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国是离我们最近的封建王朝,为何有人说偏偏是我们最难弄清楚的一段历史?

丕亼


清朝灭亡了,按照传统的做法,应该是下一个朝代给清朝修史,用来彰显正统地位。这样,从1914年到1928年间,《清史稿》编辑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清史稿》是由中华民国初年特设的清史馆编修的,以馆长赵尔巽任主编,缪荃孙、柯劭忞等为总纂,另设纂修、协修、提调、校勘等职.参加编写工作的先后有一百多人。对于这样一部有清一代的正史,“本应详审修正,以冀减少疵颣”但“以时事之艰虞,学说之庞杂”,尤其因主编赵尔巽“年齿之迟暮,再多慎重,恐不及待”。于是就委托袁金铠经办发刊和校刻事宜。于1928年刊印,1929年发行。

可是,由于参加修史的人多是清朝的“遗臣”,书中贯穿着反对民主革命,颂扬清朝正统的思想。例如诬蔑明末农民起义军为“土贼”,称太平军为“粤匪”,视辛亥革命为“倡乱”,而对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清朝统治者的反动行径却多处隐瞒,倾向性错误显而易见。

对此,连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人员都极为不满。1929年12月14日,故宫博物院院长易培基列举了十九条理由,呈请政府下令禁止《清史稿》发行,其中有:反革命、蔑视先烈、称扬诸遗老、鼓励复辟、反对汉族、为满清讳等内容。所以,思想观点与立场错误实是《清史稿》的主要问题。

因为此问题,《清史稿》直到如今只是类似现代的一部征求意见稿,未被列入正史。

除了政治倾向问题,由于修史人的知识结构有限,使得所编史书体例不合,人名先后不一致,一人两传,目录与书不合,纪表传志互不相合,有日无月,人名错误,泥古不化,简陋,忽略”等谬误也就成了先天性的问题。至于遗漏、颠倒、文理不通等现象更是常见。

因为这样的原因,清朝的历史,尤其是近代历史,因为距离今天太近,民族解放与民主革命造就的今天,对清朝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因此晚清人物争议颇大,一直没有办法盖棺定论,甚至形成了“满遗”与“皇汉”的对立。

这样的历史地位的模糊,使得清朝的史料越是丰富,反而让人们越糊涂了,成了我们最难“搞清楚”的一段历史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其实历史的生成主要还是通过史料呈现的,时代越久远,我们所能掌握的史料就越稀少;而史料越稀少,我们对历史所做出的解释就很有限,很单一化,也就没什么疑点了。



清朝就不一样了,离我们比较近,很多史料被很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除了清史稿、清实录之类,还有大量的军机处来往朱批奏折等,都被毫无遗漏地保存了下来。而且最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科技昌明的时代,保存和整理史料有了更加稳妥的办法,比如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等等,这使得我们能够获取更多有关清朝的史料。

而且清朝的史料远比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期要多得多,除了官修史料,还有大量地方志、笔记作品,尤其到了晚清时期,还有大量报刊杂志、中西方外交档案、西方人的记录等,可谓既多且杂,展现了清朝历史的不同维度。



史料一多,很多事情就不能妄下定论,而需要去细细地考证。而在考证的过程中,许多矛盾和疑点就会被发现,给我们梳理清朝历史的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更不要说历朝历代都存在的篡改档案记录的情况,清朝肯定也少不了。为了拔高什么或是掩盖什么,故意篡改起居注,这样的行为显然在清朝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也就增加了考证历史的难度。



所以说,清朝虽然离我们很近,但却是考证难度很大的一个历史时期。


达摩说


满清历来都有删除篡改档案记录的习惯。继任皇帝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修订前任皇帝的实录把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删除。

所以,这导致很多事件被蒙上不解之谜。

比如,乾隆到底是谁?

传言一,是海宁陈家子。传言二,乾隆母亲是汉女。传言三,乾隆母亲是钮钴禄氏。

显然,陈家子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乾隆生母是谁这么个问题都很难分辨吗?

之所以无法澄清,就在于乾隆为了让自己的生母出身更高,修改了相关档案。所以正式官方档案说乾隆生母是熹妃钮钴禄氏,而残留记载又说熹妃为钱氏。所以,乾隆的母亲应该是汉女钱氏(汉军八旗),乾隆改母亲为钮钴禄氏以给自己贴金。


四川達州


谁说的清帝国是我们最难弄清楚的一段历史?

真的挺好奇这个说法来源的,反正宋安之看过不少历史书籍,没听过这个观点啊。

而且说白了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不只是清朝,之前历朝历代的历史记载,也有很多地方真真假假的,根本就是一团迷雾。

而且历朝历代不少野心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毁灭历史资料,修改起居注,篡改创造历史的,光是大家知道的就不少,再加上我们不知道的阴暗面,仔细一想其实挺恐怖的,其实很多古代历史,不只是清朝,之前历史也有很多地方很难弄清楚的。


宋安之


一方面清朝前期的历史和入关前的历史,清朝统治者讳莫如深,大量销毁和修改相关文档,再者一般来说朝代史都是由后来政权来修,可是清朝的历史是由他们的遗老们修著的,大肆美化清朝,在民国时被禁,现在我国又重新修清史但是情况不容乐观,别的不论,在现在这个xx感情那么脆弱,一碰就碎似的,能够说真相么?满清入关对明朝百姓那可是一场灾难。


