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在德國空軍裝備的各種飛機中,Ju 52 型是在一線作戰行動中最捨生忘死,損失率最高的機型了。作為德國空軍的主力運輸機,Ju 52 扔過炸彈,投過傘兵,運過彈藥給養,搶救過傷員,幾乎每次都折損甚多,但當前線再度召喚,仍義無反顧,全力以赴。它的堅固耐用贏得了士兵們的信任,特別是對那些身陷重圍的部隊來說,這種三發飛機就是生存的希望。德軍士兵親切地稱它為“善良的容克大嬸”,而盟軍士兵稱之為“鋼鐵安妮”。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早在20 世紀20 年代,容克公司就以製造客機、運輸機而馳名,Ju 52 是該公司在1926 年開始設計的一款單發貨運飛機,1930年10 月13 日首飛,能夠搭乘15 ~ 17 名乘客,稱為Ju 52/1m, 由於銷售業績不佳,公司首席設計師岑德爾在1931 年將其改進為三發客機,稱為Ju 52/3m,於1932 年4 月首飛成功。新的Ju 52 外形怪異,線條粗獷,採用三發下單翼常規氣動佈局,全金屬結構,梯形懸臂式下單翼,在主翼和水平尾翼上均裝有全幅式襟翼,機身橫斷面呈矩形,機身側面及機翼翼面為容克公司傳統的波紋鋁板蒙皮,固定式起落架,機尾設有小型滑撬,無尾輪,在機首和兩側機翼上安裝三臺引擎,從開拓海外市場考慮,能夠安裝多種型號的發動機,因此深受各國航空公司的青睞。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Ju52 三視線圖

Ju 52/3m 馬力大,安全性好,一經推出立即成為容克公司的拳頭產品,遠銷海外,成為二戰之前最優秀的民用客機之一,而漢莎航空更是採購了至少230 架Ju 52 作為標準客機,開通了前往世界各地的航線,其中包括需要飛越阿爾卑斯山的慕尼黑—羅馬—米蘭航線,Ju 52 是同時代客機中唯一能飛這一航線的飛機。希特勒在競選時曾乘坐Ju 52 在德國各地進行演講,納粹當權後Ju 52 也成為政府要員專機。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作為希特勒專機的Ju 52/3m 型D-2600號客機在1934年納粹黨代表大會期間飛越紐倫堡上空。

與戰前研製的很多德國飛機一樣,Ju 52 也被考慮用於軍事用途,在1934 年衍生出第一個軍用型號Ju 52/3mg3e 型,被德國空軍兼用為轟炸機和運輸機,安裝三臺BMW132A 型525 馬力星形空冷發動機,中部客艙被改為能容納6 枚100 千克炸彈的彈艙或搭乘18 名士兵的載員艙,在機背設一個機槍槍座,在機腹另有一個可伸縮的機槍塔,各裝一挺MG15 型7.92 毫米機槍。容克公司在1934 年至1935 年間向德國空軍交付了450 架Ju52/3mg3e 型,最先裝備該型飛機的部隊是第152“興登堡”轟炸機聯隊。1936 年7 月,Ju 52 參與了首次軍事行動,20 架Ju 52 將上萬名佛朗哥部隊從北非空運到西班牙,之後作為禿鷹軍團初期的主力轟炸機投入到內戰戰場,但是由於速度慢、自衛火力弱,戰鬥損失很大,被證明並不適合擔任轟炸任務,逐漸被Do 17、He 111 等機型取代,而在德國國內,停止生產Ju 52 轟炸型,之後僅作為運輸機繼續製造,並在1938 年德奧合併及吞併蘇臺德區時用於空運部隊。同時新的改型也出現了,Ju 52/3mg4e 用尾輪取代了尾撬。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正在投放傘兵的Ju 52型三機編隊,在戰爭初期德軍的歷次空降行動中Ju 52型都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1939 年9 月戰爭爆發時,德國空軍裝備的552架運輸機中有547 架是Ju 52 型,在波蘭戰役中損失了59 架,但飛行2460 架次,運送了19700 名士兵和1600 噸物資。到1940 年春西線戰役前夕,Ju52 的裝備數量已經增加到573 架,裝備一個聯隊和七個獨立大隊,平均每個大隊52 架,還有少量安裝雙浮舟的水上型,新的Ju 52/3mg5e 型能夠選裝機輪、浮舟和滑撬等多種起落裝置,並換裝830 馬力BMW132T 型引擎。在4 月的丹麥、挪威戰役中,Ju 52 運載傘兵對重要港口和機場發起突襲,並向前線運送增援部隊和給養,總計空運了29000 人、2300 噸物資和26 萬加侖航空燃料,損失153 架。在1940 年5 月對法國和低地國家的進攻中,Ju 52 機群實施了大規模空降行動,將大批傘兵空投在比利時和荷蘭的要塞、橋樑附近,損失167 架。在1940 年中,新的g6e、g7e 型也先後投產,更新了無線電設備,取消了機腹機槍塔,在機身兩側各增加一挺MG15 型機槍。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加裝浮舟的Ju 52/3m 水上型,用於沿海地區的運輸、搜救行動。

