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里擺開300門大炮猛轟,半小時打光千噸彈藥,敵軍幾乎毫髮無損


大規模戰役強調火力,而炮兵則是陸軍火力的支柱。若要取勝,就要堅決地在關鍵地區投入優勢的火力和兵力。俄國軍隊在其經歷的歷次戰爭中就極其強調炮兵火力運用,俄羅斯《對話者報》在6月28日刊載了一篇名為《柏林進攻戰役中的炮兵戰鬥》的文章,介紹了其在二戰末期攻克柏林時的“猛烈炮兵戰術”。其中有經驗,也有教訓。

1945年維斯瓦—奧得河戰役、西里西亞進攻戰役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就在奧得河—尼斯河一線兵臨柏林城下。其中前者距離柏林距離最近。但當面德軍的佈防最為嚴密,形成了3道野戰防禦線和城市的內外圍廊防線。要突破敵人的堅固防禦,就必須集結大量炮兵。白俄羅斯第2方面軍也從北部地區逼近。

在戰役前,參戰的俄國部隊總計集結了5萬門各式大炮,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用最猛烈的火力徹底摧垮德軍的防線,並把柏林這個戰爭策源地徹底夷為平地!為了爭奪一座城市而投入如此龐大的炮群,在戰爭史上是極其罕見的。戰役前 ,總計儲備了6萬噸各式炮彈,並動員了大量運輸車輛,絕對保證炮兵部隊的彈藥補充。


不過,在戰役的第一階段,俄國人的“火炮大合唱”卻撲了個空。其當面德軍由G.海因裡希大將指揮,這位富有經驗的指揮官和俄國人打過多年交道,對其戰法也是十分熟悉。其知道,俄國人戰役的開場都習慣用猛烈的炮擊軟化對手的陣地。必須在其進攻發起前把部隊從陣地上撤走。

但這樣的撤退很需要技術:首先,不能被發現,如果發現了,對手的炮擊重點就會改變,還會乘虛而入發起直接突擊,那還在整隊過程中的部隊就無法招架了。其二,又不能過早行動,必須讓俄國人還以為陣地上的德軍沒有變更部署。通過前沿偵查和無線電監聽,以及老軍官特有的“知覺”,海因裡希將軍在4月16日午夜命令,第一道防線的德軍全部後撤到第二防線。1小時後,俄國人的火力準備開始了。

在主要進攻地域,俄國人的火力密度達到了極其可怕的程度:每公里的火炮密度達到300門!其打出的無數炮彈把德軍第一道防線炸成了噴發的火山,遠在幾十公里內的柏林城也被巨響從睡夢中喚醒!半小時內,俄國炮兵們打光了上千噸彈藥。但這樣的火力準備卻撲了個空:因為德軍早就撤走了,他們幾乎在這場炮擊中毫髮無損。當4月16日上午,俄國人接近第二道防線的時候,卻突然遭遇了猛烈的阻擊和伏擊,損失巨大。


在第二道防線上,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的優勢兵力被整整遲滯了兩天。可以認為,哪怕到了戰爭的最後階段,德國人在戰術上仍然具備極強的能力。但在整個柏林戰役中,俄國人的重炮部隊仍然成為了進攻的基石。他們毫不吝惜彈藥,猛烈開火,甚至在巷戰中開入城市平射。德軍在整個戰役中一直沐浴在無情的炮火之下,遭遇了慘重的損失。戰役結束後,柏林地區90%以上的建築被炸為廢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