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为何聪明的乾隆还是选嘉庆为接班人?

守镯


在乾隆的儿子们中,嘉庆确实非常平庸。不过,这么平庸的一个人,为什么会被乾隆选为皇储呢?有人认为是乾隆的儿子们死得太多。但就算死得太多,也还有好几个比嘉庆优秀的。乾隆为何只选嘉庆呢?

咱们先来说乾隆儿子们死得太多的事。


(清王朝接班人嘉庆)
乾隆一生有17位皇子,嘉庆的条件不算好,他排行15,前面有14个哥哥。

清朝后宫是个极为看重出身的地方,这些哥哥们的生母不少出身显贵,而嘉庆的生母令妃只是汉军正黄旗出身,地位不高,因此拼生母他处于劣势。

另外,这些哥哥们各有所长,比如皇五子永琪,乾隆就公开说过:“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

这也是为何在嘉庆被乾隆写在立储密诏之前,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着墨的原因,一个不被看重的皇子,那是相当没有存在感的。

不过优秀而贵重的哥哥们都不受皇天眷顾,为什么这样说呢?

起初,乾隆想效仿汉族有嫡立嫡的的继承制度,立嫡子为储。

乾隆的嫡子有二,一个是皇次子永琏,还一个是皇七子永琮。永琏活了9岁,永琮只活了不到2岁。这两个嫡子都曾被写入秘诏,但天命不济,夭折而亡。

此后乾隆也曾考虑过皇三子永璋和皇五子永琪,但还没付诸行动,这两人就先后病死。

除了被考虑的这几位皇子外,还有几位病死或夭折的皇子,一共就有8位皇子去世。

(不断丧子的乾隆帝)

对于乾隆来说,这是悲哀的事情,不过对于嘉庆来说,这就不能算是坏事了,如此一来不光竞争对手少了,他的排位也靠前了,但想要成为接班人,机会依然渺茫,为什么呢?

此时的清朝四方平定,一派盛世之相。

没有争战,嘉庆就没有机会获得军功;

自雍正建立秘密建储制后,皇子们便不再过早参与朝中事务,这样嘉庆也没有机会捞政绩;

乾隆出巡不像康熙,康熙每次都要带皇子出去长见识,乾隆不一样,他带着后宫嫔妃,王公大臣,从《清史稿》的记录中,几乎看不到他带皇子出巡,因此嘉庆没有机会随驾。

所以,嘉庆在乾隆面前,仍然很难有存在感,想成为接班人,机会自然渺茫。

转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这一年乾隆63岁了,立储的事再也不能拖了,而此时还活着的皇子除了2个过继给兄弟的,还剩下4 个皇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嘉庆)、皇十七子永璘。

四位皇子都是庶出,就看哪位更贤能了。

(玩世不恭的永璇)

皇八子永璇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可他就是一派玩世不恭的样子,成天游手好闲,不好好工作,再加上有足疾,种种原因让乾隆对他很不满意,自然他就被淘汰掉了。

皇十五子永瑆书法搁在清朝前三百年都得评前五名,可这位受汉文化影响太深,一副名士作派,反而厌憎老祖宗的骑射,气得乾隆骂他忘了祖宗根本。不仅如此,他还超级抠门,成天带头喝粥,就是为了省钱,显然他不具备做皇帝的气魄。

皇十七子永璘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再加上他年纪不大,也不给做为继承人选。

那么嘉庆呢?

嘉庆在做皇子的36年中一直很本分,就算到了后来只剩下4位皇子时,他也没有耍权谋,他怎么做的呢?

他安分守己,好好学习,做人做事中规中矩,因此从小就没有给乾隆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也由于他各方面都不算差也不算好,也没给乾隆留下好印象。

不过,嘉庆有一样让乾隆很喜欢——恭顺。

为什么乾隆喜欢这个呢?

