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老师愿意要保研的学生而不是考研的学生?

回弦雨


目前,名校研究生中,保研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考研生越来越少。虽然教育部门要求保研生比例不能超过招生计划的50%,但那是针对全校而言,具体到某一个专业,有时保研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0%。因此,考研的第一要务,就是关注要考的专业,除去已经保研的,还剩多少名额。如果名额太少,就得谨慎报考了。



部分老师愿意要保研的学生,这是可以理解的。

通常,能够拿到保研名额,都是大学前三年,综合学习水平排在前列的同学。这些同学可以说是一路优秀过来的,学习习惯好,素质有保障。而考研生中,部分同学过于偏重考察科目的学习,忽略了大学期间其他课程的学习,知识体系相对不完整。因此,老师们确实都比较偏爱保研生。

再者,并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保研推免资格,具有推免资格的学校,大多为211、985等重点大学,而考研的主力军则是地方高校的同学。名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没有哪个老师有理由去拒绝的。



此外,在研究生招生过程中,保研生的录取是在考研之前。每年9月份开学,也就是大四上学期,各个学校就已经陆续开始保研生的面试和录取工作;而考研的初试是在12月,考研面试更是安排在了次年的3月。对于老师而言,也有“落袋为安”的意识,想尽快完成自己的招生任务,因为谁也不能保证次年三月遇到的考研生会更好,因此还不如提前在保研生中挑选出优秀的选手。

正因为保研生的存在,考研,尤其是考名校的难度在逐年加大,越是好的学校,保研生所占比例越大。所以,如果要念名校的研究生,要么争取保研资格;要么得提前联系导师,确认他那还剩有招生名额,避免盲目报考,徒劳无功。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首先,恭喜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并祝愿进入复试的同学能够马到成功,也祝各位同学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自身也是一名硕士生导师,我所带的研究生中既有保送的,也有考研的,并且我在日常授课中接触了若干研究生,既有保送的,也有考研进入南大的。单就我们学科而言,我觉得保送的学生与考研进入的学生各有所长,因此如果单纯凭借保研或者考研来判断是否招收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不过,我相信大多数硕士导师都是以人才悟性与研究课题接近性为导向来招收学生的。

保研的学生一般是通过本科三年多的日常成绩来获得推免资格,这类学生一般具有很扎实的知识水平,最瞩目的潜台词是,这类学生一般出身于名校,或者是211,或者是985,或者出身于相关专业特别强大的高校(如政法类等)。

考研成功的学生则可能是来自于好的学校没有获得保研资格的人,或者来自于很一般的学校,网上经常戏称为考研基地,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实际上是以第二次高考的冲刺来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大多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也具有很刻苦和上进的学习态度,从目前硕士研究生名额分配来看,考研成功的学生肯定起百里选一的称号。

如果回归到考试方面,保研的学生要求本科期间的各门考试都非常好,才能获取保研资格,考研成功的学生需要题海战术,加运气,再加考试实力才能获得成功。

英雄不问出处。我周围的朋友、同事与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读研经历,也产生了同样优异的成就。

我从期望方面谈两种不同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吧。对于以保送研究生身份进入我们专业的学生,我希望你能够更踏实一些,保送只是本科期间和第一年的光环,到了第二年就会褪去,千万不要研究生三年去吃本科四年的知识积累的老本,特别是在保送之后,不能悠然自在,应该积极巩固知识,将自己的优势保持下去。

对于考研进入专业的学生,我特别钦佩你们的毅力与勇气,我们会用真心来对待你们,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将一考定终身的好运延迟下去,将考试准备的课本知识放回到原著或者学科理论中,在学习中既要看到树木,也要见到森林,更要见到树木在森林中的位置。用好你们的毅力和刻苦,在专业知识方面实现转型与提升。

好运,加油,欢迎来南大!!

