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是相当出色的,为什么林中将却选择了引进苏27而不是米格29?

毛小暖


因为米格29虽然性能不错,但苏27更胜一筹,而且改进潜力非米格29能比,对渴望提高国内军工研发制造能力的中国而言,购买苏27是英明的选择。
图:俄制苏27战机

我们不烦先来看一下二者的性能。

米格29,代号:支点,是由苏联米高扬研制生产的双发中型空优战机,于1977年首飞,是苏联第一款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第四代战机(俄标)的型号。其长度为17.37m,翼展11.4m,高位4.73m,空重11吨,最大起飞重量20吨,装备两台RD-33加力涡扇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2.3马赫,推重比约0.83,实用升限18013m,作战半径约600㎞,最大航程2100㎞。其主要挂载BDZ-UMK2B挂架,APU-470,APU-73-1D和APU-68-85E发射架,可发射R-27R1、R-27E、R-73空对空导弹,S-8和S-24B火箭弹等,最大载弹量2500Kg。除此之外,还装备一门30㎜口径Gsh-301机炮,可携带350发高爆燃烧弹和穿甲曳光弹。
图:米格29战机


苏27,代号:侧卫,是前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第四代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优重型战机,1969年开始研制,1977年首飞,1985年进入苏联空军服役,1989年首次对外曝光。该机采用翼身融合体设计,悬壁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常规式布局,楔形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使其具备良好的气动性能,进气道底部和侧壁栅型辅助门,以防起落时吸进异物。全金属半硬壳式机身,机头略向下垂,大量采用钛合金,机翼采用传统三梁式结构。外加4余度电传操纵系统,无机械备份。其主要信息和性能特点为:长21.935m,高5.932m,空重16吨,最大起飞重量30吨,装备两台AL-31F涡扇发动机,最大升限18000m,最大航程3790㎞,飞行半径约1500㎞,最大平飞速度2500㎞/h。武器配置主要为一门30㎜ Gsh-30-1机炮,挂架下可搭载AA-8、AA-9、AA-10以及AA-11等空空导弹,以及各种炸弹和火箭弹发射巢。
图:中国空军的苏27

从以上双机的设计特点和性能参数可得知,苏27比米格29设计更加新颖,先进,而且无论作战半径,挂载量,或者机动性都远胜支点。另外,苏27是苏联瞄准美国F-15所设计的战机,就是以F-15为主要假想敌,所以它的性能跟F-15在伯仲之间。这对当时以歼7歼8等作为主力的中国空军而言,实在是捡到宝的感觉,如果能获得苏27,将使得中国空军的实力得到巨大的提升和跨越。

总而言之,中国购买苏27而不是米格29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从性能上,苏27远远强于米格29。更重要的是,当时苏27装备的AL-31F涡扇发动机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而发动机恰好是中国的短板,因此这款发动机对今后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单单为了发动机技术,也要得到苏27。

其二,国情考量。中国国土辽阔,东西南北距离几千公里,米格29这种中型战机必然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在当时,米格29有“机场保卫者”的称号,就是调侃其作战半径太短,无法进行执行远距离作战任务。而中国需要的正是能够长途奔袭的战机,因此苏27正是中国建设攻防兼备型空军的最好选择。


图:国产歼11战机

其三,国际环境的需要。当时,中国周边国家已经进行了一次战机更新换代潮,印度装备了米格19,韩日拥有了F-15,F-16,就连对岸都已经装备了F-16,而米格29虽说不错,但比起F-15,F-16还有段差距。因此如果中国购买了米格29作为空军主力,那么在面对周边国家的战机时将会处处受制,无法很好完成保卫祖国领空,驱逐敌机的任务。而苏27作为为F-15量身定做的对手,其与F-15可谓是难分伯仲,有了它,中国应对周边国家的侵扰时将会更有底气。



图:美制F-15(上)和F-16战机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证明了中国当初的选择是十分有远见的,引进了苏27之后,中国对其进行了仿制,才有了当今的歼11型国产战机,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影响深远的作用。之后,中国又通过苏33(以苏27为原型),成功研制出了歼15歼16等新型战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从辽宁舰上起飞的歼15

你觉得购买苏27划算吗?