原来乾隆早在登基时,就曾许下承诺:“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意思是说他在位60年,就一定要把皇位传给后人。

乾隆63岁时,身体综合素质还非常好,因此他打心眼里是不准备在执政60年后,就将皇权交出来,而嘉庆的恭顺让他看到,就算自己把皇位交给他,但是皇权依然可以把持在自己手中,他绝对不可能像历史上的那些不听话的皇子们为了皇权造宫变啥的。

因此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将嘉庆的名字写在了传位秘诏上,将他定为了接班人。

(顺利接班,笑到最后的嘉庆)

事实证明,乾隆果然没看走眼。

乾隆六十年,乾隆遵守承诺将皇位禅让给嘉庆,但朝中大事依然由他定夺,嘉庆只能陪侍在侧。

在《朝鲜实录》中,朝鲜使臣就说过:“(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说在赐宴上,“(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在《清史稿中》也提到嘉庆“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也正是嘉庆这份“恭谨无违”,让乾隆又做了4年把持朝政的太上皇,直至病逝,嘉庆才平稳地接过了皇权。

由此可见,聪明的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一方面是因为他实在高寿,活到最后能选择的皇子不多,且都各有缺点,不得不选择最为中庸的嘉庆;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嘉庆中庸,对他“恭谨无违”,让他深为放心。


张生全精彩历史


题主说,“嘉庆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这里说的嘉庆的哥哥是哪位呢?让我们来整理一下。

高宗乾隆帝一共生育了17个儿子,其中皇次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是夭折。所以其实剩下的只有10位。

这十位皇子,依次是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后来的仁宗嘉庆帝)、皇十七子永璘。

一个一个说吧。

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1748年孝贤纯皇后崩逝的时候,这两位年长皇子迎丧,被高宗斥为伤痛不够。兄弟俩一直被爹这么喷,导致1750年皇长子早亡,1760年皇三子早亡。这皇三子去世的时候,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来的仁宗还没出生呢。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永珹在1763年被出继给履亲王了。永瑢则是在1759年就出继给质郡王了。一旦出继,宗支变换,自然就没办法承袭大宗了(当然是在皇统有嗣的情况下)。高宗都让他们出继了,就证明在高宗眼中他俩压根儿就是没戏的。

皇五子永琪。这位皇子倒是很有能力,高宗应该很喜欢他,但是可惜永琪身体不好,1766年就早逝了。

皇八子永璇。这个人在乾隆朝的史料里记载的不多,但是朝鲜人的文件里说他行为乖谬且操行不好,具体是不是事实就不知道了。高宗在世的时候,就让他分府出宫去了,这个很重要。一般来说,秘密立储之后,有可能继承大统的皇子,都是只封爵不分府的,永璇出宫了,说明他基本被确定没有可能性。

皇十二子永璂,本来是很牛的,嫡出的身份,而且还挺年轻,结果谁让他娘是继后呢。继后被废后之后,继后的娘家人都悲剧了,何况这个孩子,就完全被无视掉了。

这么一算,没人了啊,就剩下一个皇十一子永瑆和一个皇十七子永璘了。永璘不用说了,高宗说过他不成器,而且他比仁宗小啊,所以题主说的只有可能是永瑆了吧。

问题是,永瑆哪里“强上百倍”啊?除了写字好之外,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啊。

清人笔记里记载说,永瑆为人很成问题,有点神经质,而且很抠门儿,“天性阴忮、好以权术駇人。持家苛虐。”这种人当皇上?还比仁宗“强上百倍”?


橘玄雅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

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五任皇帝。翻阅清朝正史,我们找不到关于对嘉庆荒淫、贪婪、昏庸、阴险行为的记载;翻阅清人野史,也查不着他的哪怕一件风流事。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方、为政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的人,却成为清朝十二帝中最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毫无建树的嘉庆,身上最明显的标记就是乏术和平庸。那么,乾隆为何会把皇位传给他,把偌大一个帝国托付给他呢?

其实,乾隆皇帝之所以选择永琰做接班人,还有一个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他不想放权。尽管乾 隆皇帝曾有过“朕八旬有六归政”“不敢与皇祖六十有零的年数等同”的誓言,但等他年老昏聩的时候,越发把至高无上的皇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一丝一毫也不肯相让,哪怕这个与自己分羹的人是自己的亲儿子。如何做到“退而不退”,如何在有生之年继续风光地把持朝政,这是乾隆皇帝在风烛残年时最关心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只有选择一位恪守仁孝、老实巴交、唯父命是从的接班人,而永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果然,乾隆在传位的同时明确宣布:“凡遇军国大事和用人事宜,决不会置之不问,仍要亲自处理。”退位后,乾隆仍然自称为“朕”,他的谕旨称为“敕旨”;对前来进贡的朝鲜使者有板有眼地说道:“我虽然归政,但大事还是我办!”;他借口已经在养心殿居住了60年,只有这里才“安全吉祥”、便于召见群臣,无论如何也不肯搬出去;为了限制嘉庆,他还一度上演了“传位不传玺”的闹剧;本来嘉庆即位改元后,全国上下应该统一使用嘉庆新历,可宫廷中还是用乾隆年号,如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新皇帝即位后,钱币应该改铸“嘉庆通宝”,可那几年却是乾隆、嘉庆两个年号的通宝各铸一半……在父皇的淫威下,以仁孝著称的嘉庆,只能没头没脑地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二皇帝”。

