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河南答题卡调包一事调查结果通报:四名考生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

vita


答题卡调包一事终于出结果了,看来那几位考生用影帝级的演技成功地坑爹了。

先简单综述一下调查结果:

1,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

2,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3,没有发现滥用职权、组织高考作弊等违规违法问题。

这些结果是通过查看考场监控,聘请权威专业司法鉴定机构进行笔迹鉴定,并请4名考生和家长先后查看了考生本人高考各科答题卡原件等一系列调查步骤后得出的。

其中一人中途放弃了笔迹鉴定,另外三人做了笔迹鉴定。

不得不说,这个结果更尊重事实也更符合逻辑。(其他不再多说,喜欢阴谋论的人还是能找到他们愿意看到的点。)

现在那几位考生家长应该知道自己的孩子演技了得了,当然,这些家长选择盲目地相信孩子,也从侧面证明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成绩并不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估计只给孩子定目标,却没能真正了解孩子。

现在网友对待事件的后续也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道歉派:

他们认为之前考生和家长有质疑的权利,只是现在这几位考生和家长应该向大众做一个简短的说明,哪怕是一声抱歉也好,毕竟浪费了这么多公众资源。

尤其那个苏小妹的家长,他需要做的应该不只是道歉,实名举报可不是闹着玩的,他还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也正是他通过个人的资源取得了所谓的“证据”,又选择实名举报,才让更多的人愿意相信考生和家长的说法。

纵观苏小妹的升学之路,几乎处处都有做父亲的影子,不管是从家乡转学到郑州一中,还是自主招生里的论文造假,估计都离不开他的能量。如果就这样不了了之,太说不过去了。

还有一种是原谅派:

几位考生都选择了复读,这期间他们也遭受了很大的压力,尤其调查结果公布之后,想必他们的心理压力会更大。而之前他们之所以有那些举动,不一定都是为了虚荣心,还有可能是家长的期望值过高,而他们又做不到,这才硬着头皮撒了谎。希望大家选择宽容对待,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悔过,帮他们成长。

现在,已经真相大白,你会选择站哪一派呢?还是有其他的想法,不妨留言讨论一下。


夜雨如书


“答题卡调包”调查落幕,针对自主招生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应启动

河南省纪检监察部门公布了针对“答题卡调包”举报的调查结果。其实,在河南省纪检监察部门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很多网友均有了对此事的基本判断,调包的难度太大,不太可能发生调包,更怀疑是考生说谎,脑洞大开地把考得不好说成是调包。纪检监察部门按照调查程序对调包举报进行的调查是令人信服的,有关调包的纷争应该平息了。

但是,由“答题卡调包”牵出的其中一名考生苏某自主招生论文涉嫌抄袭一事,却还需要启动调查。进行调查的不是纪检监察部门,而应该是自主招生高校。因为根据教育部的规定,高校要对申请自主招生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如果材料弄虚作假,应该视为高考作弊处理。虽然苏某只通过初审,最终没有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但是,仍有必要对其提交的论文由高校的学术委员会进行调查,如果确认是抄袭,那么,应该报省教育考试院,作为高考作弊处理,要停止其高考资格一到三年。

“调包"调查和自主招生调查是两回事。并非对其举报调包的报复,因为举报是其本人的权利;而调查自主招生申请材料造假,这是维护自主招生公信力的要求。对自主招生的申请材料保留永久追溯权,是十分重要的,这告诉考生和家长,不能以弄虚作假方式,走自主招生捷径,哪怕通过造假一时侥幸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甚至被录取,但只要发现当初的申请材料弄虚作假,也将取消大学学籍,追究造假的责任。因此,期待“调包”调查落幕后,启动针对自主招生论文涉嫌抄袭的调查。


熊丙奇看教育


这应当是最好的结果?

我曾仔细阅读”上游新闻“文章《河南“高考答题卡被指掉包”:家长们备受煎熬的47天》,以及”凤凰网“文章《凤凰独家:河南高考舞弊案疑云待解——余小芳的8字之困》,从那些文章中,我能感觉到一些事情。

昨日晚,网上消息称:”一旦情况属实,学校将取消这几名学生当年报考、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三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

今日晚,河南省纪委监察委通报,不存在人为调包现象。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通报——

根据通报内容看,笔迹鉴定结论已经出来了,结论应当是试卷和答题卡都是学生亲笔书写,尤其余同学的准考证号,也是她本人涂改。

也就是三名学生都撒谎了,招办没有任何工作失误。

他们作为曾亲自书写这些答题卡的人,不应当连自己的答题卡也认错,唯一的可能就是故意撒谎。

学生和家长会接受这个结论吗?

