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是这几个女人,让我彻底明白了爱情!

元稹:是这几个女人,让我彻底明白了爱情!

公元799年,我们的一代大才子元稹,芳年21岁,这一年他遇见了初恋。

他初恋的对象也是一枚才女,她就是《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读过《西厢记》的人都知道,莺莺才华与美貌并举:

檀口点樱桃,粉鼻儿倚琼瑶。淡白梨花面,轻盈杨柳腰。妖娆,满面儿扑堆著俏苗条,一团儿真是娇。

元稹:是这几个女人,让我彻底明白了爱情!

元稹与莺莺相会于普救寺。美人爱才子,才子爱风流,两人一见钟情。

一个是温貌风容,一个是鲜艳辉动,很快便从那“鱼龙潜跃水成文”到“云雨巫山枉断肠!”

然而,世事难料。美人薄幸,才子多情。

很快,元稹就离开了崔莺莺,于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入京谋仕去了。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元郎是路人。

果然,元稹入京不久,就与崔莺莺分手了。

多年后,莺莺已嫁他人。元稹想起曾经的感情,又以“表哥”的身份来求见她,但被她拒绝了。

元稹颇受挫折,心中苦闷,加之对初恋的放不下,终于写下了《莺莺传》这部传世剧作。

错过便是一生,元稹与崔莺莺还是完成了完美的擦肩。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莺莺传》记叙了元稹的真实经历:“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唯一不同的便是,元稹并非同张生一样,去而复归,而是彻彻底底地抛弃了自己的心上人。

可是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来说,又不免就要面临《人生》那样的选择,元稹在抛弃莺莺的同时,便开始攀高枝了!

元稹:是这几个女人,让我彻底明白了爱情!

贞元十八年,即公元802年,元稹科举落榜。这一年他24岁。

洋溢着青春活力的他并没有对生活感到太多失望,相反,不久就投到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门下。

这一次,他遇上了他的第一任妻子——韦丛。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世人对韦丛的认知,都是从元稹的三首《遣悲怀》中来的。但不可置否的是,韦丛是一个贤妻良母。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日子过得清苦了,韦丛甘愿和他一起吃糠咽菜。见他身上衣着褴褛了,翻遍整个箱子,想为他找一件衣服御寒。

这个大孩子缠着她要喝酒,她摸索身上,未有分文,拔下头上的金钗说:去吧!

韦丛对元稹,可以说完全尽到了一个妻子的职责。

她贤,她慧,她爱。

韦丛扶养着五个孩子,和元稹一起过着贫下中农的日子。

一天,元稹从外面回来,给她带了一个小礼物,那是一只普通的竹钗。

韦丛看着钗子,感动地留下了眼泪。

夫妻俩又要照顾孩子,元稹没事又要出去进行交友活动,家中经费甚少,巧妇亦难为无米之炊。

韦丛日夜操劳,不久就生病了。她的病当真是一个累加的过程。

这五年来,从第一个孩子到第五个孩子的降临,她日夜牵挂,寸寸劳心。

病中,她毫无怨言,并不悔恨嫁给元稹。

这除了她自小就知书达礼外,自然也与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有关。

而彼时的元稹,也只能无奈地为她写下诗篇: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爱情就是奉献,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如果把韦丛看成薛宝钗,那薛涛就是妙玉。

元稹:是这几个女人,让我彻底明白了爱情!

公元809年,一代著名诗人元稹30岁。

这年他到四川出差,认识了他的第三位女友——四大才女之一的薛涛。

四月,牡丹花开动京城的季节,朝中大员都纷纷赏花饮酒作乐,很少有人记起元稹。

而此时的元稹,正与薛涛一起“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他们是浪漫的,更是快乐的。他们白天在湖上划水,夜晚共枕而眠!

虽然薛涛比元稹大十一岁,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正在烈火烹油般上演。

然而,繁华过后,终究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就在元稹与薛涛正如胶似漆时,却因弹劾严砺而调任洛阳。此一去,两心相隔情甚苦;此一去,君心在外妾难知;此一去,流年何处伤心处?