不能否认,永琰还是很有资质的。他勤奋好学,6岁读书,13岁通五经,之后跟从多个师傅学习今体诗和古体诗,文化基础非常坚实。尤其是在从14岁被秘密立储到35岁登基的漫长的20多年中,他经受住了具有丰富政治经验的乾隆皇帝的时时观察和种种考验,并最终被确立为下任皇帝,都说明永琰的品质、才干绝非等闲。不过,他的这种资质才干,用在恪守仁孝、唯命是从、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等方面还算说得过去,但用在安邦治国、开拓进取上就会显得异常地苍白无力。

如果天下安定、歌舞升平,凭嘉庆的能力做一位贤明的太平君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乾隆后期国库衰竭、国力衰弱,朝廷政治腐败,官场贪贿成风,各种矛盾一触即发,沉醉于“康乾盛世”光环下的大清帝国“外面看着轰轰烈烈,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就迫切需要一位有着刚猛手腕、铁血政策的“能君”来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可惜嘉庆皇帝没有遗传到前面几任皇帝治国能力和开拓气魄的基因,虽然勤政图治,一心想着有所作为,但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位忠厚老实、波澜不惊的守成君主。

嘉庆亲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嘉庆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认识,却不能真正有效地对付外来侵略者。他在位期间,土地高度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手中,农民大量破产、流亡,政治比乾隆后期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日益加深,川、楚白莲教和鲁、豫天理教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纷纷爆发。此后,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清王朝只能沿着衰败的道路不可避免地衰败下去。

因为好大喜功而穷兵黩武,把原本强盛的大清帝国折腾出衰败迹象来的乾隆皇帝,至死也不承认他的统治出现了危机,他甚至还在发着“大清帝国,谁与争锋”的高烧,甚至认为自己留给子孙的仍旧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这种对当时形势掩耳盗铃似的错误估量,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在确定接班人问题上的错误选择。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为了贪图虚荣、操控权力,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和私利,把皇位传给了一个不足以成大器的儿子,把有着二百多年辉煌基业的大清帝国交给了治国乏术、政治平庸的嘉庆皇帝,使大清王朝由兴盛转向衰落,一败涂地,最终沦落为被列强任意侮辱和践踏的殖民地。与其说,大清帝国衰败在嘉庆手里,倒不如说是腐朽在乾隆手里。正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前车之鉴,或许能给后人一些深思和启迪。


孤狼啸月31600808


嘉庆皇帝虽然能力平庸,但最终还是顺利接班,有几个原因:

一是活的够长。

乾隆皇帝虽然很能生,有17个皇子,但是成活率不太高,这17个皇子11个没活过30岁(其中7个都没有活过10岁)。而乾隆皇帝活了88岁,等到他晚年,能够选择的继任者已经不多(活着的只有6个,其中2个还过继给了别人)。可选择的余地小,乾隆再英明,也会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叹。

二是虽无过人之处,但也没有致命缺点。

乾隆晚年,具备继任条件的四个皇子分别是:

皇八子永璇,这哥们很早就封为了亲王,但是他有点半吊子,为人比较轻浮,难成大器,办事不利,人缘还差,时人评论他:“沉湎酒色,又有脚病”,可能是个瘸子,又“性行乖戾,屡失上意”,乾隆不怎么喜欢他,但他活了87岁,是寿命最长的皇子。

皇十一子永瑆,这哥们是个文艺青年,书法一流,名重一时,和刘墉等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但他为人刻薄吝啬,是个守财奴。据说,他府里的马死了,他都要煮了吃;他把老婆的丰厚嫁妆藏起来,只给人家喝粥,实在不像是人君的所作所为。

