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区推进高水平开放工作综述

渝北区推进高水平开放工作综述

渝北区推进高水平开放工作综述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渝北区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紧扣市委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部署要求,大力实施以国际航空港为引擎的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建设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展开放通道、丰富开放口岸,壮大开放主体、优化开放营商环境,外资外贸工作成效明显。

今年上半年,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575.2亿元,同比增长3.5%,总量排主城第二;实际利用外资8.93亿美元,总量居主城第一;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新增法人企业1261家,注册资本金213亿元。

建口岸:建设空中门户扩大内陆开放

开放是时代最强音。对一个地方来讲,开放的水平决定着发展的水平。

“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8月10日,区委书记段成刚在专题调研时强调,要聚焦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建设,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

渝北区位条件独特、政策优势明显、经济体量最大,具有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口岸经济的天然优势。一方面,渝北境内有江北国际机场这个“一类口岸”以及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等两个“保税功能区”,有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等市级开放平台,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承载地;另一方面,渝北是两江新区开发的主战场和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市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

渝北区推进高水平开放工作综述

“渝北对外开放经过了1.0到3.0版本,目前已经进入以建设国际航空港为引擎的‘1+3+N’开放支撑体系,构建内陆开放空中门户的4.0时代。”区商务局局长曹兴建表示。

为充分利用临空优势,发挥好开放口岸作用,我区除了积极推动江北国际机场拓展特殊口岸功能外,高质量打造临空经济总部、临空总部贸易基地、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等平台,策划推进含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和“一带一路”国别馆等21个重点项目,打造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航空产业集群,内陆开放空中门户建设跑出“加速度”。

目前,临空经济总部已引进包括海航现代物流西南总部、白云空航西南总部等17个项目;临空国际贸易示范园已登记注册43家企业,累计年内可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5亿元人民币;利纳马、弗吉亚等知名外资企业落地渝北。支持区属企业汇亚供应链打通进口美国安格斯牛肉通关通检环节,实现机场口岸首单空运进口美国安格斯牛肉。

走出去:开拓多元市场稳定国际贸易

传音手机借力“空中桥梁”出口非洲,渝北造3D打印机依托“空铁联运”出口欧洲……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开拓多元海外市场,推动全区出口同比上升11.24%,全区规上工业出口交货值342亿元、增长10.7%。

“我们为传音等企业制定供应链服务计划,实现传音公司报关出口业务2.4亿元。”据区商务局外经外贸科科长刘艳介绍,我区通过加大国际产能合作,在加强货物贸易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扩大出口信保覆盖范围、创新外贸服务模式等方面着力,积极支持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

渝北区推进高水平开放工作综述

据介绍,一方面,搭建外贸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打造外贸营销生态圈平台,探索供应链服务模式,帮助星河光电、蓝莓汇等10余家渝北企业的特色产品“走出去”,并为笔电、汽车、手机等行业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出口加快从传统的生产成本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化。

另一方面,引入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对投保信用保险小微出口企业予以保费全额补助,帮助小微出口企业保障出口收汇风险,承接海外订单,解决资金融通,逐步做大做强。从政策实施至今,已累计支持保费约200万元,赔付金额累计为34万元。同时,推动建立渝北对外贸易企业发展促进会,加强协会对“走出去”企业国际市场考察、境外投资政策宣讲、法律咨询、人才培养定制等综合服务。

“外部环境最大的变化在于全球贸易冲突不断升级,稳外贸、稳外资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曹兴建表示,将按照“稳外贸”要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鼓励企业积极拓展市场,提高“渝北智造”出口比重,增强“渝北服务”国际化能力,扩大生活消费品等商品进口,培育跨境电商、保税贸易、金融结算等新增长点。

请进来:升级招商服务促进外资稳定

“让外商体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区委书记段成刚要求,全面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着力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区抢抓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示范项目带来的开放机遇,以全面创新引领开放升级,出台了自贸试验区渝北板块《实施方案》,明确了“2+3+N”空间布局和发展目标,探索产业聚集区自主管理模式,加大外资政策放开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营造宽松平等、便捷高效的外资准入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企业“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改革措施,坚持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由“先审批后登记”改为“先登记后备案”;简化外资项目核准、备案程序……

渝北区推进高水平开放工作综述

基于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升,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本土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海外的企业走向渝北。据介绍,渝北自贸板块目前有法人企业4046家,其中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新增法人企业1261家,注册资本金213亿元;引进重点项目103个,合同投资393亿元。

“渝北有丰富的对外开放平台、雄厚的产业配套能力和优良的投资环境,有潜力巨大、正在升级而且不断开放的消费市场。”曹兴建表示,将按照“稳外资”要求,充分利用临空的区位优势,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继续改善外商企业营商环境,保护外资企业在渝北的合法权益,加快人力资源积累,实施消费能级提升行动计划,通过服务升级来促进外资稳定,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 郑和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