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收購餓了嗎、寶能入股觀致,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產業大融合的今天,任何一個細分市場的競爭,歸根到底都是資本和體系的競爭。或許在如今的餓了嗎身上,我們能看到未來的觀致,但從大的方面來說,這是資本市場演化的必然結果。

2月26日下午,有消息稱,阿里巴巴將在3個月內按照95億美元(每股0.6517美元)現金收購餓了麼全部股份。目前雙方已經簽訂了排他協議。今天下午,36氪報道稱已得到了阿里內部人士確認收購一事,只是金額還未定,網傳的95億隻是餓了嗎當前估值。

阿里收購餓了嗎、寶能入股觀致,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而關於餓了嗎現CEO張旭豪的去向依然沒有可靠消息流出,但有分析認為,從張旭豪的性格和阿里對餓了嗎的接管來看,其被迫出局的可能性很大。這讓人不禁想到了不久前被寶能入股僅三個月的觀致前CEO劉良突然離職的消息。儘管身處不同行業,但二者的命運真可以用殊途共歸來形容。

資本兇猛

資本兇猛,是市場亙古不變的道理。

搶流量的行業都燒錢,當年餓了嗎和美團大戰、滴滴和優步大戰皆是如此。據瞭解,迄今為止,餓了麼外賣平均每單補貼為1-2元錢,如此計算,一天的補貼高達上千萬元。儘管前後經歷過多輪融資,但對於處在流量增長期的餓了嗎而言,其還沒等到盈利的那一天就有些“體力不支”。

面對餓了嗎的盈利問題,張旭豪也曾含糊其辭表示:“餓了麼在很多城市已經盈利,相信只要市場再往上增長一段時間,餓了麼的盈利就可以把之前幾年投進去的錢在一年內賺回來。”

之所以說二者殊途共歸,原因就在於此,觀致也是被資金問題牽著鼻子走。自20007年成立至今,觀致就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最高時曾達到2016年的60億左右,這迫使觀致不得不採取縮減開支、降低成本等一系列舉措來節源開流。

無奈之下,二者只能選擇資本進入,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能夠被收購或者入股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餓了嗎和觀致也絕非等閒之輩。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的外賣市場中,餓了麼佔41.7%,美團外賣佔41%,百度外賣佔13.2%。餓了麼覆蓋全國2000個城市,加盟餐廳130萬家,用戶量達2.6億。去年第4季度“餓了麼+百度外賣”的市場交易份額佔比達49.8%。

不僅如此,餓了嗎旗下的蜂鳥眾包,擁有全國最龐大的末端配送體系。最新數據顯示,蜂鳥日均配送訂單已達450萬單,服務覆蓋1200多個大中小城市,已合作商戶數100 萬家,騎手人數300萬人。這些都將為阿里旗下的新零售業務充分利用。

同樣,作為中國首個高端品牌的先行者,儘管銷量不盡人意,但觀致多年來在技術上的積累卻是有口皆碑,它有著很好的基礎架構。

近幾年的《汽車之家》新車質量排名中,觀致連續多年取得中國品牌第一名;尤為值得稱道的是,觀致5 SUV在緊湊型SUV中排在第一。這一切都源於觀致大手筆的研發投入。然而銷量上的不盡人意,讓觀致走得步履維艱。無奈之下,觀致不得不引入外來資本。去年12月,寶能用33.15億元獲得了觀致51%的股份。至此,觀致的股比結構變為寶能51%、奇瑞25%、以色列集團24%,寶能獲得了觀致的絕對控股權。

阿里收購餓了嗎、寶能入股觀致,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而在寶能入股觀致前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觀致前CEO劉良就閃電離職,而不少業內人士分析,此事或與寶能的進入有關。如今同樣讓張旭豪憂心的是餓了嗎併入阿里之後顯然不能獨立運營,他個人的去留問題也同樣是迷,並且據知情人士透露,其被迫出局的可能性很大。資本兇猛,可見一斑。

身不由己

餓了嗎成立於2008年,其創立之初定位於垂直領域的外賣配送行業。而時至今日,關於餓了嗎的定位,卻是生活周邊服務。這其中有市場拓展的因素存在,自然也少不了投資人的意願。

早在2016年,阿里巴巴聯合螞蟻金服向餓了麼總計完成了12.5億美元的投資,阿里巴巴出資9億美元,螞蟻金服出資3.5億美元,佔股27.7%,成為餓了嗎第一大股東。次年,阿里追加了對餓了嗎的投資,彼時其股比達到33%,已超過張旭豪等四位創始人的股比,網傳張旭豪的個人股份不足2%,話語權逐漸喪失。早前就有媒體預測阿里投資餓了麼之後,會將其接入支付寶入口,很可能會像整合UC、高德那樣一步步消化餓了麼。如今這一切都在預料之內按部就班的進行著。蠶食鯨吞也被稱為阿里的慣用伎倆。