十七子永璘,他是嘉庆的亲弟弟,也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按说,老人都喜欢小儿子,但这哥们实在不成器,整天胡作非为。他自己倒是很有自知之明,说:

使皇帝多如雨落,亦不能滴吾顶上。他最大的理想就是把和珅的宅子据为己有,嘉庆也答应了。

最后,就是嘉庆,他没啥突出的才能,但是也没啥致命的缺点,最重要的是,嘉庆听话、顺从,这对于要做太上皇而不愿意放弃权力的乾隆来说,太重要了。事实证明,乾隆眼光不错,嘉庆在乾隆活着的时候,乖顺的就像一只小猫,丝毫没有露出一点对权力的野心

乾隆:我心里也苦。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乾隆选择嘉庆,那是“驼子里边拔将军,”乾隆是没得选择。虽然,嘉庆最终继了位、登了基,但并不代表乾隆对他满意,有两条证据:

一是乾隆选择嘉庆后,曾在祭天时祷告:“如其人贤。能承国家洪业。则祈佑以有成。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


意思是:老天啊,这孩子要是贤能,你就保佑他有所成就;如果是个昏君,你就收了他去,好另立明君。这哪里是祷告,简直就是诅咒啊。

二是,乾隆特别喜欢女儿十公主,这个女孩很有英气,比哥哥们能干的多,很讨乾隆喜欢。乾隆曾经跟她开玩笑说:“汝若为皇子,朕必立汝储也。”

虽然,这话有宠爱的成分在里面,但也表现了乾隆对皇子们的不满。

所以,朱砂没有,红土为贵。嘉庆能继位,得感谢他的兄弟们,或者短命,或者不成器啊。


饮水君


由于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渲染,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帝王了,乾隆的一生是幸运的,由于清朝前几位皇帝有打江山的,有励精图治的,乾隆得以坐享荣华富贵。

乾隆继位即亲政,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太上皇,实际统治中国63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实权久的皇帝,同时乾隆还是位高寿的皇帝一生没有大病。

关于接班人的选择,乾隆曾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但是永琏早夭折,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都曾是乾隆考察的对象,可惜都去世太早。

乾隆共生育了十七位皇子,实际上可选余地并不多,由于乾隆太能活了,好多儿子都被他熬死了,实际上乾隆秘立储君之时已经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那时候依然建在的皇子仅有七位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子出身是关键,我们先看看这几位皇子的出身。

皇四子.永珹,皇八子.永璇和皇十一子.永瑆,是一母同胞,生母都是淑嘉皇贵妃,金氏。

皇六子.永瑢,生母为纯惠皇贵妃苏氏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为继皇后乌拉那拉氏。

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也是一母同胞,生母为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令妃),当时的位份也是皇贵妃。

这六人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出继旁支,所以无缘皇位。

皇十二子,永璂生母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忤旨截发”激怒了乾隆,虽然没有明令废除,但实际上已经失宠,永璂也被连累基本无缘皇位。

实际上在皇后乌喇纳喇氏失宠后,魏佳氏就以皇贵妃之尊统摄六宫,可见乾隆对她还是非常宠爱的。

皇子的资质

在剩下的四位皇子中

皇八子.永璇,序齿靠前,但是《李朝实录》“皇八子永璇为人轻躁,做事颠倒,固皇帝不以子待之”。可见永璇并不受宠。

皇十一子.永瑆,虽然文学造诣登峰造极,但是为人吝啬,多次被乾隆训斥,口碑也不好,所以也是希望渺茫。

所以剩下的仅有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在乾隆密立储君只是,皇十七子.永璘尚且年幼,所以最终储君落在了资质平平,但并无过失的永琰身上。

在当时看来永琰是乾隆皇子中的最佳人选,乾隆选他并无不妥,嘉庆并不是昏君,只是在当时那种封建社会衰落的大环境下,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一点点历史


这个问题其实乾隆也很无奈,他不选皇十五子(也就是嘉庆),他又选谁呢?