欢迎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兵者诡道也



冷战结束前,西方已经开始对我国实施军事技术封锁,导致当时的歼-8和平珍珠项目被迫中止,使得我空军建设遭遇重大挫折,当时为了弥补空军装备的最大短板,决定从苏联引进战机。

那时,空军的主为是歼7还有歼8战机,与国际先进战机相比差得太多。就连对岸的F-5都不害怕。因此对新型战机的需求特别迫切。

1990年,考察团去苏联之后,因为当地经济非常困难,在推销战机时也很热情。米格-29与苏-27战机都进行了表演,本着留一手的想法,加上米格-29正在量产,苏联方面极力推销米格-29,而对我们提出的采购苏-27则迟迟不回应。但是经过考虑,我方认为苏-27具备的性能好,还有超过30吨最大起飞重量,配备电传操纵,头盔瞄准具,机载武器也很先进,作战半径也大,与当时的轰六几乎一样。而当时印度已经有米格-29,我们要买肯定要买最好的,同时还有为了同时引进苏-27的发动机AL-31技术,因此最终坚持决定全部采购苏-27战机。

而对于出售苏-27,苏联方面最开始也是很不情愿。但是经过了两轮艰苦谈判后,苏联方面终于松口最终在190年12月28日双方签订政府间协议,确定苏联向中国出口24架苏-27战机及配套武器弹药,辅助设备,并进行人员培训。

确实对于当时我空军来说,苏-27的先进性能有着跨代的优势。不过也有一些与F-15有差距的地方。比如雷达,苏-27的重500公斤,美国的才150公斤,而两者的探测距离则相差不多;AL-31发动机总寿命只有600小时,300小时就要翻修,而美国的军用发动机则在2000小时以上的总寿命,两机型之间的指标距离还是很大的。不过苏联人则认为战时很少有飞机能生存50小时,另外因为有差距所以他们的飞机才便宜,这话说得也是真“没毛病”~~

另外在支付货款方面,双方达成了比较灵活的交货方式。90年代初我国的外汇储备也不多,很宝贵要用在刀刃上。最终首批苏-27战机达到的交付方式为35%现汇,65%易货来支付。苏联轻工业严重落后,正好用中国的大量民用商品来抵消购机款,消化国内产能推动经济增长,正好满足双方的需求。


陶德中士


在这里首先向林虎将军表示我们的敬意!

中国空军选择了苏-27而非米格-29,这可以说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空军做出的最为英明也最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要知道,彼时的米格-29性能并不弱,尤其是1992年开始列装俄军部队的米格-29S,已经改进了机内燃油系数,加装了空中受油管,甚至可以携带当时俄军尚在试验、最为先进的RVV-AE型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更何况根据现在披露的数据,米格-29在推重比、稳定盘旋角速度、滚转速率等几个关键性的格斗性能指标上都是优于苏-27的。综合考量,当时的中东国家普遍选择了性价比较高的米格-29战斗机,而如果当时按照有些将领“财力有限”、“节衣缩食”、“确保规模”的想法,与其买那二十多架苏-27,显然还不如多买几十架米格-29回来撑门面要来的实惠与划算。

但是,中国空军以林虎将军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的职业军人显然思虑更为长远,他们在当时已经明确地看到了米格-29的劣势与苏-27的优势:米格-29机体小,平台拓展性差,再如何改装,未来都不可能有苏-27的改进潜力大;电子设备简陋,需要依托苏联强大的前线指挥所自动截击数据链才能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而我军在当时只有相当于美苏60年代水平的半自动空情保障网络,根本无法保障米格-29出击后能找到目标;作战半径与滞空时间短,在未来我军可能爆发冲突的两个预设战场东海与南海区域都难以达到掌握战区制空权的目的。同时,我国国内同等级的歼-10战斗机也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之中,尽管当时依然前途未卜,但是如果引进米格-29,那么襁褓之中的歼-10战斗机大概率就凉凉了。