我们先来看看8月10日凤凰网文章中的相关内容,见下方截图:

在接受凤凰网记者采访时,考生余小芳的母亲卢梅说了这样一个意思。

余同学确定答题卡不是她的,上面也没有她的指纹,所以她们在申请笔迹鉴定的同时,也申请了指纹鉴定。

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他们说你一次不能做两个,先做这个笔迹鉴定吧。

凤凰网记者问:”但是你想,那个笔迹鉴定得出来,他还会给你做指纹鉴定吗?为什么一次不能做两个?“

卢梅回答:”我们要申请第二次笔迹鉴定和指纹鉴定,我一定会坚持下去,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查个水落石出。我们都觉得高考是很公平公正的一个高考,但是没想到会出这种事。我希望就是以后的高考就是答题卡的这个部分,应该对孩子公开,不说对外公开,起码对自己的本人考生可以公开。

(1)从卢梅的话语中,可以感觉到她的坚决。

(2)家长要求同时做笔迹鉴定和指纹鉴定,但最终只答应了做笔迹鉴定,并表示”先做这个笔迹鉴定“,如果卢梅所说属实,家长对于笔迹鉴定应当持不认可的态度。

(3)假如学生撒谎,从相关文章的细节描述中,这三名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太强大了,不仅能欺骗别人,甚至连他们自己也骗,这样的可能不敢想象。

(4)学生和家长要求做指纹鉴定,认为答题卡上没有自己指纹,现在仅做了笔迹鉴定,未做指纹鉴定的情况下,官方立刻宣布结论,恐怕很难让学生和家长接受。

(5)有官方急于让事情有个最终结论,控制事件影响,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是不是有点太急迫,值得商榷。

结束语:事情似乎有了结尾,但除了一开始并未看过答题卡复印件的李同学中途退出,其余三名学生都坚持到了笔迹鉴定,他们对于官方结论,是否认可,或许又是一个悬念。

笔者姑且猜测一下,三名学生中可能有人退出,也可能有人坚持做指纹鉴定。


99随便


这个结果也是大家都想看到的,毕竟高考还是公平的。而这个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到现在却成了一出闹剧确实值得思考:



其一,高考是当下管理最为严格的考试之一,尤其是高考作弊已经入刑,在这个事件中4位考生和家长都质疑答题卡被任退改和掉包,殊不知在复杂而严密的高考监考以及保密面前,这样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牵涉出多少人,是可想而知的,况且这几个考生的成绩在高考大省河南,并不值得一提。




其二,经过调查四名考生试卷和答题卡均为被掉包,但是很多人也会对此提出质疑。这都是之前媒体大肆助推的结果,在普通人心中种下高考不公平的种子,所以很多人对这个结果依然不相信。

因此媒体更不能误导大众,个人也不能偏听偏信,否则类似这样的闹剧只会不断再现。



高考关系到万千考生和家庭,保证公平公正是最基本的,不然寒门难出贵子的现象只会更加普遍。

高考本就难做到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只是相对公平,普通学生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依然可以实现,但是不要学习这4名考生欺骗家长,消费大众的同情心!


异扬说


"调包"事件时至今日终于有了一个官方定论,对于这个结果我想大多数人并没有感到意外。

事实上,自从公众获知信阳考生李某承认答题卡上的笔迹为其本人所书并且放弃笔迹鉴定的那一刻起,事件的结果其实早已注定。

除却李某之外,另外的三名考生在招办见到了本人的答题卡之后对于是否遭遇了调包肯定也是心知肚明的。可即便如此,他们依然想要将这出闹剧上演到底。原因何在?因为他们骑虎难下并且依旧心存侥幸,对于如今的结果他们或许曾经有所考虑,但是事件将以怎样的方式收场以他们的视野无论如何也是想象不到的。

如今这个结果对于他们而言虽然并不突然但是终究还是有些太快,他们似乎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

河南省纪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于众,在我看来这既是其职责所在又是高压舆论倒逼的结果。



