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渤海照天山—宁津滴水公益观《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有感

红色历史在零零后孩子心目中是很遥远的,他们只是从电视、电影、小说等媒体上看到过。孩子们感觉那只是故事而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今天通过《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孩子们知道就在他们家乡,就在他们身边,曾有这样一群人,在那战火纷飞、枪林弹雨中,用生命和鲜血演绎着青春和人生。

今天,我们宁津滴水公益带领孩子们聆听了《日出渤海照天山——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因为名额有限,很多没报上名的孩子急得不行。为时2个小时的宣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整个过程,他们一直在仔细聆听、认真记录,或者用镜头留下感人肺腑的那一幕幕。他们很自觉的遵守会场纪律,没有一个大声喧哗,进进出出,全程都那么安静。宋老师称赞说:遵守纪律、坚持下来也是一种能力,很多大人做不到的,我们滴水公益的孩子们都做到了,为我们滴水人点赞!

我们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感动,画面上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话语,每一场战斗,每一个情节,都无不触动着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那一张张曾经年轻的面孔,那一束束渐行渐远的身影,那一具具倒下的躯体,那一个个竖起的灵魂....都深深的刻在我们的记忆中,留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我们滴水人的精彩分享,就是对这些人伟大的致敬!

日出渤海照天山—宁津滴水公益观《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有感

黄鹂:《为有牺牲多壮志》——听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有感

题记:你们活在我们的记忆,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一一朱德

乡音讲历史,历史倏忽走近。

忽然觉得那些都不再是故事。

忽然明白了红旗颜色的真正意义。

他们是和我们在同一片乡土上出生,玩过泥巴,跳过房子,逮过蛐蛐,捉过蚂蚱,哭过笑过的人,他们曾经就是我们的邻居,按辈份或许就是那个谁吧?你看他的脸型,那眉眼,那鼻梁,还有那一张嘴就有的麦香!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宁津人。

“当儿流尽最后一滴血时,持此相就是我的灵魂,它永远跟着您前进。”“雄师十万到天山,且守边疆且屯田。塞上江南一样好,何须争入玉门关。"

他们也曾年轻,他们也有过诗情画意,他们的豪言壮语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情的流露。美好的语言不是闭门造的车。是火热的岁月炼的钢!

他们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把青春把终身把子子孙孙献给了信仰,献给了家乡,献给了边疆!

今天在冷气轻吹,柔软的座椅上仰望那段苍桑岁月,真的汗颜!

当一位八十多岁老战士回忆起,战友就在自己身边牺牲而泪流满面哽咽不能语的时候,我再也抑制不住,眼泪就随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叹流下,随着老母亲村头再也没能盼回儿子的双眸流下,随着老父亲在死人堆里找回儿子尸首,徒步千里背儿回家的背影流下,随着89岁的老战士跪倒在青葱的田间,呼唤:“娘啊,我带着您的孙子重孙来给你送纸钱了!”的垂泣流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万多人去了,只有九百个人的名字记在了史册上,你们的亡灵是否还能找到回家的路?魂兮归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当滴水的孩子们同声唱起国歌,我份佛看到一道闪亮的光,照亮在宁津这片美丽的大地上!

日出渤海照天山—宁津滴水公益观《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有感

臻品银饰:大义大爱,无私奉献,听党指挥,永保信念革命先辈为了这个信念舍义取忠。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看到父亲背儿子回家那一幕:孩子,爸带你回家,我泪如泉涌。活泼健壮的男儿给了革命,安静的身躯随父而归。此情此景,能否唤醒当下幸福生活的孩子们,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恩。

心之力:这次活动,我给咱们的义工和志愿者们点赞,在整个演讲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出出进进的现象,那么的安静,全程听讲。并在演讲告一段落时,鼓掌致谢!不得不说我们滴水人有品格,有担当。我们以后继续保持滴水公益的宗旨,弘扬大爱,乐善天下,保持我们的愿景,用爱改变世界!

淡泊明志:精神上受到了洗礼,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诠释了何谓中国精神――舍生忘死,抛洒热血,无私奉献。

山东宁津鑫瀚达家具随心远行:今天重回了一遍中国的艰难历史,体会到了人民的艰苦和人民力量的伟大,生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为之感到自豪,更加应该珍惜现在的一切,在那个时代的战士浴血奋斗保卫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在视屏里看到远赴故乡的老战士,每一个在做的人都眼泪盈眶,所以我们更应该了解中国历史,记住这悲惨的历史

日出渤海照天山—宁津滴水公益观《渤海军区教导旅事迹宣讲》有感

梦里伊人:

70年前,一批刚刚翻身的农民

积极参军,离开故土

踏上西征的路途

开启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征程

他们深知

当兵意味着生死未卜,前途难料

意味着马革裹尸,血洒疆场

但他们更明白

打败老蒋,家才安宁

刘双全冲在最前头

第一个义无反顾的报了名

母亲拉着儿子的手

“别忘了给你媳妇肚子里的孩子起个名儿”

媳妇望着双全,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于是

这批年轻的农村子弟兵

抛家舍业,背井离乡

泪别父母妻儿

从祖国的最东端

打到祖国的最西头

缺衣少粮,饥渴难耐

没有吓到他们

冰雪封路,居无定所

没有吓到他们

赤手空博,白刃出鞘

没有吓到他们

枪林弹雨,垒垒白骨

仍然没有吓到他们

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打败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

他们把泪水、汗水和鲜血

洒在了异乡的孤烟大漠中

终于,他们赢得了胜利

打败老蒋可以回家了

但是祖国的西北边陲

人烟萧条,禽兽无踪

土匪横行,疆独嚣张

到处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新疆建设需要你们

边疆守护需要你们”

一边是戍边保国

一边是殷殷盼回乡

自古忠孝难两全

这批热血男儿再次服从安排

就地转业

献身于轰轰烈烈的新疆大建设中

他们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

他们发扬主人公精神

把真情、热情和青春

无私奉献给新疆

——他们的第二故乡

如今的新疆天翻地覆换了模样

昨日的戈壁滩、大沙漠、盐碱地

已是良田万顷,壮牛肥羊

原来的黄沙遍野,陡峭山崖

已变成一条条天路,横贯八方

到处瓜果飘香,歌声嘹亮

一片丰收美景,幸福安康

但那群曾经年轻的子弟兵啊

已是百岁沧桑

他们不愧天,不愧地,不愧祖国

独独愧对自己的爹娘

从年初等到岁尾

从壮年盼到终老

从青丝变成白发

娘,如今化成了一尊塑像

伫立在村口

一根拐杖,一双干涸失明的眼睛

依然,依然在苦苦地盼望

但他们的儿子啊

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

他们已经把一切

都献给了祖国和西北边陲!

——谨以此文献给70年前那群可爱可敬的宁津子弟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