相对而言,苏-27机体大、作战半径远、改进潜力大、独立作战能力强,是“大国空军”的标配,正如当时林将军主张的那样:大国空军必须有重型战斗机!综合考量,我们最后引进了苏-27战斗机,也开启了苏霍伊来华的辉煌历程。


军武次位面


【中国空军对手变了,林虎将军高瞻远瞩购买苏-27!】


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空军的头号对手一直是北方的强大邻居。在几十年中,中国空军战斗机的质量和数量是全面落后于苏联空军。所以,当时我们主要是利用歼-6、歼-7和对方的战斗机拼刺刀,利用高空、高速性能更好的歼-8拦截对手的轰炸机。同时,用强-5攻击苏军的装甲集群。


苏联解体前后,中国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迅速升温。当时的苏联和继任者俄罗斯穷得叮当响,要通过出售战斗机养活航空工业。一开始对我们推销米格-29,是因为这就是当时苏联对外出口的最高端型号。后来坊间传言,林虎将军靠拼酒,和苏军将领喝出了感情,看到了更高端的苏-27。最终经过一番交涉,拿到了采购权。这只是表面现象!


中国空军选择苏-27,与当时主要对手变化和作战方向变化有关!90年代初期,美国又开始遏制中国,向台湾出售F-16战机。如果引进米格-29,对阵F-16并无优势,而且在台海空域滞空时间短。所以,夺取制空权很困难。苏-27则不然,它对日本和驻日美军、第七舰队的F-15,也不落下风,对F-16更是优势明显!所以,我们买苏-27是瞄准国际一流水平,一步到位!


军事观察员东旭


苏27和米格29实际上都源自上世纪60年代后期的苏联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该计划以美国FX战斗机项目为参考对象。美国FX战斗机计划催生了后来的F15战斗机,而苏联的先进战术战斗机计划则一分为二,发展出后来的苏霍伊苏27战斗机和米高扬米格29战斗机。

虽然源于同一战斗机开发计划,但是苏27和米格29的性能定位却是截然不同的。米格29属于中型多用途空中优势战斗机,而苏27则是重型战机。中国当年要引进苏联军事技术的时候,苏联方面是极力推荐米格29战斗机的,这种战斗机于1983年投入使用。而1985年才入役的苏27战斗机则非常神秘,苏联方面也不愿多提苏27战斗机的信息。

由此可见,在苏联的角度看,苏27战斗机的价值也是高于米格29的,米格29可以外销,苏27则不一定轻易外销。但是中国也很明智地看到了苏27作为一种重型战机在未来即将发挥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是米格29所无法比拟的。因此中国提出了引进苏27的要求。苏联方面在权衡再三之后,终于答应了提供苏27战机成品及技术。

如果当年中国引进的是米格29,那么歼10系列战斗机的发展将会受到影响,因为歼10的定位和米格29是相接近的。因此引进苏27,实际上也相当于保证了歼10战斗机的正常发展。而且苏27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款重型多用途战斗机,苏27的引进,为后面歼11系列战斗机、歼15舰载机、歼16战斗机,乃至歼20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引进苏27战斗机是一项超前、明智的决策,即使仅从设计的角度看,苏27的潜力也是要大于米格29战斗机的。米格29战斗机的机身没有苏27战斗机那么大,其改装升级空间,相应的航电雷达设备也没有苏27那么强大,载荷能力、续航能力均不如苏27战斗机。

如今苏27战斗机虽然已经开始被更多新机型所取代,但是这一机型发挥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苏27的引进,也让国产战斗机的发展全面调整了方向。现在我们的主力战机,基本上都是重型多用途战机,这是得到苏27系战斗机影响的结果。


