了赚钱,赚大钱。

一味为了赚钱,就会不择手段。坑蒙拐骗,为钱无道德,底线人,包括犯罪。诈骗,抢劫,卖淫,盗,,,一旦把赚钱当目标,什么事情为了钱都可能去做,就是看对钱欲望强度。。

还会因为对钱强烈欲望,上当,受骗,受骗大都是因为对钱贪婪,和占欲望太强烈。

会想尽办法省钱,人变自私。

父母哭穷,孩子许多目的达不成,就会特别重视金钱和财物。有能耐的会绞尽脑汁去赚钱。无能奈,会省钱。省钱就会变得吝啬,自私。许多不赡养父母的,不负家责任,都是因为对钱吝啬,变得自私。有些对自己都非常吝啬,省钱,拥有钱,成了生活目的。葛朗台虽然是小说中人物,但现实中有大量这样人存在。许多不赡养父母,儿女也不孝。其实就是吝啬,自私,传承。父母没有教育好孩子,自己是第一受害人。

当然家有贫富,人有贫穷。一味满足孩子物质,不知道节约,一味满足,也会让孩子变得贪婪。

怎样做才让孩子完美金钱观?

首相要灌输孩子正确金钱观。钱是生活用具;钱要靠自己奋斗;花别人钱可耻;不劳而获可耻;钱要合理合法赚,,,,。通过一些小事,让孩子明白赚钱,快乐,钱要靠自己。

其次,孩子正当花钱需求,要无条件满足。学习费用,生活必需品。不能给孩子哭穷。因为是必须。

教会孩子怎么合理花钱。那些钱可以随便花,那些钱可以不花,那些钱可以少花,在日常细节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让孩子自己学习判断。孝敬父母钱必须花。吃饭穿衣可以少花。买东西货比三家可以省钱,,,,

让孩子明白赚钱艰辛,学会节约。可以让孩子明白父母辛苦,也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取报仇,明白赚钱不已学会节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