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貿易

我國古代的貿易

在我國曆史上,貨幣沒有誕生的時候就已經有對外貿易了。在黃帝時期,那時候還沒有真正的國家這個概念,對外貿易就有了。比較早的記載是黃帝大敗蚩尤部落後,蚩尤為黃帝部落送來了水牛這種力氣大的農畜,黃帝則回饋其先進的農具和果酒釀造技藝。雖然這算不上真正的貿易,但事實證明只要國家(部落)間資源稟賦不同,就有互取所需的可能,發生貿易就在所難免。

先秦時期,各國之間就有真正意義上的貿易發生了,但這時期國家之間一般不會有直接的貿易往來,大都通過納貢和受貢這種方式進行物資交流,主要的貿易都發生在民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經常通過設置邊境貿易集市的方式讓各國人民互通有無,那時候沒有統一的貨幣和度量標準,交易起來還是很麻煩的,貿易量很小。這時期,各國之間就有貿易摩擦了。比如管子的“輕重術”大概意思就是,當一個國家輕工業特別發達時,我們則要著重發展重工業,並且將對方國家的產品大肆購買,讓其越來越繁榮,然後放棄重工業的發展,最終在軍隊建設和國力提升方面落後,被我方吞噬掉。通過貿易戰可以不動一兵一卒達到目的,想想還是蠻有道理的。

我國古代的貿易

到秦漢時期,我國的對外貿易就已經很發達了。秦朝統一了全國,之前的各諸侯國之間不再存在交易障礙,為發展真正的國際貿易奠定了基礎。最著名的,也是對我們當今影響最大的就是張騫開鑿的絲綢之路,東漢後期班超出使西域,甘英打通到波斯灣的通道,讓我國同西域國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促進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通過這時期的貿易往來,我們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和養蠶繅絲技術傳到了西域各國,引進了胡蘿蔔、蠶豆、黃瓜、葡萄、核桃等大量農作物,豐富了我們的糧食、水果、蔬菜等作物品種,對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習慣的影響持續到今。可以說,國家之間的貿易的確是一件互利共贏的事。當然這段時間也是有貿易壁壘的,各國政府對出入關境的商品限制很嚴格,並不是什麼都可以用來交易,比如我們的養蠶繅絲技術就是通過“走私”的手段傳到天竺的。在這期間,我國同東亞,東南亞的各國都建立了貿易往來。

到了隋唐時期,我國的陸上絲綢之路受到中亞國家的阻撓,這也是一種貿易戰的體現,因為我們的商品貿易過於繁榮,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利益,這條陸上絲綢之路一度處於癱瘓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海上絲綢之路慢慢成型,加上唐朝時期我們國力強盛,波斯、阿拉伯等國家的商人和使節與我國頻繁往來,我國對外貿易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國古代的貿易

宋元時期,我國的四大發明陸續傳到歐洲,由於我們的航運技術突飛猛進,與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商品貿易日漸增多,內外貿易繁榮。

明清至鴉片戰爭前夕,我國的對外貿易進入鼎盛期。尤其是明朝時期,鄭和七下西洋,打通了與非洲、紅海一帶國家的航路,與我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越來越多。由於我國的茶葉、絲綢、瓷器等產品在國際上廣受讚譽,基本沒有競爭對手,在當時的國際貿易體系中,中國處於主宰地位。由於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導致我們盲目樂觀,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進步缺乏瞭解和掌握,國力日漸衰落。中英鴉片戰爭的爆發,很大程度上就是與貿易戰有關,當時我們的對外貿易一直處於順差狀況,而英吉利在這方面沒有一點競爭力,才採取了走私鴉片的方式來應對不利局面,這是一場白熱化的貿易戰,只是手段不當而已。

我國古代的貿易

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自古以來就有,當然貿易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科技的進步,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再與外界斷絕往來,國家之間的貿易戰只是一種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阻擋不了歷史車輪前進的節奏和步伐,要想在各國的貿易往來中搶佔有利地位,僅僅依靠政治手段是遠遠不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