白虎堂


从设计角度和技术水平上看,米格-29和苏-27是两种非常相似的战斗机。两者都采用由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提出的升力体气动布局,两者具有相同的空空武器作战——R-73“射手”近距空空弹、R-27“白杨”中距空空弹和Gsh-301 30毫米机炮,甚至两者都执行相同的任务——空战。

诚然,米格-29的性能很出色,具有极高的推重比和转弯性能,德国空军的米格-29在北约狗斗训练中曾依靠出色的机动性和头盔瞄准具“猎杀”F-15、F-16、F-18战斗机。

但同时米格-29也是一种偏科非常严重的战斗机。

首先该机的航程非常短,被戏称为“机场围墙保卫者”。在苏联空军中米格-29被作为前线战斗机使用,执行争夺前线制空权的任务,由于部署在前进机场作战,所以航程短并不是大问题。但是对于我国空军来说,内油仅有4365升、最大航程仅1500公里的米格-29并不能适合国土辽阔的中国,无法满足当时国土防空作战的急迫需求。而苏-27凭借大内油设计(9400千克),光作战半径就达到了1500公里,无疑对我国空军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其次,米格-29在中距拦射能力上也存在不足。虽然其N019脉冲多普勒雷达在技术水平上与苏-27的N001相当,但由于在功率和天线口径上的差异,N019对战斗机大小的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70公里(迎头)/35公里(尾追),低于N001的100/40公里。因此其超视距作战表现不如苏-27。

对于我国空军来说,苏-27不仅航程更大,且拥有更大的雷达、可发射射程更远的R-27E增程空空导弹,所以是更好的选择。


飞豹科普秀


米格-29致命的问题是腿短,而且发展潜力小。苏联时期有空军和国土防空军,空军还分为前线航空兵、轰炸航空兵、运输航空兵等等。米格-29在苏联空军中是作为前线战斗机使用的,其作用就是在战时夺取前线制空权,为己方强击、轰炸航空兵以及地面部队提供保护伞。由于苏军与北约军队整天怒目而视,两德更是前沿,因此米格-29有个几百公里的作战半径,完全满足作战要求。而且在苏军向前推进后,还可以用夺占的机场来作为米格-29的基地,继续支援部队。所以,米格-29在苏军的战术体系以及所面对的作战对象来说没有啥大问题。

苏-27是苏联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战斗机。苏联地域广阔,很多地方又是人烟稀少的地带,不可能去建大量机场,而苏联又确实面临美国的战略轰炸机威胁。因此,需要航程远、自身搜索能力和挂弹能力强的远程战斗机来执行国土防空任务。

我国与苏联的情况截然不同,主要威胁原本来自北方,但在苏联末期两国关系开始恢复之后,北方的威胁大减,西部的威胁也不是很大,相反,东部和南部邻海地区威胁较大,这些地方离大陆又远,米格-29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根本不能满足要求。就是用于国土防空,我国也是地域广阔,用米格-29就需要很多架,效费比并不高。发展潜力更不用说,重型的苏-27明显要高过轻型的米格-29。所以,我国最终采购了苏-27而不是米格-29.

事实证明,这个决定十分正确。苏联解体后,失去了作战对象和作战环境的米格-29地位迅速尴尬,后来在国外也越来越无人问津。而苏-27却一路发展,成了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


联合防务


米格29

值得一提的是,米格29一度是中国军方高层对于引进占多数的一款机型,后来的却是在林虎将军的坚持下,引入了苏27,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样的坚持是多么的正确。仅从两者飞机的全重而言,一个属于重型机,一个则是中轻型战机,虽然米格29还有着改进为舰载版本的现实机型,但若论从中国的实际国情考虑,这样的幅员辽阔的国度而言,拥有远程且超强机动能力的苏27明显更加适合,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林虎将军