首先看乾隆总共有几个儿子。乾隆虽然比他爷爷康熙活的还长,但是膝下只有十七个儿子,而且还有两个儿子出继为其他宗室之子,实际上从法统来看,只有十五个儿子。

六十年的时候,他膝下还有几个儿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你问我剩下的十一个儿子呢?不好意思,全死了。由于乾隆自己的寿数太高,导致他熬死了自己十五个儿子里头的十二个,此时仅仅只剩下四个儿子了。

永璇是此时实际意义上的长子,而且文采不错,书法也很好,但是为人急躁,作势颠三倒四。有一次皇帝安排他去城外求雨,结果找半天不见人,最后一查才知道他带着小厮玩儿去了。这对于锱铢必较的乾隆来说肯定不能容忍,再加上有足疾,皇帝对他根本没什么可能青睐。

皇十一子永瑆比永璇更有文艺天赋,但是与之俱来的是他的武学更加蹩脚,是皇子中最文弱的一个。不仅如此,他汉化程度极深,甚至还取了个“镜泉”的别号。这对于注意满汉之别的皇帝来说简直更加无人君之相,没二话,他也没戏了。

只有永琰,虽然优点不慎出众,但是却老成持重,努力好学,而且性格宽厚,做事稳重。相比于那几个一身纨绔习气的儿子来说,永琰至少是最不坏的选择。



青言论史


乾隆帝在位时间长达六十年,仅次于康熙帝的六十一年,是中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如果算上在嘉庆时期的太上皇,那么就长达六十三年,而且乾隆帝是最高寿的皇帝,他死的时候已经高达八十九岁。

乾隆帝有序齿的皇子虽然多达十七个,但乾隆在位时间实在太长了,寿命也很高,在乾隆帝逝世之前,还在世的皇子只有四个,分别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嘉庆帝),皇十七子永璘。

虽然大清皇帝的继承制不是嫡长子制,但是皇子的生母地位越高,皇子的地位也自然会越高,继承的机会也更大。

永琰与永璘的生母是孝仪纯皇后,在乾隆三十年被立为皇贵妃,病逝于乾隆四十年,而永璇与永瑆的生母嘉妃金佳氏,开始是内务府包衣,在乾隆十三的时候被册封为嘉贵妃,乾隆二十年病逝,被追谥为嘉皇贵妃。

也就是说永琰与永璘的生母要比永璇与永瑆的生母地位还要高,所以永琰与永璘的机会就会大一些,而且永琰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被立为皇储的,而此时嘉贵妃已死,而孝仪纯皇后还在世,自然也有一点优势。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这四个皇子里面,最优秀的还是永琰,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分别看看。

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行为不得体,人缘也差,经常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那么自然就没啥机会了。而皇十子永瑆在文学书法上面颇有造诣,但是文人习气太重,不喜欢骑射,也常受到乾隆帝的斥责。

皇十七子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乾隆也十分疼爱这个小儿子,但是永璘非常不成器,整天无所事事,乾隆是不可能让他来继位的。

所以在这四个皇子里面,嘉庆是最优秀的,虽然很多人说嘉庆十分的平庸,嘉庆朝是大清由盛转衰的时期,但是这是大势所趋,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扭转过来的。


历史简单说


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60年,在太上皇为3年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活了89岁(1711—1799)。他一生有2位嫡妻,38位侍妾,17个儿子,但是他的继承人却是自己的第15子,你知道为何么?

我们先来看看乾隆的两位嫡妻——

元配皇后就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也就是《如懿传》中的富察·琅嬅,1735年被立为皇后,1748年病逝,年仅37岁。孝贤纯皇后生有两子:

1.皇次子永琏(1730—1738),乾隆元年(1736年)七月,弘历密定皇储缄其名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不过乾隆三年(1738年)薨,只活了8岁,追封为赠端慧皇太子。

2.皇七子永琮(1746—1747),乾隆曾欲立为太子,不过2岁就以痘殇,嘉庆帝追封哲亲王。

乾隆的继皇后是乌拉那拉氏(1718—1766),也就是《如懿传》中的乌拉那拉·如懿,初为娴妃,1750年被册立为皇后。不过1765年,在乾隆南巡的路上因“忤旨截发”被收缴皇后、皇贵妃、娴贵妃、娴妃共四份册宝夹纸。1766年去世,其葬礼规格仅相当于嫔,也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继皇后也生有两子:

