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是誰?

5381409835251


這個是必答題,清朝109位武狀元,巧了,只有這最後一位,一個叫武三甲的人與筆者是同鄉――河南濮陽人,確切點說濮陽縣戶部寨人,簡直老鄉到家了。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武三甲1876年生人,濮陽人,濮陽有中華龍鄉的美譽,曾於濮陽縣西水泊水庫發掘6500年左右的一具左龍右虎的屍骨,據說是舜帝與他當初騎龍游四海的坐騎。

因此,濮陽可以說是人傑地靈,物華天寶,膏腴之地。產生武三甲這樣的武狀元也不讓人奇怪,更何況武三甲的武術是有家學淵源的!

晚清時局不靖,普通百姓都有習武防身的習慣,尤其是在這中原腹地,南來北往的人較多,盜賊也較多。

武三甲的爺爺以及他的父親,都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拳師,武三甲受家庭無術環境薰陶,自小習武,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無所不能,打的一套好拳法十幾人近不了身。


清朝的武舉基本上延續前制,分為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基本上與文舉無異。武三甲參加童試較早,因此在當濮陽地也是從小有名氣。

1897年武三甲參加晚清政府組織的鄉試,拳腳功夫獲恭親王奕訢青睞,被特推薦參加殿試,殿試幾乎聚集了當時全國各地一等一的好手,因此武三甲的壓力並不小。

他也是亮出了看家本領,拎著一把180斤的大刀,閒庭信步的耍了一套刀法,看的光緒帝連聲叫好,當場欽點武三甲為狀元。

不過武三甲當狀元的1898年,晚清時局實在愁人,處在領兵器和熱兵器替代的年代,武三甲雖然拳腳功夫過硬,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隨著1901年清政府宣佈舊有的武舉已不能適用形勢發展的需要,宣佈廢除,武三甲不但做為武狀元被人銘記,還因為沾了個最後一位,揹負了特殊的歷史意義。


歷史三日談


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是張三甲,注意不是張三丰。換言之,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武狀元。說到武狀元,自然張三甲是一個練家子。他出生於武術世家。從小在父輩的薰陶和教導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經過天長日久的磨練,他精通刀、槍、箭、戟、弓箭和軟鞭等功夫。但是要達到爐火純青的技藝還需要繼續提升。



▲張三甲

當時他的父親,為了讓他有更大的發展,領著16歲的張三甲,去拜訪開州武術宗師楊國昌。有道是“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楊大師一看他就是一個功夫在身的人,這樣的徒弟以後能為師傅長臉爭光,興許能光耀宗派。

楊國昌十分爽快的收下了這個徒弟。師傅想試試他的功底,想做到因人施教。張三甲把自己的平生功夫,練了一趟。最後抄起180斤的關公大刀,舞動起來虎虎生風。楊大師看了頻頻點頭稱讚。

就這樣,在師傅楊國昌的指點下。張三甲的功夫日臻成熟。後來師傅不幸去世,去世前將張三甲推薦給了當時的大內高手杜回春,杜回春是清代庚寅科會試武進士,在杜回春的指導下,張三甲武功“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1897年,張三甲參加了大名府鄉試。張三甲勢在必得武狀元。

清朝規定:武狀元先試馬步射,馬射二回六矢,中三為合。步射九矢中五為合。之後比力氣,包括拉硬弓、舞刀、舉石。弓分八、十、十二力;刀分八十、一百、百二斤;石分二百、二百五十、三百斤。合格者才考筆試。

張三甲傲視群雄,馬射、步射十發十中,考場之上除了考武藝,其實是測試人的毅力和發揮能力。張三甲最後一項是舞刀,這是他的拿手絕活,據說有一次,三甲手提180斤的大刀,飛身上馬急馳於濮陽城外的河堤之上,一時心花怒放,舞得性起,將一棵直徑一尺有餘的柳樹砍了下來。馬馱不動,他就下馬撒韁背起柳樹、竟走了三里之遙,居然是臉不變色心不跳。



這次在考場上,他不過是把平時練的表演一遍,他的臨場發揮表演的淋漓盡致。恰巧恭親王奕忻在場,恭親王久經沙場,認為此人是個人才,於是將三甲收為門下弟子。

恭親王都欣賞的人,考官那個敢說不好,於是欽點三甲為武狀元,次日,張三甲受到了光緒皇帝親自接見,狀元自古都稱為“天子門生,”武狀元也不例外。光緒授予他“御前頭等帶刀侍衛”,這可是皇帝跟前的紅人,前途無量。 當年宋朝的趙匡胤就是從此官職做到皇帝的。