后来因为米格29俄方的强烈推荐,可能产生了一些选择上的干扰,但好不好和适不适合很明显就摆在那里,不可能仅从费用资金上来说项,并且中国在选择苏27时很明智的加上了引入生产线的必需前提,这对中国在后来自行生产改进以及加入自身考量所研发的新型歼11系列至关重要。

更何况先不论苏27超强的机动能力并不比米格29弱,它的转弯半径以及瞬时盘旋切入在单打独斗的现实空战中更加适用,也更容易抢得先机。综合而述,米格29并不是不好,只是它从大的国家战略考量,更加适合于国土防空面积狭小的国度,而苏27虽然在当时引进存在的着航电火控系统极为落后的情况,但改进的潜力极大,毕竟重型战斗机有着大的改进潜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苏27系列在中国开枝散叶


长安小师爷


在综合性能上看,米格29【还不够】出色!



冷战末期,美苏两大阵营(包括欧洲)的实践表明,三代机时代的战斗机体系是轻重搭配,以重型战斗机占据性能和技术上的制高点(当然由此有着单机采购成本的攀升),以轻型战进斗机来维持适度装备规模,并应对一般战争威胁和日常防空。这样的高低搭配,既有理论和模拟仿真,也有大量的空战对抗,以及80、90年代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冲突中的实践。如今我国空军也是轻重搭配的格局,歼11系列重型战机与歼10系列轻型战机的组合。


而苏-27和米格-29的关系就是这般,苏-27正是这其中的重型战斗机,无疑其战术技术性能、综合作战能力方面都有着显著有优势。至于说,重型战斗机的优势也不只是苏-27/30家族,美国人的F-15重型战斗机也是如此,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从制空战斗发展成为战场上的“多面手”。这正是重型战斗机的天生优势,是苏-27较于米格-29的先天优越之处。

我国引进苏-27,不但使人民空军现役装备达到先进水平,正确的决策解决了人民空军装备的急需,形成了威慑力量,而且通过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得我国航空装备研制生产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虽然回到80年代末,关于引进苏-27还是米格-29,我们曾有过犹豫,包括苏联方面大力推销的还是轻型战斗机,还在推销经典IP“米格”。如果当初引进的是轻的米格-29,后来的事情将是不难想象。

史上也是,在苏联解体后,苏式装备的“倾销”中,米格家族的辉煌不再,苏霍伊成为苏式战斗机的“正统”,最经典代表,这背后的市场选择正如我国采购时的决策。米格-29后续虽然不算升起改进,包括延长了航程,提升了航电性能,但传奇终有落幕。


希弦军事


因为中国需要的是足够先进的大航程战斗机,而不是在苏联的作战体系下承担前线战斗机任务的米格战机。

当时的苏联在航空力量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负责在靠近战线的机场进行支援作战的前线战斗机,米格29在研发时就是这样的定位,继承此前的米格21等这样的战机。而另一种就是大航程的截击机,其机载设备更加先进,单机战斗力也很强,这就是苏27等这种飞机。

米格29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航程不足(当时的米格29并没有如今改进之后的米格29SMT等那样的航程),其定位就是前线战斗机,因此不需要太大的航程,而且其主要是在苏联的作战体系下作战的,并不需要太强的机载设备,其雷达等设备完全不如比其更早出现F16,F15等战机。这样的战机对于苏联而言是很适合的,但是对于中国空军而言,需要的是大航程,且技术先进的战斗机。中国国土范围广大,而防御如此面积的领空,短腿的米格29就很不适合了,而苏27能够良好的进行远距离机动,对于提高我军的作战能力很有帮助。

当时中国空军使用的依然是歼7,歼6,强5等这些老式战机,而当时世界第三代战机已经装备很多国家了。这些老式战机航程近,电子设备落后,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而米格29虽然相对于这些战机确实先进,而且价格也要比苏27低,但是在航程这一项已经足以让其出局。此外,米格29属于中型战斗机,改进空间有限,但是苏27属于重型战机,改进空间很大,至今其衍生机型依然是俄罗斯空军的主力,而米格29在俄军中则是一个配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