"调包"事件的曝光无疑让现行的高考制度受到质疑,ZF部门的公信力受到冲击。假若调查结果公布的越晚,公众必定会认为其中存在黑幕的可能越大。因此,最快地开展工作将调查结果公布于众才是最佳的危机公关方式。

就这份调查结果而言,我个人其可信度不存在任何问题,估计大多数人也与我持有相同的观点。人为调包答题卡不仅不现实也不符合逻辑,正如不少网友所说的那样,有能力调包倒不如直接换一份答题卡来得更加安全。



发生在河南的这起事件到今天为止只能是告一段落,但是距离划上句号恐怕还有一些距离。从目前来看,涉事的考生很明显是故意撒谎欺骗父母欺骗公众,将公众与招办狠狠地戏耍了一番。如今真相大白,对于他们的行为我想必须要对公众对社会有一个彻底的交代!

为了还原事件的真相,招办,纪委,公安以及媒体都先后动用了不小的人力物力,这些原本属于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被无情的轻易浪费。除此之外,由于调包事件所引发的恐慌情绪在某种程度上也让公众对于现行的高考体制产生了质疑,这种伤害很明显不是一份调包报告所能轻易修复的。

我认为对于这几名涉事的考生必须予以惩戒,这种惩戒不仅仅是道德上,更应是法律上的。

我在之前写过的问答中已经分析了考生说谎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他们的行为如今看来已经属于典型的谎报警情,是一种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谎报警情的后果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引发社会的恐慌,在这种情况下警方肯定会对违法行为人顶格处罚。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但凡遇事都讲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这起事件更大的可能或许只是不了了之。

我认为到最后警方多半不会处罚这些撒谎的考生,而考生自己亦将保持沉默,只有当初那些积极奔走的家长们或许会表达些许的致歉之意。不过,这样的致歉又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


通城丹妹


千呼万唤之下,调查结果终于出来了,希望能起到定纷息争的效果,因为此事,无论对考生还是对高考本身,都造成了伤害!

看了新闻报道,其中一名考生苏小妹的父亲,查分当天从省城回到老家,本想邀请三五好友一起聚聚,在吃饭时宣布女儿分数(估分627,通过了自主北师大自主招生,可以上个985高校),大家高兴一下,没想到一则查分短信,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

因为相信女儿不会撒谎,所以走上了举报之路,其他三名家长也是如此,为了寻找真相,这四位家长走到了一起,这就是引起国人侧目的“河南高考答题卡被调包”事件。

事情出来后,网友明显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下,调包的难度非常大,孩子在撒谎,连自己都相信自己的谎言是真的;一派认为此事有蹊跷,为什么会有涂改,一定要查清事实真相,给家长、社会一个交代!

在这期间,四名的个人信息也被爆出,比如学业成绩、比如其中一名考生是复读生,前一年也就考了200多分,比如苏小妹的两篇论文涉嫌“抄袭”,在这种情况下,考生的压力可想而知,据说苏小妹看到网友的评论,一边看,一边流眼泪。

此事也给有关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毕竟高考事关每一个家庭,出了一点问题,那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在此之前,有三位考生看过自己的答题卡,而另一名考生李闻天没有,在8月8日下午他看过自己答题卡后,承认是自己笔迹,放弃了笔迹鉴定。

现在,经过调查,谈话、查看监控、笔迹鉴定,确认了考生的答题卡并没有被调包,全部是其本人的笔迹。这样的结果,不知三位家长能不能接受,不知三位考生又如何对家长、对社会作出解释?

由于四位考生的基本都已选择复读,还得面对新一轮的冲刺,希望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大家就不要再关注此事了,不要再给他们压力了!


打虎拍蝇


还是我在三天前就说过的老话,如果考虑作案难度、作案风险、反侦察以及作案回报,只有天下最笨的内鬼才会去为了给四个学生调包而冒这么大的险,所以我当时就认定这个事情

子虚乌有,应该是孩子不知道如何应付家长而撒了个谎,结果家长当真了。

调查结果:经查看监控视频和调查核实,4名考生所在考场考试组织管理严谨规范,考务人员认真履职;4名考生各科高考场次的试卷和答题卡在启封、发放、回收、押运、入箱、封箱、出库、扫描、识别等关键环节均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

高考调包的事情虽然结束了,但是引发的蝴蝶效应还没结束:郑州一中部分学生涉嫌论文造假、质量低下,不满足自主招生标准,引发了公众对自主招生环节的大规模质疑,郑州一中有四名同学的自主招生资格恐被取消;以后自主招生恐怕会受到更多限制——标准会更高,范围会缩小,这是好事——

没有一场公平的高考,寒门子弟拿什么和富二代一争高下?靠素质教育?