按慣例,張三甲在京城誇官三日。三日之後錦衣回家“光宗耀祖”,三日之後,三甲衣錦還鄉,沿途各州縣官員紛紛道賀。

有道是:“福不雙至今日至,禍不單行昨日行”。張三甲高中武狀元回家省親之時,恰逢妻子小蓮喜得貴子,這雙喜臨門讓三甲應接不暇,高興之餘不免貪杯,一日和朋友開懷暢飲後,覺得不舒服,但沒在意,次日早上妻子叫他不起,發現已死多時。三甲死時才22歲,可憐年紀輕輕剛中得狀元,老婆孩子、事業都有了卻無福享受。 不知道是不是樂極生悲?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朝廷以武科“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下詔“永遠停止。”武科舉歷唐、宋、金、明、清數朝,至此,壽終正寢。

就這樣,張三甲成了清朝最後的一位武狀元,不過他的命運就像預示著清朝滅亡一樣,隨著武科舉的消亡而煙消雲散。


秉燭讀春秋


據考證,清光緒年間的張三甲,是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



科舉制度興起於隋朝,而武舉則是武則天當皇帝是才開始的。

張三甲,字鼎臣,號魁軒,又名榮甲,出生於清光緒丙子年(1876年)一個普通的尚武世家。在父輩教導下他的武藝日漸精熟,槍、刀、劍、戟,斧、鉞、鉤、叉,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是弓箭都運用自如,是一個武術奇才。



光緒二十年(1897年),19歲張三甲去省城參加鄉試,一不小心就考了個第一名,獲得了武舉人的稱號。因為長相魁梧,身手不凡,被當時的主考官恭親王奕訢看中,收入了門下。

同年,在恭親王的推薦下,張三甲參加了光緒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在殿試上,張三甲把掄起一把重達一百八十斤重的大刀舞得虎虎生風,上下翻飛,令當場的所有人為之驚訝!



光緒皇帝看後龍顏大悅,監考官也喜出望外,於是光緒皇帝欽點張三甲為狀元及第,三甲第一名。


文竹之韻


清朝廢止武科舉的時間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當時朝廷以武科“所習原弓、刀、石及馬、步射,皆與兵事無涉,施之今日,亦無所用,”下詔“永遠停止。”

而清朝最後一次進行武科舉考試,就是1898年,那一年的武狀元名字叫張三甲,注意不是張三丰,當然也不是周星馳飾演的蘇乞兒。

張三甲1876年出生於一個武術世家,他的祖父張增身和父親張耀春都是當地(開州)有名的武學好手。張三甲自幼受到家庭的薰陶,從小就習武。

張三甲的武術基礎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尤其以大刀著稱,而且張三甲的天賦也好,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長成彪形大漢,臂力驚人,是典型的武學奇才。

他的父親於是將他送到當時很有名的武林高手楊國昌的門下,並且拜其為師,希望張三甲能在那個動亂的時代,習得一身好武藝來報效祖國。

有了楊國昌的精心傳授,張三甲又很刻苦,所以進步很快,當時百十斤的大刀耍起來就跟玩似的,而且箭術也非常了得,跑馬射箭都能夠百步穿楊。

楊國昌曾經說過:“吾弟子盈門,唯三甲最為罕見也。”事實也證明,張三甲確實是極為罕見的武術奇才,不然也考不上武狀元了。

楊國昌病逝後,張三甲決定參加科舉,他得到了清廷侍衛杜同春的指點,武功更進一步。在21歲(1897年)的時候參加鄉試,並且考中了武舉人。

之後張三甲進京參加會試,又被恭親王奕忻看中,將他收入門下。會試的時候,張三甲技壓群雄,名列榜首。待到殿試時的時候,張三甲以揮動180斤重大刀,引得光緒皇帝龍顏大悅。

於是張三甲被光緒皇帝欽點為武狀元,那時張三甲才22歲。而由於1901年清廷廢除了武科舉制度,張三甲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武狀元。

張三甲高中狀元之後,本想大展宏圖,報效國家,但是時局動盪,張三甲空有一身好武藝卻無法施展,於是憂國憂民的他,很快就患上了重病不治而亡,年僅22歲。


魏青衣


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最後一次武舉考試,張三甲被光緒皇帝欽點為武狀元。他是清代也是我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武舉,是我國科舉制度中的武科,主要目的是選拔軍事人才。武舉制度開始於唐代武則天時期,到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廢止,歷時一千多年。