德軍運輸機部隊在1941 年4 月重新投入行動,在巴爾幹戰役中對科林斯地峽進行了空降突襲,而5 月間的克里特島戰役對於Ju 52 來說則是一場災難,參戰的520 架飛機中有174 架被防空炮火擊落或損毀,運輸機部隊和傘兵部隊均元氣大傷,以至德軍此後再未進行大規模空降行動。戰爭初期的幾次大型戰役令Ju 52 損失慘重,到1941 年6 月“巴巴羅薩”行動開始時,德國空軍僅有238 架Ju 52部署在東線,但是蘇聯糟糕的路況使許多前線部隊更多地依賴空運獲得補給,對Ju 52 的需求急劇增加。在1941 年至1943 年間,Ju 52 的年產量由500架增加到887 架,同時更多的改進型號也被開發出來,它們或安裝了新型引擎,加強起落架強度,或升級了自衛武備,比如將機背槍座的MG15 型更換為MG131型13 毫米機槍,在駕駛艙上方增加一個半球形炮塔,安裝一挺MG15 型機槍。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在1941年5月的克里特島空降戰役中,德軍傘兵和運輸機部隊都蒙受慘重損失,圖為在島上損毀的Ju 52型運輸機。

東線戰場上對德軍空運能力的第一次重大考驗是1942 年初的迭米揚斯克戰役。為解救被圍的10 萬德軍部隊,大量Ju 52 投入空運補給行動,在三個月中運送了24000 噸物資和15000 名增援部隊,後送傷員20000 名,直至解圍成功,為此付出262 架飛機被擊落的代價。但是,這次行動的成功使德軍過高地估計了運輸機部隊的能力,當同年底德國第6 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被圍時,德軍仍想故技重施,但最終無法挽救其覆滅的命運,為此損失了315 架Ju 52,整個東線當時只剩180 架Ju 52 可用。此外,Ju 52 還在1943 年初向北非戰場緊急空運物資和增援部隊,在缺少空中掩護的情況下飛越地中海非常危險,到1943 年5 月非洲軍全軍覆滅,一共損失了432 架運輸機。在戰爭餘下的時間裡,德軍運輸機部隊的實力始終沒有恢復,在日益嚴重的損失下空運能力不斷萎縮。儘管Ju 52 總產量達4835 架,但到1945 年戰爭結束時僅剩50 架,損失率之高可見一般。容克公司在戰爭期間還發展了Ju 52 的後繼型號Ju 252 和Ju 325,前者安裝三臺1340 馬力Jumo211F 型引擎,載員21 人,製造了15 架;後者安裝三臺1000 馬力BMWBramo323R 型引擎,配備一門20 毫米機炮和2 挺13 毫米機槍,產量僅為33 架。Ju 52 的故事一直延續到戰後,繼續從事民用航空,法國和西班牙分別仿製了400 架和170 架,而在瑞士空軍中服役的Ju 52 甚至使用到20 世紀80 年代初。

本文摘自《圖解第三帝國空軍綜合事典1935-1945》

“善良的容克大嬸”,二戰德國 容克Ju 52 型運輸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