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名河南考生家长会认为孩子答题卡被调包了?高考答题卡被掉包可能性大吗?

寒蟾


虽然真相还在路上,但从目前的事情判断来看,似乎越来越向来闹剧的方向在发展,而且四名考生中有一名学生已经放弃笔迹鉴定,承认答题卡的笔迹为自己的。

我认为答题卡调包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高考阅卷、封存、转运等一系列的工作,步骤繁琐关口众多,如果要舞弊的话需要很大的成本,要在层层设卡当中调包,其难度别说是就读普通大学了,就是国内的任何名牌大学都能搞定,从成本上来观察结果与付出的风险不对称。

从学生方面来讲,我感觉说谎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学生有这个说谎的动机。孩子考虑问题不会像成人一样考虑后果,他们也许就是碍于父母的高期待和巨大压力,不敢也不原意面对失利的现实,用一种自欺欺人的方法来麻痹自己,欺骗父母,这不是没有可能的。而父母呢?他们或许就会听信孩子的话,也深信自己的孩子应该有更好的发挥,所以当孩子说出不是自己笔迹的时候,他们如同抓住了考试不利的救命稻草,考生家长的质疑和举报没有错,错的只是被孩子骗了。

在考试成绩面前,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容易找借口,为成绩的下降找理由,有的甚至更厉害直接改试卷,所以孩子在成绩面前说谎也很正常。

当然了,省纪委正在调查当中,真正还尚未完全浮出水面,这只是个人的猜测而已,具体如何还需要拭目一待。


元芳有看法


鉴于自大宋以来河南开封府就有科考舞弊,连包拯包大人都被庞太师坑过,所以我先大胆假设有「内部领导」对答题卡做了手脚,然后再小心求证从高考阅卷程序上来说,哪个环节能做手脚,完成调包;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

高考阅卷程序:考试→监考封卷→押运→拆箱入库→扫描→批改卷→录入成绩→成绩查询

1、考试

考试环节当然可以做手脚,比如河南省2012年就发生过大规模替考的故事;但是这与本次答题卡调包事件无关;

2、监考封卷

监考环节肯定无法修改,因为考试结束后,两到三名监考老师会按座位号先收选择题答题卡,然后再收考试答题纸,全部收集齐后,装袋密封。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替换来自其他考场的答题纸,还要交换条形码、涂改准考证号和姓名,How?你能想象在高考考点,一个监考老师拿着答题卡和答题纸跑到另外某个考场跟人调包?或者给同一考场的两个学生调换了答题纸?

那除非这个考点从上到下烂透了,但那样也早引发舆论了

3、押运环节

都密封装箱武警押运了,谁也没法在这个环节更换。

4、拆箱

拆箱阶段如果想做手脚,需要在如图一堆人眼皮底下,先开箱,再开袋,找到八个人(4个调包双方)的试卷,然后修改答题纸的信息,涂改准考证号,在这个环节,条码已经粘了两天,揭下来就损坏了,所以调包者不但要能制作正确的条形码,还要随身带着条码、暖风机、镊子等专业设备,并且能够在一两分钟里找到试卷,做完手脚,在二十几双眼睛下放回去……

如果河南考试院管理松散一点,拆箱环节没有这么多人,但是上百万份试卷的拆箱可是个大工程,一两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人多眼杂的话又无法操作,所以这个环节无法实现调包操作。

5、扫描

例如黑龙江省报道共有11台高速扫描仪,用一周的时间扫描19万份考卷;江苏省也是用一周时间完成所有考卷的扫描。并且在拆箱后,卷子是以30份为一组进高速扫描仪扫描并切割的成块答案,就算答题纸上的准考证号有错,但答题纸上的考场号不可能修改,属于A考场的答题纸,没法调换到其他考场。

但是最有可能动手脚的,还只能在这个扫描环节,因为后面的批改试卷、录入成绩的环节,全部依靠系统,考生信息也加密了,每道题也是单独批改,想做手脚就更难了。

看见每个制服小姐姐面前的那个档案袋了么?档案袋里就是答题纸,一个档案袋里是一个考场的答题纸。

那这个环节谁有能力找到某一张答题纸,污损条形码,涂改姓名和答题卡号,还要确保条码无法扫描,并把这张答题纸单独拿出来呢?**不但拿出来,还要跟另外某张答题纸调包;不止调包一次,而是调包四次?一屋子四十多人呢,怎么做得天衣无缝啊?

