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贸易

我国古代的贸易

在我国历史上,货币没有诞生的时候就已经有对外贸易了。在黄帝时期,那时候还没有真正的国家这个概念,对外贸易就有了。比较早的记载是黄帝大败蚩尤部落后,蚩尤为黄帝部落送来了水牛这种力气大的农畜,黄帝则回馈其先进的农具和果酒酿造技艺。虽然这算不上真正的贸易,但事实证明只要国家(部落)间资源禀赋不同,就有互取所需的可能,发生贸易就在所难免。

先秦时期,各国之间就有真正意义上的贸易发生了,但这时期国家之间一般不会有直接的贸易往来,大都通过纳贡和受贡这种方式进行物资交流,主要的贸易都发生在民间。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经常通过设置边境贸易集市的方式让各国人民互通有无,那时候没有统一的货币和度量标准,交易起来还是很麻烦的,贸易量很小。这时期,各国之间就有贸易摩擦了。比如管子的“轻重术”大概意思就是,当一个国家轻工业特别发达时,我们则要着重发展重工业,并且将对方国家的产品大肆购买,让其越来越繁荣,然后放弃重工业的发展,最终在军队建设和国力提升方面落后,被我方吞噬掉。通过贸易战可以不动一兵一卒达到目的,想想还是蛮有道理的。

我国古代的贸易

到秦汉时期,我国的对外贸易就已经很发达了。秦朝统一了全国,之前的各诸侯国之间不再存在交易障碍,为发展真正的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最著名的,也是对我们当今影响最大的就是张骞开凿的丝绸之路,东汉后期班超出使西域,甘英打通到波斯湾的通道,让我国同西域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通过这时期的贸易往来,我们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和养蚕缫丝技术传到了西域各国,引进了胡萝卜、蚕豆、黄瓜、葡萄、核桃等大量农作物,丰富了我们的粮食、水果、蔬菜等作物品种,对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影响持续到今。可以说,国家之间的贸易的确是一件互利共赢的事。当然这段时间也是有贸易壁垒的,各国政府对出入关境的商品限制很严格,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用来交易,比如我们的养蚕缫丝技术就是通过“走私”的手段传到天竺的。在这期间,我国同东亚,东南亚的各国都建立了贸易往来。

到了隋唐时期,我国的陆上丝绸之路受到中亚国家的阻挠,这也是一种贸易战的体现,因为我们的商品贸易过于繁荣,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利益,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海上丝绸之路慢慢成型,加上唐朝时期我们国力强盛,波斯、阿拉伯等国家的商人和使节与我国频繁往来,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国古代的贸易

宋元时期,我国的四大发明陆续传到欧洲,由于我们的航运技术突飞猛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商品贸易日渐增多,内外贸易繁荣。

明清至鸦片战争前夕,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入鼎盛期。尤其是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与非洲、红海一带国家的航路,与我国有贸易往来的国家越来越多。由于我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产品在国际上广受赞誉,基本没有竞争对手,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体系中,中国处于主宰地位。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盲目乐观,对世界各国的发展进步缺乏了解和掌握,国力日渐衰落。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很大程度上就是与贸易战有关,当时我们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况,而英吉利在这方面没有一点竞争力,才采取了走私鸦片的方式来应对不利局面,这是一场白热化的贸易战,只是手段不当而已。

我国古代的贸易

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自古以来就有,当然贸易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科技的进步,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再与外界断绝往来,国家之间的贸易战只是一种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阻挡不了历史车轮前进的节奏和步伐,要想在各国的贸易往来中抢占有利地位,仅仅依靠政治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