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我们是认真的

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发声,通过写作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当发声渠道越来越丰富时,我们却发现,写作能力成了稀缺的能力。公众号“伯凡时间”发表了一篇书评,介绍了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的新书《风格感觉:21世纪写作指南》。文章中分享了提高写作能力的两个建议。

写作我们是认真的

首先,先成为好读者是成为好作者的起点。史蒂芬·平克在书中说:“在阅读中发现、欣赏,并对好作品进行逆向(拆解)工程,破解它们好在何处。”阅读中的“感觉”就是能与精巧句子产生共鸣的理解力。好的写作建立在对文字的审美基础上,要让阅读优秀文字变成一种趣味。趣味是大量输入的结果,人们很难给“什么是好的”与“什么是坏的”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只要你一接触,就能够分辨出孰优孰劣。如果一个人没有建立起瞬间辨别文章品质的能力,那么他就很难写出好内容。

写作我们是认真的

其次,写作还有一项必须要建立起的能力,就是表达的逻辑性。文章认为,说和写都包含着“表达”与“章法”两层含义。我们在听或者读一段话的时候觉得别扭,问题并不出在某个具体的字词上,而是字词背后的章法让我们觉得不舒服。现在说到提升写作能力,大家关注的多是外在表达层面,朝着辞藻华丽的目标前进,最后导致很多华而不实的文章出现。其实,表达背后的“章法” 的重要性往往被忽略,学习写作的人很少在“逻辑性”上下功夫。

写作我们是认真的

关注脑游记

史蒂芬·平克在书中也提到:“写作是将网状的、树状的思维进行线状表达。我们头脑中的思维总是离散、跳跃的,会同时涌上很多的念头,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混乱不堪。就像是剧场散场一样,所有人都朝出口走去,但没有人维护秩序,这容易导致堵塞。”网状的思维必须经过“逻辑的关口”,这要求我们对大脑中的混乱思绪进行管理,让那些离散的观念列成一队,有序地流出。这个过程并不是谁教一句口诀,然后默念几遍就能学会的,它需要长期的磨炼中逐渐掌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