正当薛涛伤心断肠时,元稹来了一封诗信:

身骑骢马峨眉下,面带霜威卓氏前。

虚度东川好时节,酒楼元被蜀儿眠。

这首诗里颇有炫耀之意,之后两人也有诗信往来,如:

元稹《晚秋》:“竹露滴寒声,离人晓思惊。”

薛涛《送郑资州》“雨暗眉山江水流,离人掩袂立高楼。”

离别半载,元稹的书信渐少,薛涛写道: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果不其然,元稹很快便与薛涛音书两断,尽管她那粉色的信笺上写满了诗篇,也无处可寄。

公元821年,元稹与薛涛已分别十载。

苏轼是:“不思量,自难忘”。

元稹是:“夜深忽梦少年事,不梦闲人惟梦君。”

想起了薛涛这位昔日的爱人,他便写了一首诗寄去:

锦江滑腻峨眉秀,幻出文君及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皆停笔,个个君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不久,薛涛给元稹写了一封回信: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

月下吟花怜暗淡,雨朝题柳为欹垂。

长教碧玉藏深处,总向红笺写自随。

老大不能收拾得,与君开似好男儿。

此次通信,也是薛涛与元稹的最后一次通信,从此天涯两路,终成陌人。

此后薛涛一直在浣花溪畔缁衣念佛,不问世事。

元稹死后第二年,薛涛病逝,时任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亲自为其提写了墓志铭:

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

何处是校书门巷?

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

要平分工部草堂。

薛涛的痴情像黛玉,但她的性格更像妙玉,面对无法得到的爱,她选择了沉默!

元稹在一贬江陵之后,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娶的是李景俭(友)的表妹安仙嫔,元和九年(公元814年)病逝。

第二年被贬通州,续娶了涪州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

元稹:是这几个女人,让我彻底明白了爱情!

公元823年,元稹贬为越州刺史,开始了人生最后一段伟大的恋爱——与著名女艺人刘采春的婚外恋情。

对于江南第一歌手,元稹这样评价: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可见,刘采春就是天生的歌唱家,除了长相俊美,步态婀娜,词句风流,还拥有着一副好嗓子。

所谓才情相吸,俊貌相引。

元稹与刘采春一相遇,刘采春就为元稹的诗才所倾倒,元稹亦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从此,一段伟大的感情正式开始!

元稹与刘采春这段婚外情进行得如火如荼,元稹使一笔钱,从刘采春丈夫那里买断了刘采春,又纳之为妾。

这一切,随着二人感情增温进行得顺理成章。

每天傍晚,刘采春唱起《望夫歌》,元稹作诗伴兴,日出而乐,日落而歇,日子过得风风火火。

然而好景不常。

不久,元稹升官回京,与刘采春也是一离别终生!

最终,刘采春也是看破红尘,在与元稹的一别后,投水自尽!

公元831年,一代大诗人,文学家,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元稹病逝,享年53岁。

纵观元稹的一生,除了诗,便是情。

有人说:诗是哀诗,情是滥情!

我觉得元稹的情,既是滥情,也是深情。

元稹一生都走在寻找爱情的路上,他的情苦,他的爱深!

他的每一段感情,基本上都是无疾而终,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样的爱情,所以一直在做官与女人之间奔波。

其实这两者是可以兼并的。

但他更偏执于做官,所以感情上无法更深地投入。往往是在每一次告别后才感慨万分,赋诗悲歌!

人生如梦!当元稹的生命步入弥留时,反观过往:

与崔莺莺的相遇相爱,让他明白了爱情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

与韦丛的同甘共苦,让他明白了爱情的坚贞不屈矢志不渝;

与薛涛的深情邂逅,让他明白了“只要你幸福,我便选择沉默!”的忍辱负重与饱受离别。

刘采春早于元稹两年去世,与她的婚外恋,更让他明白了“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的深厚热烈与生死相随。

这几个女人,用她们的青春与遗憾,让元稹读懂了爱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