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7月23~24日,一篇叫做《都在一条船上》的文章霸屏朋友圈,除了阅读量十万+以外,点赞量都超十万+(目前已被封)。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其实非常精彩,才能让用户为之“转账”。

渐渐地沉浸在情怀里的用户,发现了这篇文章不对劲,先是有人质疑张律师身份,然后有人发现文章中打赏用户的二维码竟然被更换了。

最后竟然爆出,这是一篇并没有成功推送的文章。

一次“鸡贼”到极点的运营案例

相信很多用户在疑惑,为什么张律师会用一篇没有推送的文章来进行传播?并且还用二维码收款,要知道公众号的赞赏功能比二维码收款高明不止一个档次。

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这位张律师着实不简单,不仅精通法律,还将微信规则“活学活用”。

用预览的方式推文

公众号运营者都知道,一篇成功推送的文章。有留言、永久链接、数据沉淀等多个好处。

而张律师却只用了文章推送之前预览,就将一件“半成品”公布于世。用的是关键词回复。

他只是后台排好版,生成预览链接,并设置好关键词回复而已。你可能会疑虑,预览的链接,有效期只有12小时,而这篇文章传播了24小时以上,是怎么做到的?

在公号后台,用回复关键词获得链接的方式,可以生成永久链接。同时,现在很多第三方插件,都能将预览文章生成永久链接,不受时间限制。并且,这种方式的预览,文章顶部不显示“预览”的字样。

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所以一篇无需推送,便已发行的文章就这么做成了。

预览的文章有3个好处:

  1. 发现错误可随时修改,张律师就用来修改二维码收款图片了;
  2. 可规避文章内容风险,因为文章并没有推送;
  3. 照样可以引导用户关注公号,进行拉新。

不用赞赏,竟然用二维码收款

公众号文章可申请赞赏功能,用户能给作者打赏。就算是文章预览(这里指正常预览方式,非关键词回复链接),也一样可以打赏。而张律师却依旧使用二维码收款,看似令人不解。因为赞赏功能的优势明显高于二维码收款,赞赏可永久使用,获得赞赏笔数不限;二维码收款,单日不能超过30万

所以用户发现,这篇文章在传播过程中,更换过2次收款二维码,意味着这篇文章收到的打赏至少超过60万元。

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正是因为这几张收款图的变化,让很多被文章感动的读者,反弹的非常厉害。甚至安上了吃“人血馒头”的名号,说张律师为了敛财无所不用其极。

为什么张律师要舍近求远,用限制较大的个人二维码收款呢?

1、赞赏:用户打赏后的第7天后到账

赞赏功能到账时间有限制,

用户打赏7天后才能到账,若发现某篇文章存在滥用赞赏功能等违规行为时,该篇文章尚未结算的赞赏资金将被冻结。

2、二维码收款:实时到账零钱包

二维码收款的最初目的,是方便中小商户收款使用,还有语音到账功能。所以微信将二维码收款,设置为实时到账,款项即时进入收款人零钱中。

同时,从零钱转账到银行卡,只需不到2小时

看出来了吗?张律师为了快速赚钱,特意只用二维码收款,让钱没有任何风险的进入腰包。不得不佩服,律师对微信规则的“活学活用”。

能力本身没有错

使用者是关键

文章预览和二维码收款,是微信的基础能力。

而张律师用来做“鸡贼”的事情,我们坚决批判这种行为。

但如果用好了,则是一个不错的营销方式。比如为追热点而写错内容时,平时只能删稿。但用预览的方式,照样也能追到热点,还能临时修改。

举两个例子:

及时修改,规避严重错误

第89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闹出个大乌龙,颁奖嘉宾将最佳影片奖错颁给了《爱乐之城》。当《爱乐之城》团队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后,所有自媒体第一时间抢热点,发稿庆祝。

没多久便发生神转折,奥斯卡工作人员表示,刚刚弄错了,获奖的应该是《月光男孩》,国内的自媒体们当时心里至少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文章都发了,你却跟我说错了?

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这时如果你用的是预览的方式推文,那么你不但可以获得第一波流量, 还能在发现错误后,及时修改。不用更换链接,照样可以进行营销裂变。同理,世界杯预测也能这样做。

很多公号的菜单栏有联系我们、干货分享等栏目,但这些内容并不适合将文章推送出去,再将链接放在菜单栏里。

于是后台排好文章后,预览后将链接放进菜单栏,就能给粉丝提供服务。比如:晓程序观察的菜单栏就用到了这些能力,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微信的能力都是为了服务大家,为大家提供便利。而不是让大家利用能力和规则,去做不好的事情,但这就是生态,有好的一面,就会有不好的一面。

1夜获赏60多万的张律师,是如何钻微信空子的?

目前张律师的公众号已经被封,不是删稿,是被封。说明,熟悉规则虽然没错,但熟悉规则后去挑战规则,是所有人都不能容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