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自古以来就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从魏晋“竹林七贤”的高标自诩,到唐代韩愈“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的由衷赞美,再到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心偏爱,“竹”已然成为文人士大夫们趋雅心态的一种外化符号。

竹姿态修硕,象征着高洁出众的气质;竹的“劲节”,象征着文人的骨气。竹是追求雅致生活的象征。而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竹的郑板桥更是赋诗《竹石》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爱竹之心,可见一斑。下面,我们就通过当代画竹名家李传波笔下的竹,进一步解析竹之意蕴,这对于平常很少接触竹的普通人来说,也是感知竹神韵的好机会。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精品】李传波国画竹子之红竹《竹 苏轼》【作品来源:易从网】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意象,“竹”的寓意也非常丰富。竹子象征着生命的柔韧坚强、长寿安宁、幸福和谐。竹子秀逸而风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象征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谦内敛低调,象征虚心品格;竹子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着气节和傲骨;竹子生而有节,竹节必露,象征着高风亮节,富有气节。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精品】李传波红竹画作品《题竹》【作品来源:易从网】

古人说“不可居无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样,自己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明月如霜,凉风如水。庭院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即有梅花凌霜傲雪的铁骨,又有兰花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体味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气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李传波新品红竹画《竹 苏轼》【作品来源:易从网】

【竹之精神——坚韧专注】

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它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李传波四尺竖幅红竹画《野竹 吴镇》【作品来源:易从网】

【竹之精神——清淡高雅】

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它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李传波国画竹子之绿竹《唐代题竹诗二首》【作品来源:易从网】

“胸中有竹,笔到处,竹就来了,绘画和生活中的观察分不开。”

——李传波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收藏首选 李传波墨竹系列《西湖泛舟入灵隐寺》【作品来源:易从网】

李传波笔下的竹,有黑白对比下尽显苍劲的墨竹,有生机盎然、月光下随风摇荡的绿竹,也有常犯洒脱、不符常理的朱砂竹(即红竹)......婀娜摇曳的竹枝,笔画分明的竹叶,宛如一篇书法用笔的艺术篇章。

竹,虽超凡脱俗,但实际上它临街绕宅,寻常可见。竹并不是一种远离世俗的植物,与之相反,它有着积极入世的态度。而在凡尘之中,竹又往往能给人超出时间尘俗的感受。这样的竹子或许正是李传波想要表达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同时,还有着雅俗共赏的大气。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李传波定制作品展示

总的来说,竹子的象征意义就像它的外表一样,中空外直,坚韧不屈,也因此而成为我国重要的精神象征,出现在各大经典墨宝名画之中。

【附:李传波简介】

李传波,号东山墨人,年过五十,现为香港文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影视研修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国窖1573品牌战略顾问,北京轩易德书画院副院长。年过五十,是著名国学大师启功的亲传大弟子。李传波国画竹子作品,收藏投资首选!

李传波:胸中有竹,笔到处自然成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