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经典大片里的标配:美女+珠宝,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影片?

小美桩


好莱坞大

片里,包含美女+珠宝”元素的经典电影,哪部最让人印象深刻?当然是《蒂凡尼的早餐》,而且只有《蒂凡尼的早餐》。还可以这样说,在电影鲨眼中,电影史上最浪漫且忧伤的爱情电影也当属《蒂凡尼的早餐》。

《蒂凡尼的早餐》改编自杜鲁门·卡波特的同名小说,于1961年搬上银幕,由奥黛丽·赫本主演。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出台费一次50美元的应召女郎霍莉(奥黛丽·赫本饰)和一个被富婆包养的小白脸保罗(乔治·佩帕德饰),两个命运相似的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原本不相信爱情的霍莉,被徒有其名(实则负债累累)的假富豪托拉斯欺骗,又遭遇巴西政界候选人柏荷西抛弃,豪门梦碎,悲痛间,却发现深爱自己的人原来一直就守护在身边。霍莉终于被保罗10美金的爱情打动,为他卸下了一身铅华。而保罗也逐渐发掘出自己的文学才能,领着心爱的女人走向新的人生,不再依靠富婆们的救济度日。

从影片内容介绍中不难得出《蒂凡尼的早餐》本是部情节简单、内容甚至过于世俗化的“故事会”小说,但是什么原因让它成为了奥黛丽·赫本最好的电影?又是什么原因将它尊称为伟大的爱情电影杰作?不得不说,正是杜鲁门·卡波特,这位原著作者为它注入了与众不同的灵魂,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做到的:

一、《蒂凡尼的早餐》关乎贫穷与财富、卑微与荣耀

要想深度了解《蒂凡尼的早餐》,它的伟大到底在哪儿?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对原著作者杜鲁门·卡波特的了解。

卡波特幼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并不健全,母亲是个“少女妈妈”,生下他时才17岁,所以卡波特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到亲戚家,小小年纪就饱尝了寄人篱下生活的苦楚。又由于他的身材矮小、略带佝偻、嗓音尖锐、语速过快,还是个娘娘腔的同性恋,这让他更难被社会所接受,所以卡波特17岁就从高中辍学,在社会上闯荡。


所幸,卡波特拥有出众的文学才华,5岁能文,12岁在作文比赛中获奖,24岁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早早踏入社会,又让他成熟得更快,掌握了比同年人多得多的社交经验,这让本来就情、智商双高的他更可以应付不同阶层,自如游走在各色人等之间。

所以,从卡波特本人的身世背景及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可以看出卡波特早期卑微、屈辱的生活,让他对骄奢淫逸的名利场生活难以抗拒;自身的智慧与高度又让他瞧不起这个名流阶层肤浅虚伪的社交规则。正是这些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不断地对抗、矛盾和冲突,形成了卡波特的作品风格。而他笔下的人物也和他一样,总避免不了在淳朴的贫穷与浮华的财富、现实的卑微与虚伪的荣耀间做选择:

比如:《蒂凡尼的早餐》中,霍莉从乡下戈莱特利大夫那里逃出,来到纽约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边是落后、淳朴的农场乡镇,但迂腐思想统治一切;一边是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大都市,人情却相对淡漠;

比如:霍莉明明与保罗坠入爱河,却并不甘心情愿过平凡的日子,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背诵美国富豪名单,了解他们的行踪背景上;

比如:名流云集的派对上,大家热络地相互寒暄、拥抱、亲吻,却根本连彼此的真名实姓都不知道。但即便这样的生活,霍莉也不愿放弃其浮华奢靡,不愿再回到有血有肉的家人身边......

野生欲望和现实束缚间的矛盾大概是《蒂凡内的早餐》中,我们永不能回避的沉重话题。

二、《蒂凡尼的早餐》中的保罗隐射了杜鲁门·卡波特

卡波特曾亲自澄清:“霍莉的原型是我在40年代刚刚移居纽约时的一位女邻居。我当时住在她楼上。”从这句话里,我们不难推测,《蒂凡内的早餐》里楼上的邻居保罗就是卡波特自己。并且除了与女主角同样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关系,保罗小说家的身份也与真实生活中的卡波特一样。

但电影鲨觉得,电影中的保罗更像是卡波特理想中的自己。这个角色被卡波特刻画地十分单纯、干净。他与卡波特的不同在于,保罗一开始就没对名利场生活真正感兴趣过,全身而退对他而言是十分简单、不纠结的事儿,所以他能干脆地摆脱富婆,凭自己的能力独立生活。卡波特当然也是事业有成的大作家,独立生活不在话下,但让他不再迷恋声色犬马的名利场,接受更脚踏实地的现实生活,却不太可能。卡波特对保罗的简单和直接应该是十分羡慕吧。

三、《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霍莉隐射了玛丽莲·梦露

当卡波特听说奥德丽·赫本将主演《蒂梵尼的早餐》时,他失控了:“这完全是个错误的选择!”事实上,卡波特写这篇小说时,心目中已经有了一个鲜活的形象——玛丽莲梦露。《蒂凡尼的早餐》就是一个为梦露量身定做的故事。梦露本人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她肯定地告诉卡波特她愿意出演霍莉。甚至还即兴表演了几段故事里的情节。可梦露的经纪人却表示反对:“梦露小姐不会演出一个昼伏夜出的应召女郎角色。”

玛丽莲·梦露与卡波特私底下的关系甚好,他们的经历是如此相似,以至于必然会成为朋友:

他们是普通家庭出生,对现实生活的残酷和美好都有过了解;

他们爱慕虚荣,向往被崇拜、被瞩目,希望逃离过去卑微的生活;

他们一个凭美貌打天下,一个凭才华打天下,能走到聚光灯最前边,彼此都心知肚明对方为此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电影鲨在看《蒂凡尼的早餐》时,常常将赫本想象成梦露,并且很相信卡波特在设计这些台词时,多少次是参照了梦露家的私人派对,多少次是模仿了梦露本人的口吻说话,多少次是借鉴了梦露私底下生活中的样子。

尤其赫本在窗台弹唱起那首《Moon river》,甚至约会自己住在乡下的前夫,卡波特一定是从这些细节里了解到了梦露的真实性情和真实人生。

四、《蒂凡尼的早餐》重新定位了奢侈品的精神地位

记得在影片开头部分,有段霍莉关于为什么不给她养的宠物猫起名字的长段台词,在电影鲨看来,这段台词就表达了《蒂凡尼的早餐》最主要的思想——我心安处便是家。全文如下:

“我现在不能给我的猫起名字,我还没这个权利,因为我们并不拥有对方,我们只是偶尔相遇。在找到合适的地方前,我不奢望自己能拥有什么。但说到这个合适的地方,我却知道它是长什么样儿的,它一定要像蒂凡尼。我太喜欢蒂凡尼了。你有没有遇到心绪不宁的时候,莫名感到害怕,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每当这时,迅速打辆车冲到蒂凡尼去,它就能使我即刻心安下来,非常奏效,也是唯一的办法。蒂凡尼,它是那么宁静和高贵,它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不会有任何坏的人、坏的事出现在这里。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我才会考虑安定下来,我会买一些家具,然后给我的猫起个名字。

是的,正因为有霍莉和保罗,卡波特和梦露这样的人存在,蒂凡尼才变得意义非凡。蒂芙尼

是这些生活在矛盾和夹缝中的人们,精神的避风港,心灵的家。这种境界当然是富人们只需花钱购买所体验不到的。论品牌软文的写作,如果杜鲁门·卡波特排第二的话,大概没人敢排第一。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