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之爭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東西方兩種認知體系的不同?

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的知識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人的活動為中心的知識,如,歷史、政治、文學等,這些知識都和人有關,一般我們稱之為人文科學類的知識,另外一種以人的活動和思維以外的自然為主的知識,如物理、化學、天文、生物等等,一般我們稱之為自然科學類的知識,這個範疇內的對象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甚至沒有人的話,它依然存在。

中國古代的知識總體來說大多屬於人文類的知識,缺少實證

東方或者說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人文類的知識更多些,中國古人幾乎從來都不把追求純粹的知識作為人生的理想。中國哲學的最終目的在於指導人們如何正確地為人處世,所以,中國哲學本質上是一種倫理學。由於中國的古人們很少琢磨事物的自然屬性,因此,中國古代的知識是一種感性的人文類的知識,即使有,也是從主觀臆想的角度去琢磨,如莊子站在岸上來揣測水裡的魚兒快樂與否,王陽明憑空“格”竹子試圖瞭解竹子的內部結構。

中西醫之爭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東西方兩種認知體系的不同?

其次,我們不得不提到事物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那麼,什麼是事物的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

為了更直觀的說明問題,我們通過這張照片來提一個問題,然後來研究這個問題。

中西醫之爭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東西方兩種認知體系的不同?

  • 這棵樹木為什麼如此的堅強?是什麼原因讓它在懸崖絕壁上生存下來的?

答案A:因為這棵樹擁有超乎尋常的毅力,當樹下定了決心要想成長,哪怕在絕處也能逢生,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也要活出自己的模樣,綻放生命的奇蹟!我們必須對這棵樹的精神進行讚美!

答案B:生長在石縫裡的樹,根部能分泌一種酸性的物質,腐蝕石頭的表面,使其化為養分被自己吸收。它的根能夠牢牢抓住岩石,抵抗了狂風的摧殘,在不斷生長的過程中樹的根穿入堅如鋼鐵的岩石裡面了,這是大自然界中普通的現象,不必驚訝。

那麼,我們能說A和B的答案誰對誰錯嗎?當然不能,一個是“語文”角度回答,一個是從“生物學”角度來回答。如果從生物學角度看,A答案顯然是簡直胡說八道,樹是一種植物,根本沒大腦,哪裡來的什麼“毅力”。

從哲學上來看,顯然,A觀點屬於唯心主義,B觀點屬於唯物主義,那麼這兩種觀點誰對誰錯呢?爭論下去有意義嗎?其實也有,關鍵看從什麼角度來爭論。

很明顯,幾千年來傳統文化,也包括中醫帶有很多答案A一類的特徵,中醫界自己也承認過中醫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體現。因此,從知識分類上講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中醫屬於人文科學,且帶有濃厚的唯心主義色彩。當然,中醫歷史上不是沒有“實證”時期,清朝有位叫王清任的中醫,在一場瘟疫後,大膽的對死屍進行了解刨,發現了古代中醫,包括《黃帝內經》的很多錯誤之處,並寫了一本《醫林改錯》,書中很多地方遠超過當時的西醫的解剖學,遺憾的是被當時的中醫界罵為“遺毒”,鬱鬱而終。

中西醫之爭的根本原因,其實是東西方兩種認知體系的不同?

最後這兩種認知體系到底能不能對話或者相互融合呢?這兩種認知體系到底有沒對錯之分呢?

答案是不能,人文屬性和自然屬性本身就是人們在站在兩種不同的視角看到的不同的事物,根本就不可能對話融合這兩種認知體系更沒有沒有誰對誰錯

中醫和西醫缺乏很多的共識,即對一個概念、定義雙方的理解很少有一樣的,如果沒有前提共識,根本就沒法融合。不少人提出把中醫納入科學體系,其實根本就不可能,這兩者本身就是不同的認知體系,一方如何把另外一方納入其中呢?中西醫之爭的根源在於兩種認知體系的不同,如果繼續上升到哲學層面來看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爭。

如果你非要問,中醫和西醫、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誰對誰錯,這些個問題,我想,如果你對哲學有一定的瞭解,你應該知道,也應該能接受這樣的觀點,這個世界上壓根就不存在絕對的對與錯,絕對的真與假……


相關鏈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