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有自己的B-52轟炸機

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有自己的B-52轟炸機

本文來源於美國《國家利益》雜誌,作者譯,不代表作者觀點,歡迎大家評論關注。

當圖-16在上個世紀50年代設計時,其目的是為了飛越敵對的城市和軍事設施,以及在它們之上的投擲常規或核炸彈。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概念甚至反映在H-6的防禦武器上,它有6門23毫米的自動加農炮,分別部署在飛機的腹部、尾部和頂部炮塔上,還有7門安裝在飛機的玻璃機頭上。然而,這種方法在60年代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地對空導彈和攜帶遠程雷達制導導彈的超音速噴氣式戰鬥機開始廣泛使用。

中國、俄羅斯和美國是唯一擁有大量遠程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就像美國的B-52或俄羅斯的圖-95熊目前服役一樣,中國的H-6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早期。這些年來,已經生產了多達180架H-6s,其中大多數繼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空軍服役。與中國較新的戰機不同,攜帶巡航導彈的轟炸機實際上已經在戰場上進行了測試。

H-6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設計的第一架噴氣式戰略轟炸機圖-16“獾”的中國仿造型。1958年至1959年,中國從俄羅斯接收了一些圖-16,並與莫斯科簽訂了許可生產協議。幸運的是,中國政府當時收到了圖-16產品套件,因為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在幾年後幾乎完全破裂,中國製造的生產線也花了一段時間才投入使用。當時,一架圖-16在1965年完成了空投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任務。

第一架H-6是1968年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在中國北方同名城市生產的。H-6採用俄羅斯最初的兩個WP8渦噴發動機為動力,以每小時656英里的速度飛行,攜帶的炸彈重量在6000到18000磅之間,作戰半徑為1100英里。這架長34米的轟炸機有四到六名機組人員,飛行高度不超過四萬兩千英尺。

雖然基本的生產版本只是一架常規轟炸機,但一架可攜帶核彈頭的H-6A型飛機在上世紀70年代曾參與過一次核試驗。

到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民解放軍明白,戰略轟炸機不太可能近距離接近對手,在它們上面投下炸彈,於是開始尋找延長H-6射程的方法。於是就有了H-6D,H-6D型擁有新的雷達,可以用它的兩枚致命的翼裝C-601型蠶反艦導彈瞄準艦船。6.5米的C-601,也被北約稱為YJ-6,射程150公里和一個重1130磅的彈頭。

在1987年,4架H- 6D連同50枚C-601導彈一起被出口到伊拉克,並在1988年的血腥兩伊戰爭中得到應用,因為這兩個中東國家向對方的石油和坦克投擲了導彈、地雷和炸彈。

1988年2月5日,一艘伊朗散裝貨船被一枚C-601擊沉,戰後統計,至少有14艘油輪和散貨船在伊拉克C-601導彈的襲擊中受損。

一架H-6D戰機在戰爭結束前被伊朗的F-14野貓擊落。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剩下的3架H-6S戰機被美國在伊拉克空軍基地炸燬。埃及空軍是H-6唯一的外國用戶,但它在2000年退役了。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繼續穩步地將H-6適應現代規格,從改進對抗措施和80年代H-6E和F型的現代化航空電子設備開始。

解放軍空軍也為非戰鬥角色部署了H-6S,其中最顯著的是空軍的第一個空中加油飛機HY-6。據一位分析人士稱,HY-6U被認為能夠攜帶大約85000磅的燃料——大約是美國KC-135E加油機有效燃料負載的一半——使其能夠支持兩架戰鬥機執行遠程任務。其他特殊角色包括H-6B偵察機和HD-6電子戰平臺。

後來發展的型號則專注於導彈武器,包括“90年代H-6H,用來發射兩枚陸基巡航導彈,H-6G,旨在提供地面發射的巡航導彈的目標數據,和H-6M導彈載體變體,可以掛載四枚YJ- 81KD巡航導彈。

最後,在2007年,北京公佈了迄今為止最全面的H-6K升級,它擁有新的俄羅斯D-30KP發動機,提高了25%的推力,彈射座椅和帶有LCD顯示屏的現代玻璃座艙。廢棄的透明機頭和尾炮手位置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改進的雷達和防禦對抗系統。其他現代系統包括紅外和光電傳感器,以及與友軍聯網的數據鏈路。

此外,H-6K可以攜帶6枚CJ-10或CJ-20巡航導彈,射程超過900或1500英里——或者交替使用YJ-12反艦導彈。它的戰鬥半徑擴展到2000英里,甚至3500英里,還可以進行空中加油。到目前為止,已經制造了16架H-6KS,據報道,中國正在研製一種由國內生產的WS18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的新型H-6KS。

H-6K的射程和戰鬥負荷仍然不如美國的b -52 ,但是他們不需要完成任務。它仍然可以飛很遠的距離,同時拖著大型巡航導彈進入潛在目標的射程。和B-52一樣,緩慢而又完全不隱形的H-6也不想靠近對方的戰鬥機或地對空導彈。但由於它的遠程導彈,它可以向一千英里以外的目標發射,在空中加油的支持下,它與基地的總打擊距離為4500英里。

有趣的是,儘管H-6理論上可以攜帶核載荷,但人們相信解放軍空軍不會攜帶任何核導彈。這可能是因為北京的目標是防禦性地使用核武器,一種以平臺為優先的戰略更有可能在敵人的核打擊後倖存下來,比如陸基和潛射導彈。

相反,H-6可以幫助擴大其常規打擊能力的範圍,並在反艦角色中發揮作用。然而,儘管現代化的H-6K可能具備成為有效海上打擊平臺的所有屬性,但有人指出,解放軍可能缺乏廣泛的監視資源,無法定位並識別用於攻擊H-6的敵對船隻。

儘管如此,H-6在1988年的作戰記錄表明,巡航導彈+武裝轟炸機可以造成大量破壞,即使沒有先進的情報收集能力作為支撐。

去年9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馬曉天上將宣佈,中國正在研發一種新的戰略轟炸機,但他沒有說明這是H-6的另一種變體,還是一種全新的轟炸機。

隨著中國繼續堅持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任何能夠在長距離投射其力量的飛機都將保持相關性——即使它們與H-6一樣長期服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