1.皇十二子永璂(1752—1776),虽为嫡子,但是其母形同被废,他也就不得宠,25岁就去世,仅被追封为贝勒。

2.皇十三子永璟,幼殇,未封

乾隆的第三位嫡妻就是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不过生前令皇贵妃,算得上是乾隆最宠爱的妃子,乾隆禅位给嘉庆后追封令妃为皇后,她为乾隆生有四子,分别是:

1.皇十四子永璐(1757—1760),幼殇,未封。

2.皇十五子嘉庆帝永琰(1760年—1820年)。

3.皇十六子,未命名(1762年—1765年),幼殇。

4.皇十七子永璘(1766年—1820年),乾隆最小的儿子,也是他最疼爱的儿子,被封为庆亲王。

其实嘉庆帝勉勉强强是嫡子,但是在清朝并不是严格的嫡子继承制(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是道光皇帝),如果有年长的儿子的话肯定是年长儿子继承皇位了,那为何年长之子不得立呢?其实就是因为很多儿子没乾隆活得久,我们看看有多少皇子死在乾隆前头。

1.皇长子永璜(1728—1750),母哲悯皇贵妃,追封定亲王。

2.皇三子永璋(1735-1760),母纯惠皇贵妃,追封循郡王。

3.皇四子永珹(1739-1777),母淑嘉皇贵妃,封履亲王,奉旨出继和硕履懿亲王胤裪后。

4.皇五子永琪(1741-1766),在世就被封荣亲王

,母愉贵妃。

五阿哥绝对是乾隆最钟爱的儿子,乾隆皇子在世就被册封为亲王的只有皇五子永琪(封和硕荣亲王)、皇十一子永瑆(封和硕成亲王)、皇十五子永琰(封和硕嘉亲王,即嘉庆帝)。最早被封为亲王的则是永琪,其中“荣”字也比较尊贵,顺治帝曾经追封宠妃董鄂妃之子为和硕荣亲王,本来是追封皇太子的,被孝庄皇后阻拦了。可见如果五阿哥不和小燕子私奔,皇位绝对就是他的,哈哈……开个玩笑,其实是永琪早逝了,被琼瑶阿姨拿去演义了。

5.皇六子永瑢(1743-1790),封质郡王,母纯惠皇贵妃。

6.皇九子,未命名(1748—1749)幼殇,未封,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7.皇十子,未命名(1751-1753)幼殇,未封,母舒妃叶赫那拉氏。

其实除了皇十五子永琰和皇十七子永璘之外,乾隆还有两个儿子活过了他,那就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排序上在皇十五子永琰之前,那为什么乾隆不在他们二人之中选一个长子继承皇位呢?

他们二人的母亲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不可谓不得宠,她与乾隆生有四子(永珹、永璇、皇九子、永瑆),但是她的儿子却都不得宠,一个出继为胤裪后,两个年长不得立。

1.皇八子永璇

,虽然某段时间内为乾隆长子,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并曾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据朝鲜史料记载,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节曾经对朝鲜国王说过皇八子永璇是“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还说他“性行乖戾,屡失上意”。可见除了性格方面的因素外,永璇自身有足疾,走路不太雅观,作为大国的皇帝这样肯定有损形象,所以身体的残疾成为他争储的最大的障碍。

2.皇十一子永瑆,别号诒晋斋主人,封成亲王。他文才较优,尤善书法,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但乾隆帝对他的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是反感,也曾严厉申斥。朝鲜史料的记载为 “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

相比之下,乾隆肯定就会中意自己宠妃魏佳氏(令妃)之子永琰了,虽然令妃原为姓魏,由正黄旗汉军抬旗入镶黄旗满洲,不管是正黄旗汉军,还是抬旗入镶黄旗满洲,她到底已经不算是汉人了。

另外据史料记载嘉庆帝“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同时“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可见永琰不仅皇帝喜欢,大臣也极为拥戴,更重要的是他为人心思深沉,有做皇帝的阴险狡诈,能扳倒和珅也说明他有几分能力的。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最爱肉丸子先生


乾隆选择嘉庆做皇帝,那就是在恰当的时间遇到恰当的人。


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活到成年且活过乾隆的有限。清朝一般是立长立嫡,乾隆也想来个圆满的,和原配皇后富察的两个儿子,二皇子永琏立为太子,不到十岁就去世,七皇子永琮立为太子,二岁就去世,乾隆那是非常伤心,认为是自己太贪心了,以后的几十年中就没立太子。


