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与心理的对话 , 良心与道德的拷问!

情人与心理的对话  ,  良心与道德的拷问!

“情人”是个敏感的话题,自古拥有情人被视为大逆不道,轻者逐出家族重者沉尸江底,上演了无数有情人阴阳两隔而且也可歌可泣的人间悲情剧。自古说穷生盗富生淫,如今的人好像对情人这个字眼不再那么避讳,从某种程度上还作为炫耀的资本,是心理的扭曲还是良心的缺失,是感情的慰藉还是人性的互补?

俗话说婚姻七年之痒,然后回归的是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无视对方的存在成了常态,手机成了热恋,聊天成了时尚,诱惑无处不在,爱情渐渐退色,心里有了不安份的冲动。感觉只有情人才会让人懂得什么是爱。幻想只有情人才能让生活出现一道淡淡的爱的彩虹。

恋人是美好的憧憬,家人是避风的港湾。闺怨中难抹的哀愁,路人间怒目的悲欢! 拥有情人真的那么大逆不道吗?我觉得就其存在的客观性和情感的缺失互动也是值得社会普遍思考的难以理清的纠结。

歌词这样唱到,不要说你错不要说我对,恩恩怨怨没有是与非。夫妻共酿一杯酒,佐料放了一样又一样,当把“埋怨“和强势这个佐料放进去后,这杯酒变得苦涩起来,如鲠在喉,难以下咽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人们对情人痴心不改的誓言。

情人,能让人们平淡的生活变得不平凡。情人,具有丈夫妻子所没有的一切优点。情人,是一杯红酒,他能让人迷醉,能使人更加妩媚阳光,这是为什么。因为人生的质量首先是精神大于物质,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一个情人,或者说,一生中心里都没有一个眷恋的情人,那是违心的,那么她的情感是残缺的,她也不是个完整的,也是骗人的假话。

情人是需要相互的缘,需要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的,情人是见不得光的,所以人们赋予了一个形象的定义“偷”。偷一个情人,就像时下风行的海选,不是任何人都能够找到的,也不是任何人有能力,有魅力,有勇气,有机会,有愿望就可以找到的,能找到情人,一定是优秀和缘分的极品。我觉得偷一个情人,不等于见异思迁,这是人类的普遍心理,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拈花惹草之本性。那些表面上对情人嗤之以鼻的人内心也一样存在拥有的渴望,只是机会不到罢了!

如果抛开道德、名誉和伦理等等这些束缚,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觉得自己需要一个情人,从人性角度或生理角度考虑,人拥有情人无可厚非。在这个提倡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里,在男人们津津乐道于“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并以此作为炫耀资本的时候,女人“红杏出墙”的想法和行为偶尔的精神出轨或肉体出轨却忍受着良心的谴责和灵魂的拷问,这公平吗?

情人与心理的对话  ,  良心与道德的拷问!

平淡的生活,乏味的日子,情人相斯会有夫妻所没有的激情,烦闷时情人会担心地说:“亲爱的,一切都会好的。”丈夫会不耐烦地说:神经!当你和老婆说想吃什么的时候她会说自己买去,情人会说,等着我给你拿去。“宝贝,今晚的月色如水,想你……”情人会陪你逛上一天的街,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 但夫妻即使勉强陪你逛街,也总是心不在焉,当你在高档服装面前驻足时,他会借故走开,当你试穿一件漂亮的时装请他来当参谋时,他会说:“臭美”。 我曾经听朋友抱怨他老婆有十年没給他洗洗衣服,缝缝补补也是自己,觉得好可怜。情人永远会尊重对方的感觉。情人是赞美,夫妻是无视,这样的互动让对方出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就在此时出轨好像与良心和道德无关了。情人永远是最好的倾听者。面对你的烦恼,情人不会嫌你烦,更不会骂你整天吃饱了撑的。

随着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追求独立和自我实现的欲望也不断加强,“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已不再是婚姻维持的专利。笔者并不是说鼓励情人,就其客观存在和根源而是不要大惊小怪的横加谴责,有时也要看事物产生的原因然后理解和稍加分析,以此减少事情的发生,这样家庭的稳定才可以让社会增加安定的因素。虽然情人是道德所不支持,但当感情已成为过去每个人都有选择情感的权力,理解和自我约束的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夫妻要少一点强势多一点呵护,互相尊重才是感情最保鲜的良药。

情人与心理的对话  ,  良心与道德的拷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