各图片源自网络。


南大毛维准


的确是有部分老师愿意要保研的学生而不愿意要考研的学生,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1.本校、本学院学生,知根知底。

很多被保送研究生的学生都是被保送到本学校,或者是本学院老师名下,这样老师也可以很容易得到这些学生的一些特点。就像当时我们班上总共有40人,有两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两个都是被保送到本学院老师的名下,他们的导师以前都是认识这两位同学的,所以说对这两位同学的性格,学习特点方面都是有所了解的,如果是想好好培养下去的话,其实也是很容易,知道这些学生的特点的;学生的话也是已经知道他们,的导师的性格特点、教学特点。

2.知道学生性格。

因为基本上导师都认识保送的研究生,这首诗,对于这些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特点,就是有过提前了解的,这也能够提前进行筛选,删掉那些自己在不喜欢的一些学生。但是假如是录取那些考研的学生的话,他们的性格以及学习特别方面具有一些不确定性,自己不能完全的筛选、掌握。

3.优秀学生。

那些被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基本上是在本学院,或者是该专业里面学习较好的那些同学,并且这些学生都是自己,带过课程的,所以老师们从感情上也比较愿意带这些保送研究生的学生。

那些考研究生,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从一些,层次较低的学校,进入该校该专业学习,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可能要比那些本学院保送研究生的学生要差一些。


饕餮视听


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你是导师,也想要一个985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不仅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1.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

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通常来说就是比较好的学校,通常都是211、985,即使两者都不是,也是省属重点高校,学校的师资队伍、平台建设都远远好于普通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

通常来说,一个专业成绩排名前几的学生才有保研的资格,这个成绩是综合的。其中很重要的当然是学习成绩要过关,甚至是专业前几名,其他的就是加分项目,比如学生干部、计算机证书、发表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科研成果如专利等等,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

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

比如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

2.对于研究生来说,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生在这里非常占优势

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说你看问题的高度, 比如说研究历史学的同学,可能有的同学刚看到敦煌石窟的壁画觉得很美,而有的同学已经看到敦煌文化与一带一路如何结合、如何以敦煌文化为切入和连接研究整个西域的文化,这就是眼界的差别。又比如,学新闻的同学还在探讨管制那么多很厌烦导致新闻没有自由,人家有的同学早就已经开始研究边界移动对新闻自由的影响了,这就是眼界的差别。确实,好学校的学生眼界很宽。我虽然本科和研究生都是985,但是我明显感觉到研究生同学中那些顶尖院校的学生,真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

前沿知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界的学者们都在研究的东西,我之前说过,其实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找学术助理,如果你的A助理非常了解业界在研究什么、空白区域是什么、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国内外研究水平是什么样,B助理只知道书上的内容,对于社会热点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儿,靠到学术上分析一下,一问三不知。你是导师的话你选谁?结果显而易见。

3.保研的学生时间更早

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10月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要等到第二年的1月份考,等笔试面试录取通知发下来,已经到四五月份了,一下子晚了很多。

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

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

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呐!

4.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是需要缘分的,但是这种缘分也需要你主动争取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还真的很有缘分,比如我和我导师就很巧,我找导师的时候打电话给学院老师,而大家都在开会,只有我导师出来拿文件顺便接了我的电话,简单聊了几句觉得很投缘,然后就定下来导师关系。

但是即使是缘分,也需要主动争取,因为毕竟学生那么多,老师相对比较少,大牛老师的门槛经常都会被踩破,如果你下手早又诚恳,多数老师还是不会拒绝你的。

5.读研时导师并非起决定作用,好学校的老师都很好,只是好在不通的地方

我考研时选择了专业第一的学校,因为就想见见教科书上那些大牛,后来有幸考上了,真的觉得学院里每一位老师都很好。

“真的是越牛掰的人越是低调和平和”。我们在挑导师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就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好了,因为理论方面的老师很好,实践方面的导师也很好,完全拿不准啊,都很好,每位老师都很负责,而且能力都很强。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读研期间真的是靠个人,导师只能起到引领和督促作用,不管你是找了个大牛老师还是比较没有名气的老师都要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成长,而不能把宝都押在导师身上。而且大牛老师也先对来说更忙,不一定有时间带你,年轻老师虽然名气可能小一些,但是往往对学生更加尽心,所以各有利弊,不要太在意你导师到底是谁。

