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第街曾經的大宅門,見證了廣州第一家族的風雲往事

繁華的北京路是全國聞名的商圈,

在它附近的高第街,

昔日也曾是廣州著名商業中心之一。

高第街內有大片民宅,

人稱“許地”,

這裡也是“廣州第一家族”

許氏家族的發祥地。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然而時過境遷,

歷史給這片曾經

住有22宅(房)子孫留下的,

是對先人的緬懷和對過往的留戀。

透過深鎖的鐵門,

仍能窺見裡面精緻的木雕裝飾,

在默默訴說著許地的故事。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參觀指引:許廣平故居——許祥光故居——許應騤故居——許卓故宅——許大夫家廟(即許家祠,目前處於封閉修繕中);

地址:廣州越秀區高第街。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如今的高第街許地,曾經輝煌的拜庭許大夫家廟已變成了一座兩進的祠堂,門口兩邊的對聯和石獅也不復存在了。

家祠的用途也因時代進步而不斷改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裡曾經是“許地幼兒園”,如今是越秀區離退休教工活動中心,目前處於封閉修繕施工階段。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廣州第一家族人才輩出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商人許永名移居高第街,開始在這裡開枝散葉。他的第三代孫許祥光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進士,回到此處率族人修繕祠堂,建造大宅,名為“拜庭許大夫家廟”。往後200多年,許氏子孫在此聚居,成為廣州一大家族,經多年擴充而形成一定規模的“許地”。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說到對紅色革命事業

帶來積極影響的,

不能不提許卓和許錫纘二人。

許卓,世居廣州高第街許地,初中畢業後到日本士官學校就讀,畢業後回國投身革命。1924年,許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排長。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帶領一支80人的工人赤衛隊負責奪取觀音山的軍械庫。後來遭到密集火力攻擊,撤出時只剩下10多人。許卓與戰友乘商船到香港,在船上與同伴共勉“風雨同舟鬧革命,壯志未酬不回頭”。

隨後,許卓歷任教導隊教官、教導隊隊長、紅七軍教導隊隊長、工農紅軍總司令部參謀處長、作戰局局長等職,協助周恩來和劉伯承組織第四場反“圍剿”作戰。1934年4月,他在準備第五次反“圍剿”作戰時遭敵軍伏擊,壯烈犧牲。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許錫纘為辛亥革命元老許崇灝長子,在孫中山領導革命黨進行討袁“二次革命”中任參謀長。1935年,許錫纘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外圍組織“民族武裝自衛會”,參與抗日宣傳組織工作。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空軍軍官的公開身份進行地下革命活動,並任國防部第六廳科長,給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提供情報。解放後,許錫纘全力投入新中國的航空建設事業,先後在上海、瀋陽的飛機修理廠、發動機廠擔任領導職務。

高第街曾经的大宅门,见证了广州第一家族的风云往事

許錫纘與父親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