七个名字真不容易


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只有不加入过多的政治因素才有可能说清楚。中原谈历史,有二个特点,

一、是官方修历史,也就是大家一直说的正史,西方传统是个人修历史,不受官方态度的影响。而中原传统下来,就是一切都是在皇权之下,为皇权把控。清朝结束后,是民国,虽说没有皇权,但国民党还是搞独裁专制,还是传统中原封建专制那套,历史观也为国民党长期把控。

二、就是新政权竭尽所能去歪曲和妖魔化前一个朝代,这样才证明自己的合法性。历代都是如此,尤其抹黑最多的就是末代皇帝,各个末代皇帝都是十恶不赦,可以枪毙十八回都不解气。尤其民国抹黑清朝,不光有历代都有的新朝代抹黑旧朝代的传统,还有就国民党前身革命党就一直强调的民族主义,不认为满洲人是中国人,所以提出口号就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几亿人口的汉族被十几万的满洲八旗兵统治几百年,心理不舒服。

我这里也不想说清朝有多么好,也没必要说多么坏。而且希望能去除政治和民族等人为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去客观研究清朝。国外一直有人研究清朝,研究满洲,他们就没有那些先人为主,所以研究的结果可能客观些,所以现在清史研究也在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可以参考。我只希望不带有色眼镜去研究历史,要对历史负责,就要客观和公正。


满族文化网


历史原本就没有绝对的真相,我们之所以不断的学习历史,其实也是为了研究它的真实性,针对每一个朝代我们都要通过多方面的历史资料进行综合,然后再进行推理和分析,看看它的逻辑性是否说得通,再加上出土文献资料的配合,才能找出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至于为什么有人说清朝虽然是离我们最近的朝代,却成为了最难弄清楚的历史,我想说的是,对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代,其官方记载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作为每一个封建朝代的史官,他首先就受到了统治者的权力约束,他所写的每一件事都要经过当朝统治者的点头才能真正记录在案。

清朝作为封建王朝皇权专制的巅峰,史官在进行记载的时候往往更加被皇权束缚住,他所写的历史记载要在很大程度上赞颂统治者的功绩,要为这个时期歌功颂德,这就很难避免会过分夸大这个朝代或者这个皇帝的功绩,如果清朝史官敢不依照皇帝的意愿进行记载,那么下场一定是悲惨的,这一点我们从清朝大兴文字狱就可以看出,对于连一句诗里面的一个文字都那么敏感的朝代,更何况是关于它的历史!

所以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说它的历史难弄清楚了,因为它的可信度相对于其它朝代来说真的太低,可参考的资料也是少得可怜!



灵芸


清军入关灭亡明朝后,总结了前朝灭亡的原因和深刻历教训,目睹了五代十国乱局的皇权循环争夺的混乱局面,也清楚分析了强大的蒙古帝国为什么会守不住疆域辽阔的国家,特别是康熙皇帝,虚心接受汉族文化,(康熙字典)实行满汉一家,录用大批儒生学子进朝廷为官(凯启科举考试),一边开疆拓土一边巩固海防并成功收复台湾,战功卓越功载千秋。


用户4357250780783李


是因为清朝的兴起建立政权与衰落被推翻,都不能用正常、正统、正确方法描述清楚,更容易走入想当然地不自觉地帮后金人美化历史了,例如将清人入关占领北京打败李自成及后消灭南明政权,都讲是满清人如何英勇无敌,但如果去认真分解整个当时程,不如讲是汉人自己互相内讧让后金人得利的结果,先吴三桂冲锋陷阵联合满人击败李自成,于是后金人将明朝灭亡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甚至旧明的官员军队更帮助后金人建立新政权,这是中国历史从没有出现过的亦敌亦友的联合政权实现的,与现代后人观点看完全是一笔糊涂账,不过也正正是满清人以明朝的继承人自居,以后满清人所带来的版图就完全是中国领土具有完全的合法性了。到清政府灭亡时,几百个军人的叛乱就推翻一个超级几亿人的大帝国,更是匪夷所思的事了,但就是会如此简单的事会发生的,不过如果去认真仔细去分析,这个帝国在分崩离折之前,不过是空壳而已,就差有心人刺穿而已。


喜喜羊羊喜喜人


很简单,恰恰是因为资料太多导致的罗生门,其他古代的历史我们能见到的资料很少,我们只能去选择相信我们认为最权威的那个人的解释,比如汉代以前的历史我们只能因为相信司马迁的历史鉴别和整理能力,去认为史记记载的是对的,即便史记错了,我们也无从辨别了。而清朝历史则不然,首先研究清朝历史最权威的清史稿是由一群满清遗老们编的,对清朝过于赞扬。而且由于清朝灭亡时,混乱的民国政府对史料并不重视导致遗失部分史料。同时大量的亲历者留下了各种资料,但这些资料里各种冲突矛盾导致人们根本无法辨别,例如康有为坚持说光绪给他写过衣带诏,没有人见过,但他的拥趸坚持说有,没法辨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