張三甲,出生於光緒丙子年(公元1876年),開州戶部寨村人(今屬濮陽縣戶部寨鄉)。其祖上清貧而尚武。自幼受父輩薰陶,尚習武藝,臂力過人。其父便把他送到武林名師楊國昌先生門下,拜師學藝,以期報效國家、光宗耀祖。在楊國昌先生悉心教授下,張三甲的技藝大增,武功不凡。

據記載:張三甲身材高大,氣力過人,刻苦用功,各種武器弓、劍、刀、石,色色冠群。他深得其師楊國昌的厚愛,不久,楊先生仙逝,張三甲又拜師於清廷侍衛杜回春門下,武藝又得進步。

清光緒丁酉年(公元1897年),張三甲赴直隸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縣)參加鄉試,他不負眾望,中為武舉人。後來,張三甲在參加會試期間,又被恭親王奕忻看中,主動收在門下。殿試時,張三甲以精湛的武藝,技壓全場,光緒帝龍顏大悅,欽點狀元。

戊戌變法失敗後,光緒皇帝被囚禁。張三甲看到朝政混亂,難以實現自己的報國之志,便迴歸故里。不久,因病去世,年僅22歲。


秋水山房461


千萬不要以為清朝最後一個武狀元是“蘇乞兒”,因為這是小說家之言,歷史上最後一個武狀元名如其志,乃是大名鼎鼎的張三甲。

張三甲生於武術世家,他的祖父張增身和父親張耀春都是當地武林高手。張三甲從小苦練紅拳,初拜師於普馬寨紅拳名師安萬傑門下,後又在當世名師楊國昌門下繼續學武。楊國昌是清末著名武術家,座下弟子近千人,其中最為出類拔萃的正是張三甲。

張三甲從師於楊門昌門下,苦練弓、劍、刀、石八般武藝,樣樣皆通,無人能敵。他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十多歲時就門震直隸。

後來,張三甲又得到武進士杜同春的指點,從各家武藝中不斷精練,終於在公元1897年,21歲的張三甲在直隸大名府參加鄉試,一舉成為武舉人。

中得武舉人後,張三甲進京參加會試,在教練場習武時,被恭親王奕忻看重,將他收入門下。

會試時,張三甲弓、刀、石皆技壓群雄,名列首位,成為狀元熱門人選。殿試時,張三甲以揮動180斤重大刀,引得光緒皇帝嘖嘖稱奇。於是,張三甲被光緒皇帝欽點為武狀元。

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光緒帝遭軟禁,慈禧太后廢除武舉新制。後來,袁世凱提請廢除科舉,從此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在中國宣佈終結。

張三甲也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武狀元。

張三甲中狀元時僅僅21歲,本欲報效國家,奈何時局鉅變,三甲心灰意懶,以省親為名辭官回鄉。回鄉後不久張三甲身染重疾,不治而死。年僅22歲。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清朝從順治三年開始,到光緒二十四年共抽中武狀元109人,最後一名武狀元,名叫張三甲


光緒二十四年(1898)武狀元張三甲,是清朝也是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在他高中武狀元,妻子喜產貴子的雙喜日,卻因過度操勞憂愁國事生病,臥床一個月而亡。

光緒二十七年,武科舉至此停止。


最好的薛


張三甲,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舉武狀元,是清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由科舉制產生的最後一任武狀元,與之對應的是文狀元劉春霖。


張三甲,字鼎臣,魁軒,又名榮甲,清朝光緒二年(1876年)十月十五日生於開州戶部寨村,一個清貧而又尚武的世家。自幼受到父輩的薰陶,因而對武藝十分痴迷,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不管是槍、刀、劍、戟還是弓箭、軟鞭都弄的爐火純青,尤其是大刀起舞最為精絕,家人以及親朋友都跟隨張三甲一起刻苦學習仍不及他所學的精熟。其父見其十五十六歲已經長的膀大腰圓,恐有武力便讓他拜了當時楊十八村的武林高手楊國昌為師,以至於將來報效國家上戰場殺敵。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7年),張三甲赴大名府參加鄉試得中武舉,全家人乃至於親人朋友喜慶賀之。在三甲高中武舉和妻子喜產得子後,張三甲日益喂國事家事操勞,不久就因病去世,他輝煌曾經的人生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撩劇影視圈


蘇乞兒!周星馳那部,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