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10年,我國晶片進口超過石油,全是天文數字

在以往的印象中,糧食和石油等是我們主要進口的大宗商品。其中,2017年我國進口了41957萬噸原油,共花費1623億美元 。但我國進口最多的商品早在十年前已不再是原油。

據統計,我國去年生產了19.2億部手機,佔全球總量的75%;生產了3.1億臺電腦,佔全球總量的95%;生產了1.7億臺彩電,佔全球總量的60%。

連續10年,我國芯片進口超過石油,全是天文數字

眾所周知,手機裡至少有射頻、機待和存儲等芯片。目前,全球智能手機芯片領域主要有蘋果、高通、華為等幾大廠。國內華為海思走的是類似蘋果的模式,麒麟系列芯片主要自用。所以,像小米、vivo和oppo等手廠商所需要的核心芯片主要從高通等國外廠商購買。

電腦的核心硬件主要是CPU處理器。在PC互聯網時代,從操作系統到處理器芯片都是清一色的美國公司,比如微軟和英特爾。雖然聯想電腦的全球出貨量曾多次蟬聯全球第一,但究其核心技術,可以說我們沒能趕上那個時代。

彩電幾乎是每個家庭的必需品,不但要滿足在自用上的更新迭代、新用戶,還要有一定的出口量。但其裡面的主芯片我們還是一直做不了。

從以上手機、電腦、彩電需求上來看,這大概就是我們整個半導體及其應用產業的基本狀況。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全世界最完善的工業生產體系、自有品牌的崛起和刺激消費的大環境等因素,促使我國在很多電子產品領域即是最大的需求市場,又是最大的出口市場。因此,對像半導體芯片這樣的核心技術產品的需求最為旺盛。

連續10年,我國芯片進口超過石油,全是天文數字

8月12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剛剛落幕。會上,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董雲庭指出,從2008年開始,芯片已經連續10年成為我國第一大宗的進口商品。

董雲庭還介紹,2008年,我國進口了1354億塊芯片,花了1295億美元;2017年,進口了3770億塊,花了2601億美元。從金額來說,相當於原油進口金額的1.6倍;今年上半年進口1670億塊,花了1367億美元,同比增長35.2%。

連續10年,我國芯片進口超過石油,全是天文數字

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和智能化初期,我國在商業模式上算是全球最完善、領先的。可以說,我國技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由商業模式引導;在核心技術上,我們也在奮力直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