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玉壺春都是,金詩紋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兩個對稱的“S”形構成,線條優美柔和。元代玉壺春瓶承襲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體形瘦長。造型除圓形外,還有八方形。釉色、紋飾華麗豐富,已從宋代的實用酒器轉變為陳設器。明代的玉壺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長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壯的趨勢,圓腹漸趨豐碩,瓶頸加長,重心下移。早期洪武時期的玉壺春瓶,還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笨的風格,外廓曲線與下腹曲線的轉折比較明顯,有些憨笨的感覺,比不上元代玉壺春瓶造型的優美與舒朗。發展到明代中期以後,玉壺春瓶的造型趨於細膩圓潤,優美流暢。明代的玉壺春瓶以青花品種最為常見。主題紋飾常常以雲龍、梅、蘭、花鳥、纏枝蓮等為主要裝飾圖案。

不是所有玉壺春都是,金詩紋玉壺春瓶

關於“玉壺春瓶”名字的來源,一般的書籍都說是因宋人的詩句“玉壺先春”而得名,也有說是因“玉壺買春”而得名,但前者僅是四個字,完整的詩句是什麼,什麼人作的,題目是什麼,都不得而知。進一步說,即便知道了這首詩的全部,但一句詩是如何與這種撇口、細頸、垂腹、圈足的器物聯繫起來的呢?也很難說清楚。“玉壺買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出處。唐代司空圖的《詩品·典雅》中有“玉壺買春 ,賞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壺買春”四字在這裡的意思是用玉壺去買“春”(“春”指酒),玉壺指玉製的壺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壺;至於這種壺的形狀是否就是現在所見的“玉壺春瓶”,二者是否能夠直接聯繫起來,均難考實;也有某種可能是後人用“玉壺買春”(或“玉壺買春”)來附會現在的玉壺春瓶,也未可知。

不是所有玉壺春都是,金詩紋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又稱玉壺賞瓶,是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形。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經濟繁榮,皇帝重視,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愛好與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製作技術高超,裝飾精細華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國陶瓷史上光耀燦爛的一頁。乾隆朝是瓷器燒造的集大成時期,也是清代景德鎮達到極盛的時代。這一朝的瓷器以豐富,多彩的品種和製作精美而著稱於世,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不是所有玉壺春都是,金詩紋玉壺春瓶

此金詩紋玉壺春瓶現存放於深圳藝拍國際藝術品展覽服務有限公司,高:14.3cm,口徑:3.8cm,腹部用工筆花鳥技法繪製雉雞,盛開的牡丹等形象,色彩繁富豔麗,形態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藝精者不能勝任的。紋飾空白處墨書題詩,是詩、書、畫合璧的彩瓷藝術珍品。這樣的瓷瓶在當時製作了幾個,呈給乾隆皇帝,乾隆將其中的一件保留下來,其餘的被砸碎。實為難得一見、不可多得的金詩紋玉壺春瓶。

不是所有玉壺春都是,金詩紋玉壺春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