如果你想选个好导师,那就考个好学校,然后拿出你的诚意和知识,去尽早找到一位好老师吧。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保研孩子们的特点:

其一:保研生往往来自于名校,智力和“学力”毋庸置疑。

最起码,ta的本科院校是一所具有保研资格、其本科教育水准相对较好,而且已被国家教育主管机构充分认可(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校。这大抵能从侧面说明:ta在自己高中生涯是足够努力或足够聪明。同时蕴含的潜台词是:这类学生一般系出名门,要么是211,985,要么是本科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质量比较强大的高校——否则不可能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即保送资格)。请注意:每一所这样的“名校”都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积累沉淀,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实力(智力+努力)随随便便就能入读于其中。——招研的老师们都清楚这点。

其二:保研生是大学里的学霸,专业基础扎实厚重。

保研的孩子基本上是通过本科三年多的日常成绩来获得推免资格,这类学生一般具有十分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水平,ta们不是其中的一两门课程好,而是几乎全部 …全部…全部 ! ta们能从自己身边的诸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既非一日之功,也绝非浪得虚名。说明ta们一直在努力,从未被超越……😱——招研的老师们更清楚这点!

此两点,至少是保研孩子们的“先天优势”!🌷🌷

考研成功的孩子们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较好的高校但没有获得保研资格的人。二是来自于很一般的高校。当然,也有毕业后已经就业或尚未就业,因种种原因试图再做一次“选择”的孩子们。ta们凭借常人难以比拟的毅志和勇气、自强不息的勤奋和进取,实现了自己“学历”的再一次跃升甚或百里挑一的“逆袭”,可钦可敬可喜可贺,值得尊重! 🌹坚信ta们未来也会有实力、有能力”缔造”自己专业、事业和人生新的辉煌与奇迹!

无论保研还是考研,这些孩子们注定将是这个社会、这个国乃至这个世界未来诸多领域真正的砥柱中流!

所以没有理由不相信ta们……都将幸福!🌷🌷🌷🌷🌷🌷🌷🌷🌷


冬日暖阳ABC


我们先说考研:

对于考研的来说,这只是一次考试,总有各种技巧能够达到高分。

即便是本科成绩平平,也可以通过看几个月书,或者上几个月的培训课短暂提高自身知识,以迎合考试需求。

然而,知识最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许多人“实验室规则”都不知道,却考上了研究生,结果导师还要像教本科生一样,从头开始教学。

保研:

保研又称为“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你看看这名字,“优秀”、“应届”、“面试”,这几个字就是保研人员的全部写照。

而毫无例外的,是优秀!考研人数千千万,保研人数不足5%

一、保研的分类

1、主要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这在保研名额中占据了大部分。通行的做法是学校划定基本学习成绩要求(主要考察学分绩),按照一定名额比例下发到各院系,由院系所结合其他方面情况,上报名单,学校审批。一般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才可能保研。
2、特长生免试直推。有些学校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往往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常见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生,但名额少,要求很严。
3、校际间免试直推。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交流,减少学术近亲繁殖,近几年大力提倡向其它高校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由于各学校保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有时候在该校难以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其它学校反而可能如愿以偿。
4、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这类保送生不是马上就去读研,而是保留入学资格一、两年,先按照学校安排去有关部门工作(如作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作为教育部门选派人员去边远地区支教。此类保送的条件相对要低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请,一般只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或活动积极分子才有入选资格。同时,这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毕竟要占用一、两年的时间。

综合来看,就是成绩特别优异,或者有专长的几大类。

而这些学生保研后,对于自身专业掌握很好、理论知识扎实、操作技能熟练。导师用起来得心应手。

二、保研的条件

(一)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应届毕业生(不含专升本、第二学士学位、独立学院学生)。
……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五)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六)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该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
(七)在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可对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特长等因素予以适当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参加综合排名,不得单列。