第二任皇后那拉氏不得乾隆喜欢,后来打入冷宫,她的儿子平庸,也不要想着继位了。


皇长子,皇三子被乾隆怒斥,郁郁而终,皇五子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五阿哥,早逝。


乾隆是比较贪恋权位的,也不想立个太子分权,就这样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六十三岁了,不能再拖。那时候活着的皇子还有六位,两位被过继给兄弟了,就剩下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记载是说"仪态不佳",脚有问题,沉迷画画,做事没耐心。


皇十一子永瑆按理说有可能继位,书法写的好,能力也有,但是个吝啬鬼,不舍得花钱,府里天天喝粥。


皇十五子永琰,平庸,没什么优点也没什么缺点,听话老实。


皇十七子永璘,最小的儿子,游侠似的人物,乾隆不怎么管教。


排除来排除去,乾隆选择了十五子,听话稳重还老实。后来乾隆做了太上皇,继续掌握权势,嘉庆帝前几年是有名无实,直到乾隆去世,才正式执政。


乾隆选择嘉庆,就是恰到时机,做皇帝的也不想那么早退位让贤,这是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农村妞说事儿


乾隆一生一共有十七个儿子,不过,在这十七个儿子中间,有十个儿子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就相继亡故。这十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五阿哥、七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和十六阿哥。

此外,还有两个儿子,也就是四阿哥和六阿哥被过继了出去。到了乾隆晚年,活着,有可能夺得储位的就只有五个儿子。

在这五个儿子中,十二阿哥的生母那拉皇后不被乾隆皇帝所喜欢,所以他完全没有获得皇位的可能。

真正能获得皇位的只有八阿哥永璇、十一阿哥永瑆、十五阿哥永琰和十七阿哥永磷。因为我们知道十五阿哥永琰是嘉庆皇帝,所以我们先来看那几个竞争失败的阿哥精力,最后再回过头来说嘉庆皇帝。

先说八阿哥永璇和十一阿哥永瑆,为什么这两个一起说呢,因为这两个都是文艺青年。八阿哥永璇文才很好,写得一手好字,但是为人浮躁,做事也不合章法。或许是因为自己有脚病的缘故,永璇自己就不打算争夺皇位,只顾着吃喝玩乐。有一次,乾隆皇帝让皇子们去北京郊区的黑龙潭求雨,但是他突然不见了,原来是自己偷偷跑回城里玩耍去了。乾隆对他很失望。

电视剧中的嘉庆皇帝

再说十一阿哥永瑆,他天生也是一个文艺青年。史书记载,他擅长做诗文,尤其是喜欢书法,曾经学过欧阳询和赵孟頫的笔体,后来又学王羲之,甚至自己还独创了一种名叫“拔镫法”的笔体,他甚至还与当时的铁保、翁方纲和刘墉并称书法四大家。永瑆对政治毫无兴趣。而且,永瑆喜欢诗词和书法,他肯定汉化比较深。对于一直想保持满族特性的乾隆皇帝来说,永瑆并不是自己心目中合格的接班人。而且,永瑆还比较吝啬,脾气也古怪。乾隆其实也没怎么考虑过让他继位。

再说十七阿哥永磷,这哥们更不成器。可能因为是最小的儿子吧,所以小的时候太受宠了,就不好好学习,心浮气躁。年纪不大,就经常溜出宫,寻花问柳。乾隆八旬大寿的时候,其它活着的阿哥都封了王爵,只有他封了一个贝勒,所以他对皇位也彻底死心了。后来,永磷可能是怕自己哥哥们争夺皇位误伤自己,就对周围的人说,即使皇帝多如雨滴,也不会滴答到我身上。我也没打算争,不管我的哪个哥哥当了皇帝,只要把和珅的府邸赐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

由此可见,除了十五阿哥永琰之外,其它阿哥都不大成器,“矬子里拔将军”就选了十五阿哥。相对来说,十五阿哥虽然资质平平,但是比较老实。从小就喜欢读书,手不释卷。此外,他作风也正派,懂得克制自己,不被利禄美色诱惑,所以乾隆想来想去,就觉得也就十五阿哥还算可以,由此也就立了十五阿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