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又称“奢摩他”,义为寂止,指心不外散,也不昏沉,一心专注于某一所缘境,了了分明,寂然不动。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方法一:

专注于某一外在物体

修习寂止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一个固定的物体上,一颗念珠、一粒小石子,或者是一个种子。目标物越小、越简单越好,因为那样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如果是较大的物体,或者结构烦琐、五颜六色,你的心思便会容易散乱,不自觉地要去分析、取舍。

专注的能力增强之后,可以把目标物换成佛像。佛陀、本尊、菩萨的塑像、画像都可以。慢慢熟悉,最好能达到眼前没有佛像,也能观想出来的程度。

然后再逐渐把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到佛的心间,让意念停留。

华觉江措活佛曾教给我一个诀窍——

他说以前开法会的时候,他总是尽量坐在上师法王如意宝的正前方、能看见上师的地方,然后专注于上师心间,慢慢地,观想上师的心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在这种状态中安住。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方法二:

以调息的方法修寂止

修习寂止,除了专注于某一外在物体外,也可以专注于呼吸、念头或者面前的虚空,注意力集中在鼻尖气息的出入、心中念头的生灭或者眼前的空间上。

呼吸的轻重缓急与心意密切相关。心烦意乱时,呼吸必定粗重急促;而调整呼吸,能作用于心境,呼吸变得轻稳细长,内心也会随之缓和平静。人紧张时,常以深呼吸来放松情绪,便是一个例证。

以调息的方法修寂止,只需把意念轻轻放在呼吸吐纳上,了知即可,不必刻意控制。出息知是出息,入息知是入息,息短知息短,息长知息长,息暖知暖,息冷知冷,保持觉察和专注,呼吸自然而然就会轻长,杂念也会慢慢减少。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方法三:

以念头为所缘境修寂止

以念头为所缘境修寂止,同样是要保持觉察和专注,对象是心中比较平和的念头。不能是太强烈、狂暴的念头,比如震怒、恐惧,这时是不适合以念为缘修寂止的,因为此时的念头力量很大,作为初学者,你觉察也好,关注也好,都止不下来, 而我们的目标是寂止。

一般的念头可以用来修寂止。念起时知念起,知念起时念即灭,念灭知念灭。这里要紧的是把握这个觉知的力度。不要太重、太刻意,知道就行了,不用去判断分析,也不用作意:“一个念头生起了”“一个念头灭了”,否则觉知本身又成为新的念头,乱上添乱。这需要自已好好去体会,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反复体会,才能明白觉知与念头的差别

其次,你知道一个念头生起的当下,那个念头就灭了,完全不劳你费力去消除。这时,有了不可得、空荡荡的一种感觉,停在这个感觉上,直到下一个念头生起。可能对于初学者,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这个空当是刹那即逝,但没关系,多练习会改善的,重要的是抓住那个发现念头消失时空落落的感受,停在上面。

大家务必要警醒,做到这一步仍然是在止的阶段,那个感受远不是证悟空性。

修习寂止的三种方法(附诀窍)

修习寂止的方法除上面讲到的外,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纸上得来终觉浅,再好的方法,不去实践也是枉然。

寂止是一切修法的基础。不认真想修行的也就罢了,真心想学佛法、诚心求证的人,须修寂止。

节选自: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之“止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