6、阅卷

每个老师只批一道题,也完全看不到考生信息,同一个考生的答案会被两个老师批改,如果分数之差在2分以上,会发给第三个老师批改。这个环节是不可能调包的。

河南省的电子阅卷

7、录入成绩

由系统汇总阅卷老师的评分,并录入考生的考试成绩。这环节除了软件运维人员,其他人真的没有调包的能力。但是考生向考试院提出查询请求后,还是看见了写着自己名字的答题纸,这就说明数据库索引项是正确的,并没有人在成绩录入阶段进行调包。

结论

所以唯一有可能做手脚的,还是在扫描环节。对于这件事,我假设「内部领导」是在扫描环节做的手脚,也有很多逻辑不合理的地方。1、如果要调包,肯定要知道哪个学生成绩较好,并且掌握该生准考证号和考场座位。然后调包双方的准考证号应该相似,比如只有1位或者2位有区别;这一条的确在新闻中体现了这位(X淇,卢女士的女儿)的考生号就是:18412301153230。那么,这4个号码就是:

18412301158236 理综

18412301458230 英语

18412382153436 数学

18412301153230 语文 (正确√)

可以发现涂改的数字都是「容易修改」的数字。0->8; 2->4; 1->2; 1->4; 0->6; 修改后的数字并没有意义,而只是容易修改而已。谁改的

也正因为这样,我才一直保持着对河南省考试院的怀疑


可是扫描员扫描的是条形码,而不是手写的考生号;如果条码也被污损了,考生信息也填错了,那这部分自然就没有成绩了,而从已有证据来看,考生却是有成绩的。

能否交换答题纸呢?其实也非常难。交换答题纸需要做8个条形码,并且保证考场号、座位号是匹配的,再从堆积成山的答题纸中找到分散在不同扫描员处的答题纸,然后涂改姓名,贴上新的条形码,彼此归位后,由扫描员再扫一次——Mission Impossible


如果考试院的内鬼有这种实力,让来自其他系统的扫描员帮他违规操作,那为什么不能直接在阅卷评分系统中开后门?总之,我一直保持着对河南省考试院有限程度的怀疑,毕竟河南开封府从大宋朝至今,可是出过多次舞弊案件的。


但这次事件中,只有四个分处不同城市的考生家长站出来反对,其中还只有一个能考到600分以上的好学生;其他学生也不过500分上下,就算在河南这种一本线499的高考大省,没准连一本都上不了——一个内鬼做了这么复杂的操作,就为了帮另一个考生上二本?内鬼要承担多少风险?买通内鬼需要多少钱?内鬼还要给哪些人分钱?多少钱是够?这些钱够不够送考生出国念书呢?


我大胆假设了,但小心求证却失败了。现在我一直在等待着四位考生家长提供的新证据、新照片;所有来自家长的口述,未经质证的话,我一概不信,只相信逻辑、证据和流程。


从现有证据来分析,我从未见过如此脑残的内鬼,发动了至少两个人,投入这么多成本,留下大量作案踪迹,时刻能引起民愤的情况下,就为了帮四个分别来自不同城市的考生换考卷;其中三个「受害者」还只能考500多分,在河南只能勉强上一本——


投入产出完全不成正比。2012年河南高考替考,光替考者就能拿到一万,更不用说其他环节的人能拿多少钱了。从生意角度来说,替考生意可以做,保送生意可以做,但在众目睽睽、电子阅卷、条码识别的大环境下,为了四个人上一本而「调包」的生意,肯定是不值得做的。

除非天下最笨的名号,已经被这位「内鬼」继承了。


任易


这个事情其实不复杂,因为每年高考之后都会有认为自己成绩被掉包了的学生,和相信自己孩子的成绩被掉包了的家长,一言以蔽之,就是趋利避害的心理在起作用,心理学中管这个叫鸵鸟效应

其背后的潜台词是,只要装作没看见,坏事就没有发生——很显然这样的人不是唯物主义者,因为作为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我们相信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我们喜不喜欢,都必须去接受。

