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少世界级大学?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为什么少世界级大学?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为什么很少世界级大学?“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现在社会上的经验主义和悲观主义,都认为中国出不了世界级创新性大学,中国大学都出不了杰出人才!

办大学,质量好不好,有些东西是可以确定和控制的,比如,大学的师资、办学的模式、生源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社会的共同支持等等是可以控制和确定的。

质量高是世界先进大学的合格证书,而是否能够成为世界先进大学主要看大学的教育成果及学生的成就,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和世界认可的问题。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办成一个具备世界水平的质量但未被世界认可的大学主要看办学的措施、学校和学生的风气和求学积极性、师资质量、学科的研究力量和办学的起点、环境。办成一个世界认可的具备世界水平的大学,当水平和教育质量已经达到时,就要看学生的成就和时间了。

因此,在一个大学的师资高、办学的模式先进、生源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社会高度支持的基础上去创办一所大学或改革一所水平一般的大学,办成一所具备世界水平的质量但未被世界认可的大学并不太难,只要对影响大学质量的因素,全力改革好和严格控制好,之后要办成一个世界认可的具备世界水平的大学,主要看时间了,学生和教授出世界级的成就多,认可的时间就缩短。

中国为什么少世界级大学?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为什么少世界级大学?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中国为什么少世界级大学?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其实,只要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去办学,可以大量出世界级创新性大学。在改革成功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弊端基础上,在解决了基础教育“做题考试争分数”的应试教育压力后,就可以完全改变中小学和大学生广泛存在的“不广泛阅读学习,等老师教才学,不会主动去学习其他新知识”等等消极不拼搏的习气。每个大学再提高改革效率,每年去制定并严格执行好大学教育改革和定期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目标,招聘世界一流学者和教授,确定大学每个学科的科研发展目标,由一流的学者和教授去带领没有了“不广泛阅读学习,等老师教才学,不会主动去学习其他新知识”等等消极习气之后的拼搏进取的学生,去实现各个学科的科研目标,大学教育的学科只要经常出世界级的科研成果,大学生也会在拼搏和研究的过程锐变成世界杰出人才!大学水平自然会不断提高,确保以后每年都出成果,20年左右这些大学自然变成公认的世界级创新性大学!

因此,经验主义和悲观主义形成的错误观念可以扫除,希望时间不要成为大学水平低的合理借口。

因此,确保消除中小学和大学生广泛存在的“不广泛阅读学习,等老师教才学,不会主动去学习其他新知识”等等消极不拼搏的习气,雷历风行地抓师资、办学模式创新、抓学科研究…,每年制定和执行好提高大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和目标,出一批具备世界水平的质量但未被世界认可的大学,再确保不断出世界级科研成果去让时间认可,中国便可以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办成一批被世界认可的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学。

2011.4.23,2018年8月3日修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