阿里一直玩的是生態閉環概念,阿里內部人士回應36氪稱,收購餓了嗎之後,餓了嗎將併入阿里CEO張勇,充當基礎零售設施的作用。

阿里收購餓了嗎、寶能入股觀致,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此前美團CEO王興一直不願阿里融入的原因就在於此,不願被“收編”,相當獨立軍,這也是其最終選擇牽手騰訊的原因所在,由此也能看出阿里系和騰訊系截然不同的思路,阿里走的是蘋果的閉環體系,我給你錢,我帶你玩;而騰訊玩的是安卓的開放平臺,我給你平臺,你自己玩。

而張旭豪的性格剛猛、凌厲,他一直強調餓了嗎的獨立自主,如今阿里收購餓了嗎之後,顯然很多事情不能如其所願。

同樣,觀致最初的定位是中國新高端,而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其開始連連調整,但始終沒有摒棄高端標籤,寶能入股之後,前後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觀致前CEO劉良閃電離職,隨後不久,車界奇才李峰火線加盟,擔任寶能常務副總裁和觀致CEO。

更早之前,觀致確立了其新能源+燃油車並舉的“兩棲戰略”。而目前觀致的燃油車銷量並不樂觀,那麼向有“野蠻人”著稱的寶能介入之後,觀致還能堅持自我嗎?

阿里收購餓了嗎、寶能入股觀致,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萬寶之戰”歸根到底就是在爭奪萬科的控制權,王石不希望寶能系介入的原因就是忌憚寶能對萬科的過多幹預。如今劉良的閃電離職不免讓外界多了幾分遐想,未來的觀致是否還有更大的變革正在悄然展開。

對於餓了麼和觀致而言,資本強勢進入的背後,更多的恐怕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

為人作嫁

從大的市場格局來看,餓了嗎和觀致都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背後是阿里和寶能對於未來產業體系的滲透。

馬雲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講到,未來沒有電子商務的概念,只有新零售。阿里內部人士回應稱,阿里收購餓了嗎之後會將其完全接入自家新零售體系。屆時,阿里將形成盒馬、口碑、餓了嗎“三公里生活圈”佈局,新零售體系進一步完善。

阿里對餓了嗎收購落地之後,餓了嗎和美團的明戰告一段落,阿里和騰訊的對壘正式落位。餓了嗎耕耘多年的市場只是為阿里完善新零售體系貢獻了一步棋。阿里資本進入之後,留給張旭豪團隊的只有三條路可走,一是如UC俞永福一樣,併入阿里系大軍;二如優酷古永鏘一樣功成身退;三是套現一筆資金,轉投美團,再戰江湖。但不管哪種方式,餓了嗎都逃不脫為人作嫁的命運。

同樣,在汽車行業也有這樣一個盡人皆知的趨勢,未來沒有絕對的汽車廠商,所有的汽車廠商都是移動出行服務商。

目前包括奔馳、寶馬在內的世界巨頭企業都在紛紛往移動出行領域轉型,那麼在未來汽車電動化趨勢的協同下,電動出行的移動服務型企業才是未來的主角。

寶能集團旗下包括物業開發、金融、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民生產業等五大板塊,未來汽車新出行的方向必然向各個方面滲透,此外,寶能旗下還包括共享汽車、網聯車、租賃車等業務,而連接這些業務的紐帶只有汽車,所以寶能接手觀致或許並非單純為了造車,而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產業體系,背後還有更大的算盤。

車哥們瞭解到,去年10月,寶能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在杭州富陽落戶;同年11月,寶能集團與昆明市政府、滇中新區管委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其中包括擬在昆明經開區和空港經濟區,建設50萬輛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對於沒有整車項目的寶能而言,這些項目也只能被觀致消化。

阿里收購餓了嗎、寶能入股觀致,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根據姚振華落腳點後市場的規劃,再結合目前寶能的汽車後市場產業鏈基本都是圍繞新能源展開推理,未來觀致的“兩棲戰略”是否完全轉變為新能源戰略尚不得而知,但觀致移動出行的策略恐怕已經在觀致內部悄然展開。

堅持了多年的獨立高端之後,觀致終究還是成了寶能的產業一環。一直強調著獨立運營,餓了嗎最終還是成了阿里的馬前卒。一個是新零售,一個是新出行,在市場和資本面前,沒有理想,只有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