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今日又读晋史,陶侃运甓的场景深印脑海,久久挥之不去。两天了,我在心中反复默念着一句话: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陶侃运甓

甓,读音:pì,释义:砖。“运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搬砖”。

陶侃是东晋时期著名的爱国将领。运甓这一典故就发生在他因遭王敦忌恨,被贬为广州刺史期间。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陶侃

西晋灭亡后,司马睿在北方氏族王导、王敦的辅佐下,得以重建东晋。由于主弱臣强,皇帝垂拱,东晋政权呈现出“共天下”的特点,且内乱不断。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晋元帝

大将军王敦手握重兵,镇守荆州。他威权显赫,野心勃勃,先后两次发动兵变:一次攻进建康,杀了一批反对他的大臣;晋明帝时再次兵变,因进攻失败,忧愤而死。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敦

陶侃出身寒门,为官清廉。在东晋政权建立期间,曾多次跟随王敦出征,因屡立战功,先被拜为龙骧将军、武昌太守,后又升任使持节、宁远将军、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陶母责子

陶侃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让王敦非常忌妒,身边的人又说陶侃的坏话,王敦就起了杀心。一次,陶侃欲返回江陵,向王敦辞行,王敦想杀掉他,但又犹豫不决。后有人劝告王敦,说:“周访和陶侃为姻亲,二人就如同一个人的左右手,哪有砍他左手而右手不来救的道理。”所以,王敦没有杀陶侃,而是将他调到当时还很偏僻的广州任刺史,其实也就是降他的职。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陶侃

陶侃胸怀大志,性情豁达。到广州后,他并未因遭贬而意志消沉、精神颓废。在勤理公务之余,他每天都要做同一件事,就是早上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边,晚上再把这些砖头重新运到屋里。循环往复,不知疲倦。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陶侃运甓

大家看到后不解其意,便问其缘由。陶侃回答说:“我现在虽然身居南方,但收复中原失地的志向一时一刻都不曾忘。如果悠闲懒散惯了,将来恐难担当大任。”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陶侃

陶侃就是这样,虽身处逆境,但精神不倒、志向不改,借助搬砖来增强体力,磨砺意志。他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准备着浴血奋战、杀敌报国。后来,人们就用“运甓”表示励志勤力,不畏往复;用“运甓翁、运甓人”等指不安悠闲,发奋功业之人。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匹夫不可夺志

公元325年,晋明帝突然驾崩,其长子、年仅5岁的司马衍即位,是为晋成帝。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马共天下

公元327年,历阳守将苏峻联合豫州刺史祖约等起兵造反,攻进建康,纵火焚城,烧杀抢掠,洗劫宫室,驱役百官,就连晋成帝也被软禁在一间仓库里,全国上下为之震动。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导

征西大将军陶侃兴兵平叛,他率领联军,历时两年,最终平定了叛乱,挽救了东晋王朝,实现了平生报国之志。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王敦

人活着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特别是事业受挫、身处逆境之时,更应精神不倒、矢志不移,百折不回、志向弥坚。也只有这样,才能守得云开见明月,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盈出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