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玉壶春都是,金诗纹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已从宋代的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器。明代的玉壶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长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早期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还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笨的风格,外廓曲线与下腹曲线的转折比较明显,有些憨笨的感觉,比不上元代玉壶春瓶造型的优美与舒朗。发展到明代中期以后,玉壶春瓶的造型趋于细腻圆润,优美流畅。明代的玉壶春瓶以青花品种最为常见。主题纹饰常常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主要装饰图案。

不是所有玉壶春都是,金诗纹玉壶春瓶

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一般的书籍都说是因宋人的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名,也有说是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但前者仅是四个字,完整的诗句是什么,什么人作的,题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进一步说,即便知道了这首诗的全部,但一句诗是如何与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器物联系起来的呢?也很难说清楚。“玉壶买春”四字倒是可以查得到出处。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 ,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的句子;“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玉壶指玉制的壶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至于这种壶的形状是否就是现在所见的“玉壶春瓶”,二者是否能够直接联系起来,均难考实;也有某种可能是后人用“玉壶买春”(或“玉壶买春”)来附会现在的玉壶春瓶,也未可知。

不是所有玉壶春都是,金诗纹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光耀灿烂的一页。乾隆朝是瓷器烧造的集大成时期,也是清代景德镇达到极盛的时代。这一朝的瓷器以丰富,多彩的品种和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不是所有玉壶春都是,金诗纹玉壶春瓶

此金诗纹玉壶春瓶现存放于深圳艺拍国际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高:14.3cm,口径:3.8cm,腹部用工笔花鸟技法绘制雉鸡,盛开的牡丹等形象,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是非技高艺精者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诗、书、画合璧的彩瓷艺术珍品。这样的瓷瓶在当时制作了几个,呈给乾隆皇帝,乾隆将其中的一件保留下来,其余的被砸碎。实为难得一见、不可多得的金诗纹玉壶春瓶。

不是所有玉壶春都是,金诗纹玉壶春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