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被瞬間凍結,中國專家又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殲-20被瞬間凍結,中國專家又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結冰風洞實驗

殲-20在高速“飛行”中遇到極寒氣流,瞬間被凍結。看到這一幕,全程一直在默默關注的中國科學家們卻發出了陣陣的喝彩聲。當中國將這一消息公開是,就連美國“白宮”都沉默了。中國科學家們又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殲-20被瞬間凍結,中國專家又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原來是中國首座結冰風洞完工,中國最先進的戰機殲-20成為了這座風洞的第一個實驗對象。空氣動力學是研究航空航天飛行器的“先行官”,而風洞就是研究空氣動力學的必要手段。風洞建成後,將填補中國在這一研究領域試驗設備的空白,形成我國研製先進的航空航天飛行器的試驗平臺,成為飛機結冰研究、防除冰技術驗證和降噪技術研究的地面試驗中心,進一步提升空氣動力試驗與研究水平,為新一代大型客機等重大項目的研製提供有力支撐。

近幾年來,中國在航空航天事業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成就,這些成就的獲得絕對離不開中國風洞專家的默默支持。2014年的結冰風洞技術,面對國外的技術層層封鎖,中國風洞專家劉政崇不顧及自己已經年逾七旬,帶領團隊,經過上千個日夜的奮鬥,終於實現了結冰風洞技術。

殲-20被瞬間凍結,中國專家又完成了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中國第一座閉口會流式低速風洞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郭永懷倡議和規劃,於1968年在川西北正式組建。歷經40年建設發展,技術不斷的創新提高,中心緊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建成了數十座風洞和專用設施組成的亞洲最大風洞群,累計承擔國家和軍隊重點課題1700餘項,完成風洞試驗50餘萬次。

多學科交叉融合,讓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的創新之路越走越寬。氣動力學與電磁學結合,開創了電空氣動力學這一全新領域,提出了用等離子體殼優化飛行器氣動外形的奇思妙想;將激波風洞試驗成果向醫療領域轉化,形成了粉碎人體結石的新型醫療器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