素质体现在哪里?体现在高中生能够发多少篇各行各业的论文么?寒门子弟根本得不到这样的信息渠道,这公平么?


而这一场风波,包括后面的余震,全部源自郑州一中的苏小妹和她的父亲苏检察官。这件事之所以能在今日头条和微博上放大,引发中产阶级的集体恐慌,完全就是因为有一个郑州一中的苏小妹,估分600却考了300分,苏检察官又通过渠道发现各科准考证号还全都不同,有涂改痕迹;于是用Icerain369的微博账号发声,引发媒体和舆论关注。


然后大量郑州一中的同学出来论证苏小妹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郑州一中是个省重点,苏小妹通过了北师大的自主招生初审等等,论证苏小妹不可能只靠这么一点点分数;那时舆论中也已经有认为这件事子虚乌有的声音,都被郑州一中优秀学生苏小妹才考300分这样一个论据怼得哑口无言,包括我。


然后就是事情朝着奇怪的方向发展下去了。先有网友对苏小妹发表的两篇论文提出了质疑,认为涉嫌大量引用和抄袭,苏检察官却声称只要查重不超过30%就不算抄袭;接下来各路神仙都开始质疑郑州一中学生发表论文的事情,现在已经有4名郑州一中学生的自主招生资格正在被调查;我统计发现2018年郑州一中有17名学生发表文章23篇,其中8人获得自主招生资格,清单如下:

而对苏小妹家庭的质疑也纷至沓来,微博网友发现苏小妹的父亲苏检察官在微博上做出了很多与公职人员身份、与人夫人父身份不符的事情,于是纷纷去苏检察官的微博和相册围观,还加上了#宝藏苏检#的Tag,苏家一时间深陷舆论漩涡。


这次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了调包案的调查结果,结论是无调包情况,那么苏家就此丧失了最后的舆论高地;又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自主招生资格,还可能导致以后自主招生的审核更加严格;后面的日子,苏家恐怕在郑州当地很难呆下去了。


舆论是把双刃剑,在引发关注的同时,引发舆论者也会被人用放大镜聚焦,一个不慎,事情就会彻底失控。但这次的舆论失控是好事——自主招生对寒门子弟太不公平了!!!




任易


河南答题卡调包一案终于水落石出,真相浮出了水面,经笔迹鉴定,答题卡均为本人所写,不存在他人模仿。

调查确定省招办人员没有滥用职权,组织人员作弊。四个孩子皆说谎了!孩子的演技把家长骗了,把好多观众骗了,把一些媒体骗了。高考公信力受伤,家长受伤,孩子受伤……这些熊孩子们真是玩“火了”。

从接到考试结果至今,这些家长们倍受煎熬已经50天。高考关系孩子们的前途,孩子压力大,家长的压力更甚!



苏小妹的父亲是众多家长中的突出代表。苏父接到高考成绩短信,当看到孩子335分的成绩,和估分627相差甚远,在开着空调的房间竟然豆大的汗珠滚落!他绝对的相信女儿:“有人调包了答题卡”。从这一刻开始了他的维权之路。他去北京各部门反应,排队交材料,一个礼拜都没有换洗衣服,因来的太匆忙,以至于没带衣服。烈日酷暑,回来衣服都馊了。

无独有偶,他在省招生办遇到同病相怜的其他孩子家长,他们联手为孩子们奔跑。“不为孩子说话,一辈子良心谴责”“为了孩子的微笑”苏父借媒体发“万字长书”制造舆论,实名举报,刷爆朋友圈。家长们坚信孩子是诚实的!走各种渠道鉴定答题卡,李学生中途退出,家长们仍不放弃!家长申请委托权威专业机构鉴定孩子笔迹!苏小妹边看网友评论边流泪。



河南省教育厅高度关注,省纪委,纪检监察部门介入调查。相关部门掉监控视频不放过任何细节考试的前,中,后,整个过程无一遗漏。审批家长查看各科答题卡。进行笔迹鉴定……为了可怜的家长们,为了还大家事实真相,为了证实高考的公平,公正,为了那些还没有看到结果,就痛诉相关部门:“高考造假,破坏高考规则,触及到高考核心价值,社会公平底线!”……可为耗费巨大人力物力。