要求是应届,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对于特殊专长的经三位教授联合推荐,经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方可

如此苛刻的条件,就在于保证推免生的质量,是科研型、创新型人才。而不是考死记硬背、技巧考试通过考验的学生。

综上来看。

推免生普遍都是品行优良、理论扎实、操作熟练、有一技之长、爱好科研、乐于专研的人才。而考验生中不排除有优秀人才,但是比例太低,需要很大的运气成分。

所以,如果你是导师,你肯定也会选择推免生。


江湖杂说


部分老师喜欢保研的学生的原因是保研同学的水平相对学业水平较好。先说保研,大部分院校的保研政策就是根据学业绩点排名,学校会给一部分保研名额,择优选拔,大部分具有保研资格院校的保研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而学业绩点反映的是大学四年的学业水平,有较高的信度。

再说考研,考研是教育部老师中心组织的选拔性考试,说白了就是分高就上,分少就下,类似于高考,有较大的偶然性。回答者认识一个学长,大学逃了三年课,凭借着最后一年的主观意志努力和应试技巧考了帝都某个985(国内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统称)。对这些考试黑马,考试分数确实达到了报考院校的入学要求,但学术能力真的足够吗,这得时间来检验。

一个是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保持每次考试班级前三名,一个是最后一年起起早,熬熬夜,学习一点考试技巧,最后上了同一个学校。含金量高下立判。

当然,也并不是说不能保研的人就一定比保研的大学霸们学术能力差。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亦归来


首先来了解一下,保研的名额一般视学校的规模、水平而言,越好的大学,保研的名额也就越多,但终究也就那么多,我们学校我们学院的保研名额是按照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按权重之和,取排名本专业前10%左右。

而且如果你是一名考研党的话,你在寻找目标院校的时候,肯定会发现,诸如清华北大这样的985院校,招收的保研、推免生的比例是比统考招进来的多的,并且这一比例未来还会扩大,也就是说,未来的研究生将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导师愿意要推免、保送的学生了,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被保送,是在本科期间就打下了基础,不仅学业号,而且在各种活动中的综合能力也强,全面发展的学生当然是老师们喜欢的,换言之就是情商高,那种死读书的学生,虽然成绩好,但导师更多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和可能性。

这是其一。还有一点就是,保送生是证明了他这大学四年都是一直努力学习的状态,自我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强,而一般的考生,大都到大三下学期开始突击,更偏向于一种“瞬时记忆”,为了考试而考试,这就造成了即便是被研究生录取,却很难像那些保送生一样可以持续学习。

另外,学习理论是一回事,应用是另一回事,保送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强,这一点也是很多导师所看中的!


聊扒音乐


对于保研的学生,不得不承认有厉害的学生,但是浑水摸鱼的也不在少数。先说一下保研的学生的质量。想要保研,保证四年的成绩不错(几乎全是作弊的,这个不良的风气在中国的各大高校盛行),混个四级的校线(是学校自己的校线,不是国家线),然后多参加些学生会的活动(混学分,拍马屁)和学办的家伙多套近乎,然后大四的时候保研的资格就有了,这是不少保研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有就是必须佩服的真学霸。但是老师要本校保研的而不是要外校考进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需要的是熟悉自己教学方式的学生,老师不会花时间让一个学生来熟悉新的教学方式,老师更想要的是熟悉自己教学方式并且可以直接参加自己项目的学生。


李有道0



“学生一进校,基础课可以不学,专业课也可以不学,课外实践等统统都可以不要,只要一门心思攻考研。”昨天,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出席在南理工举行的“第二届创新中国论坛”。 在谈到“大学文化创新的困惑与出路”时指出,目前国内部分高校的教育俨然成了高中的翻版——专门应试,部分本二本三高校已经沦为了“考研基地”。


后果显而易见,导致很多高分考生录取后,基础差,动手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际科研需求,久而久之,导师们就不愿冒这个风险,倾向低风险的保研生也就能够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