就拿新鲜出炉的河南高考事件来举例,家长之所以会相信孩子的说法,并且认为考卷被掉包,有如下三个条件

第一,家长一直并不了解孩子真正的学力水平,我们看到几名家长不约而同的用孩子自己估算出来的成绩作为依据,这已经反映了家长对孩子能考多少分,心里是没数的,不然他们应该主张的是,我的孩子一直学习很好,不可能考这么低的分数,其实要检验孩子实际的考试水平没多难——除了学校模拟考试之外,我建议各位家长找几套历年高考真题给孩子搞搞突然袭击,自己盯着他在家考,如果考出来和在学校成绩有比较大的差距,就得考虑一下孩子是不是在学校考试中有作弊的嫌疑——毕竟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考试作弊真的算不上什么稀罕事。

第二,家长不了解高考阅卷的程序和掉包试卷的难度

这个是造成家长认为试卷被掉包的最重要因素,虽然近几年每到高考时期各级考试院都要搞宣传,整个高考的阅卷程序和安全、保密等措施已经基本都曝光了,但是很显然家长们并不了解这一点,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没有判出来成绩之前没办法调换试卷,没有成绩的试卷是没有调换的意义的,而考卷录入在前,成绩生成在后,要修改的话就需要打乱整个系统的操作流程——说实话我个人也没见过这个成绩生成的系统,但是我相信绝对不会是直接进去改分数那么简单,起码要涉及到一个审批权限问题,何况修改某个学生已经生成的分数,没有三五个部门开个会通气恐怕办不成,如果某个人能够把这三五个部门都搞定,注意这是省一级的部门,那起码也得是个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起码得是常委级别,这样的干部要想以权谋私,大概是用不着在高考上做文章的。

第三,家长缺少自己进行客观分析的能力。

关于这一点,所谓关心则乱,其实在新闻出来以后很多朋友都已经指出,在河南这样的高考大省,考500多分的学生如过江之鲫,几乎不太可能上什么太好的学校,就算是要掉包,费那么大周折,也不会只让孩子上个二本,而在估分这件事上,

相当数量的学生的心态是多少分父母能接受,回家能不挨骂不挨揍,所以我们常见估分高于实际分数的情况,少见估分比实际分数低的情况,这同样是一个客观现象,而从苏姓考生的两篇作文开头来看,我不得不说,不考虑把18岁写成18年这种低级错误,那个苏姓考生坚称不是自己写的作文开头,要比她自己现场写的要好,而这两个作文的开头基本能够表明,其写作能力非常有限,别的科目还在核查,起码语文的能力缺陷是很明显的。

而其实从逻辑学的角度,相信试卷被掉包,也是非常典型的逻辑谬误的一种形式,叫做诉诸阴谋,这种观点认为,一件事情缺乏明确的证据,一定是因为某些人在背后暗箱操作导致的,这里面很多人都会故意忽略掉暗箱操作的实际可操作性,他们本身如果知道暗箱是如何操作的,反而不会产生这种观点,恰恰是不知道暗箱里面有什么,才会诉诸于阴谋,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不懂的东西总是要远远多于自己懂的东西,所以阴谋论总是能够大行其道,家长们不由自主的走进阴谋论的深渊,其实也是自身本能的反应,只不过这种本能是自身狭隘认识的表现,指向的是错误的结论罢了。


一笑风云过


一时间引发舆论哗然的河南基层检察官举报高考“被调包”事件最终被证实为一场闹剧并不意外。在我上一篇问答文章中就很清楚地指明了这一点。




当然,事情还没有彻底盖棺,两名检察官家长是向纪委举报教育考试院,从程序上还需要以纪委调查结论为最终盖棺。

问题是,为什么包括基层检察官在内的四名河南家长会认为高考答题卡被调包。最直接的原因是被孩子欺骗或误导。

2013年福建惠安考生杨婷婷也是指控答题卡被调包,最终查实的结果是她自己记错了,指控不实这次河南省高招办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是四名考生的答题卡无误,几名家长指控答题卡被调包不实。

当年采访杨婷婷指控调包闹剧的中青报记者陈强在《中国青年报》头版文章标题就质问《高考分数“被调包”骗局为何年年上演》。文章中并且引用福建省教育考试院新闻发言人的举例。



事实上,每年高考出现家长相信考生所言,质疑并且指控高考分数被调包并不奇怪。每年高考全国有近千万考生参加考试,在数以千万的人群样本中出现各种奇葩考生奇葩家长是很正常也很自然的事情,哪怕只是发生概率小到十万分之一的极小概率事件,全国每年也得有百名考生家长跳将出来质疑并指控高考成绩被调包。