结果出来了,可能在大多数人的意料之中。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深深的反思。作为父母应该好好的和孩子沟通,好好劝劝孩子们,各部门请不要再给孩子们压力了,孩子们受的压力太大了。高中毕业,还是未出校门的孩子,受到来自舆论的各种谴责,已为自己的谎言付出了代价!以后的就业,各方面都不好说,毕竟影响太大了,这些已经烙印在了他们的灵魂深处,放过他们吧。

父母们请别再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把自己的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金榜题名”强加在孩子身上,请尊重孩子的意愿,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物,他们是独立的个体,被逼撒谎,真的很痛苦。会害了她们。


静静观天下


8月11日河南省招生办公室官方发布了针对答题卡调包事件的调查结果,相信很多人一直都在等一个说法,下面是调查结果通报内容。

第一点:查看了监控视频,4名考生所在考场考试组织管理严谨规范,考务人员认真履职;4名考生各科高考场次的试卷和答题卡在启封、发放、回收、押运、入箱、封箱、出库、扫描、识别等关键环节均按规定程序规范操作,不存在人为调包试卷和答题卡现象。
第二点:经严格审批,4名考生或家长先后查看了本人高考各科答题卡原件。其中李某放弃了笔迹鉴定,承认答题卡是自己的。另外三位同学做了笔迹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不存在掉包情况。
  • 余某高考答题卡上条形码及个人信息涂改系本人所为,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 郑州市考生苏某、洛阳市考生杨某某高考各科答题卡均为本人书写,不存在他人模仿笔迹作答和调包现象

第三点:没发现省招办干部朱某某、于某存在举报反映的滥用职权、组织高考作弊等违规违法问题。

调查通报结果最后落款为中共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监察委员会。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官方没有给出说明,我们也无从得知。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最清楚事情的原委。

从事件发生到今天结果出来,相信相关部门做了很多细致的调查工作,作为同样经历过高考的公民来说,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考的公平性所在,相信努力付出的意义。

希望此事尽快平息,也希望家长老师学生都能从这件事情上有所反思,真正让教育事业在阳光下进行。

关于这样的结果,您有什么想法, 欢迎留言。

学习考研帮


  河南省纪委所公布的调查结果,指出四个考生的答卷均为本人的所答,不存在调包现象;包括考生答题上的姓名、考生号涂改也是考生本人所为。这个调查结论是在查看了考生答题卡、结合笔迹鉴定结果、调看考场录像、对监考人员进行调查取证的基础上所作出的。

  我是一名高考工作者,所以对此事也特别关注,对四个考生所反馈的信息、疑点及有关证据都深入分析过。8月7日,我在群情最汹涌的时候就这个问题发表了看法,从调包的难度、风险、收益三个方面认为调包行为在逻辑上不成立,并结合自己工作实践中所遇到过的考生在高考成绩问题上撒谎欺骗父母的的案例,指出了除调包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那篇问答文章发表后,虽然得到了不少理性网友的认可,但也遭受了大量网友的指责,可见我们的社会地高考公平的信心还是十分脆弱的。

  河南省的调查结论公布后,我感到非常鼓舞,我自己所从事的高考工作还是能经受住考验的。在此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高考、相信高考——今天的高考,公平性是完全能够得到保障的。

  曾经的高考确实有过不少舞弊行为,但那已是过去。首先国家对腐败的重拳整治也完全覆盖了教育领域,另一方面高科技手段全面融入了高考,一方面是考生身份的认定,现在最简陋的也采集指纹了,部分省份已推行人脸识别,相信很快会全面推广;二是全国高考考场监控100%全覆盖;三是试卷从命题、运输、考试、扫描,保密措施相当严密,除了试卷在考生手上的那2个小时外,其他环节是全天候不间断在公安(武警)的守卫监督之下,且中途运输有移动录像监控,固定工作场所有实时监控。在这样的环境、措施之下,既没有人能做到调包答卷,更没有任何人敢作死犯傻去调包答卷。

  希望那些不相信河南纪委调查结论的人们,多了解一下新高考,不要永远活在黑暗里当喷子。如果你相信国家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决心,充分了解新高考在制度设计、技术防范上的进步,相信你不会对河南省纪委所公布的调查结论感到沮丧,而应该是感到鼓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