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文&图/殷万民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分田到户后,很多家都在靠近村子的自留地里种上三分半亩的瓜,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

种瓜是相当费工搭时的农活,刚刚进入冬季就要把准备用来种瓜的土地预留出来,深耕一次,让冬季严寒的天气把土质冻透冻疏松,把土壤里面潜藏的害虫虫卵冻死。

一开春,人们就忙着把沤好的牲畜肥料拉倒地里,均匀的撒开,再把春节前犁过的土地深耕细靶一次,然后打垄砌畦。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随着清明节的临近,气温逐渐上升,油菜花、萝卜花和沟渠边上的蒲公英花次第开放,燕雀北还,布谷声声,时而还能听到远处小河里传来青蛙的鸣叫,

被春雨浇灌过的麦子也进入了拔节期,三三两两劳作的人们散布的田地间,吃饱喝足的牛儿伴着清脆的响鞭和牛把式的“大大咧咧”的吆喊声,在忙碌着、飞奔着,整个田野充斥着春天的气息。

这时在大棚里育好的甜瓜、西瓜幼苗需要移苗入田了,移出的瓜苗要带足“老娘土”,千万不能伤到幼苗的根,在打好的垄畦上种上幼苗,浇上透水,让根坐实。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瓜藤也慢慢变长,这期间父亲会整天顶着烈日在瓜田里忙碌着,修剪掉瓜藤上狂枝,还要给每一颗瓜苗周围补一次芝麻饼肥料,这样种出来的瓜才会又甜又大。

暑假到了,甜瓜、西瓜也都进入了成熟期,看守瓜田变成了我们这群孩子的主要差事。

每一片瓜田搭建一个像模像样的瓜棚是必不可少的,瓜棚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后半部分是用树干十字交叉外面用草栅覆盖着,主要用于遮风避雨,前半部分是一个凉棚,八根树干交叉捆绑,上面棚上树枝爬上南瓜瓤,这部分显而易见是用作避暑乘凉的。

那时候,农村没有空调,瓜棚可是最佳的消暑乘凉的好去处,无论哪个方向有风都会毫无遮拦的吹进瓜棚,南瓜藤蔓爬满凉棚,青嫩的“象鼻子”南瓜挂在瓜棚四周,微风过处,娇嫩的南瓜花在夏风中轻轻漾动,整个瓜棚弥漫着淡淡的瓜香。

在田地里劳作的人们,在瓜田里摘下一个滚圆的大西瓜,坐在瓜棚下面,用力捶开,抠出一些西瓜瓤,两手对搓一下(算是净了手),然后用力挖上一大块,塞进干渴难耐的嘴里,满嘴汁液滴答流落一地。

吃饱了,汗热也消了,大人们会到地里挑拣一些熟透的牛角蜜、三白瓜、老面头……用袋子背回家去,让在家的老人享用。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血红的夕阳滚落到西边山头上,炊烟笼罩了整个村庄,忙碌一天的人们也早早的收了工,他们在瓜田地头的沟渠里,用清澈的溪水洗漱掉一天的劳顿,天逐渐暗了下来,昏黄的灯光弥漫在村子里。

孩子们把妈妈做好的饭菜用盆盆罐罐运到瓜棚下,洗漱后的大人们并不急于吃饭,他们慢悠悠地坐在瓜棚下的竹床上,旱烟袋一明一暗,

收音机里飘出的是朝阳沟、花木兰经典唱段,伴着青蛙的鸣叫声、夏虫的低吟浅唱声,合着村头传出母亲们唤儿的叫喊声,构成了一首美妙的夏夜协奏曲。

夜深了,睡在瓜田里,看着幽邃的夜空,满天的星星,心里既新奇又紧张,听老人们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应对着世间的一个生灵,迷茫着,我在漫天的星际间找不到究竟那一颗归属于我。

遥远的天际会时不时的出现闪电,一颗流星划过夜空不知道落在了什么地方。起风了,吹动着周围黑黢黢的玉米地,玉米叶子发出沙沙的声响,会不会真的有鬼魂出没呢?

一股寒意袭来,我下意识看看四周,裹紧被子闭上眼睛,附近力叔(我的叔父)瓜棚里的鼾声让我感到了一丝安慰,慢慢地整个瓜园都进入了梦乡。

儿时的瓜是甜的,甜在了孩提时代的记忆力,如今已进入不惑之年,但那段儿时的瓜棚岁月时常出现在梦里,镌刻在心里,永远不会淡忘掉。

*作者︱殷万民:河南省.方城县环保局办公室主任,「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瓜棚岁月︱青眼有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