道理其实很简单,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如果要分析这些跳将出来的家长有哪些共同点,那么下面几点应该是共享项。

一,这些很嗝儿的家长对自己孩子并不了解,亲子关系以及亲子沟通都存在严重问题。孩子撒谎他们就信了,只能说明他们对自己孩子是啥样的人没有起码的了解。

二,这些家长脑子都比较秀逗,社会思维存在明显的缺陷,考虑不到世间事往往一果多因。发榜成绩与孩子估分成绩相差甚远背后可能的原因海了去,孩子撒谎是一种可能,孩子出现错误记忆又是一种可能,稍有生活经验都知道,这两种可能性远远高于成绩被调包。

三,这些家长不相信高考这样的国家考试是公正的,宁可相信自己不靠谱的娃,也不相信安保森严的国家考试是公正的。

四,就像鲁迅先生曾说过,在中国,你想开窗就不能说想开窗,而要说拆屋顶。即便是家长半信半疑,查卷也是不透明的,只有提出质疑和指控答题卡被调包,才有可能透明,公开孩子的全科试卷,以供家长查悉。

既然年年都有家长跳将出来质疑并指控孩子的高考成绩被调包,并且年年都被查明不过是闹剧,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掀不起浪,那么为何今年河南几名家长的质疑指控就能掀起波澜呢?其中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四名考生家长中有两名检察官,而且这名两名检察官不是单纯地向省教育考试院提出质疑和指控,而是将教育考试院举报到纪委,将事情直接升级。

因此,这次河南家长质疑指控孩子答题卡被调包能闹出这么大动静,噱头其实不是指控调包本身,而是代表国家司法力量的检察官宁可相信自己不靠谱的娃,也不信任国家考试是公正的。说白了就是,国家的人也不相信国家的考试,那么普罗大众又如何能信?

不过,如果纪委调查结论也证实不过是一场闹剧,那么两名检察官家长倒真令普罗大众不安。检察官对自家孩子漏洞百出的口供竟然毫无察觉,在没有实锤的情况下就有把握无畏政治风险高调向纪委举报,这样的检察官又如何能对嫌犯口供以及证人证言作出靠谱的甄别呢?


唐映红


高考作文就是个笑话。每年闹笑话,每年出乌龙,每年出高人,每年出搞怪。


高考作文根本算不上标准化考试,考生随意写,老师随意给,题目随意出,

跟着当年的网络热词走,牛逼高中猜中十有八九,不是211就是985,傻逼高中看不清眉目,终身耽误,


谁也不知道神马是好作文,神马是坏作文,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格式,没有一个规范,没有一个段落,全看他娘的撞大运,狗屎运,倒霉运,进水运,谁博得品卷的一笑,一怒,一哭,一动,一拍一哈,高了满分💯,低了0分,高考下来,练的全是段子手。

大多作文出题根本搞不清作文和问答题的区别,也搞不清题材,体裁,体例,古文今文,中文英文。


八股文,至少有八股,你丫的一股都没有。

高考作文,你丫的不值20分,取消算了。


留洋宝


最近河南高考考生答题卡被掉包的事情传的沸沸扬扬的,四个考生都认为自己的答题卡不是自己的笔迹,而且这四个考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市,所以说不排除孩子有说谎的嫌疑,但是同样也不排除有相关人员作弊的可能性,目前都还在调查之中。


不过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孩子可能说了谎话,因为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两次高考的,考生考试的时候进场差的特别的严就不用说了,关键是要想换答题卡,必须将学生的考号二维码互换才行,这可是相当的有难度的,而且考生考试的时候都不看自己的二维码吗。

还有就是试卷答题卡都是武警押运的,后面的监考封卷、押运、拆箱入库、扫描、批改卷、录入成绩、成绩查询等一步步必须做到严丝合缝才能圆的过去,如果说是要有这个能力,我感觉靠这种关系,中国的好学校其实也能随便他挑了。


豫东散人


这件事情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下定论。

以下是我收集到的各种信息,供大家自己判断。

(1)首先是河南招生办的一封公开信。请各位自己判断。

(2)考生苏某曾经报考过北京师范大学的自主招生审核名单!并且获得通过。


(3)河南省阳光高考平台的微博内容



(4)朋友圈疯传的图片(官方微博并没有发布这条信息)


(7)答题卡信息




(8)条形码被破坏时的情况

以上就是最近关于河南考生试卷掉包的信息,如有观点可留言讨论,本人只发已有的信息,不发表任何观点。


醉卧杯中仙


这个事情我一开始是看到了一些媒体评论,第一感觉就是河南如果出现这样的事情,教育部门的官员是不是疯了。



后来,有朋友说在此之前河南曾经出过类似冒名顶替上大学这样的事情,对此事也将信将疑,因为我在高考之前就曾经发文指出高考并不能改变什么,只不过是升学的门槛。但是,对于这样人为掉包的事情,还是应该做出澄清。

然而这个事情到了下午的时候,晒出了一个考生的两个作文字迹的时候,我就倾向于是学生在有意撒谎了。原因很简单,那个字一看就是同一个人的字迹,别人怎么也不可能模仿的如此相像。



因此,我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也从先前质疑教育部门转向质疑学生。平时考5、600分,高考考2、300的现象是很常见的,考场上发挥失常也不是没有过,甚至有人越到关键时刻就越是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考砸了总得给家长一个解释吧,于是,很多学生都会去找一些客观原因来推卸自己的主观责任。关键这个事情又发生在曾经出过类似情况的河南,对于这事很敏感的家长就自然会有所反应。学生说自己的卷子可能被掉包了,那家长自然就会按照这个途径去找相关部门进行查询。



再加上,还有家长是检察官,那就更有去调查取证的能力了。所以,学生考场失常,编了个理由把家长给绕进去了。这件事情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河南教育部门的公信力太差了,以至于把一个简单的事情闹大了。


傅斯鸿


我来说一下我个人的一点见解,若有不当,敬请谅解。

之所以家长有那种认为,关键还是它们太相信了自己的孩子,或者平时就相信惯了自己的孩子,总觉得孩子平时学的不错,考的也不错,其实,作为家长的,并不一定真的完全了解孩子,只是听惯了一面之言。其实作为家长要想真正的了解孩子,最好还是平时多与孩子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联系,了解一下,那才是真正的了解孩子,真正的摸孩子的底,真的做到心中有数。

不可否认,现在的个别孩子,说谎胜过了说实话。并且说谎说的,脸不含糊,心不加跳,说的相当仿真,有时真的让人觉得,它就是在说真。

至于上面提到的答题卡被调包一事,我觉得可能性极小,或者是没有。原因是因为,近几年围绕高考问题,着实要求的特别严,也处理的特别严重,相信这一点大家都清楚,都明白,谁也不会轻易触及。况且如果是真的调包的话,调包人,外人是无能为力的,只有监考老师或高考相关人员,作为这样的人员,它们是不会拿自己的工作,去触及这个敏感的,其严重性,不说,大家也都清楚,也都明白。所以我认为,被调包的可能性极小。

在法律愈来愈健全,愈来愈完备的今天,相信有良知的人,明智的人,都不会触及这一底线。

最后我要说的是,凡事多给自己正能量,凡人也都多点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共建美好和谐,共同实现美好未来。


图手画圆


我觉得这个事情蛮戏剧性的,考生也蛮坑爹得!为啥会质疑,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可能:

一、考生自己考差了,发挥失常,但是不相信,或者觉得父母给予的期望太大了,压力大怕父母家长骂,不敢面对,所以故意找了个借口说怀疑答题卡被调包!结果父母信以为真,非得一看究竟,就这样一闹变成闹剧收场!

二、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成绩过于自信,无法接受孩子考差了的事实,于是各种怀疑,各种疑神疑鬼,觉得自己被坑了,非得探究个究竟,而孩子也认同和附和了父母的观点,刨根问底,最后也是狼狈不堪!

三、确实被掉包,确实存在监考漏洞,但这个我感觉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都经历过高考,座位的安排都是随机的,同学之间谁知道谁厉害?谁又敢冒风险?谁又有能力操作?我觉得可能性很小

但如果真有其事,那么就是出现大漏洞了被有权力的内部人员利用了,教育部门就得承担大责任了!这是是对高考公平公正的巨大挑战,是重大的教育事故,应该严厉追责!

可能整个教育界都要陷入震荡了,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希望有关不能尽快尽职尽责的调查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