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大腸切除了一部份,日後的營養狀態會不會變得很差?

我的朋友罹患大腸直腸癌,醫生建議開刀切除癌變部位。但是讓我不解的是為什麼他要先做幾個月的化學治療呢?我的理解化療有很多副作用,一旦開始化療後,病人食慾差,營養狀態就會跟著變得很差。開刀之前體力就不好了,沒有體力,開刀不就更危險嗎?

我想請問醫生,化學治療在手術之前進行,與手術之後才進行,兩者有什麼差別?哪一種才有益於病人呢?

大腸直腸癌雖然是以手術為主,但是因為直腸癌位置低,腫瘤位於骨盆腔的關係,若非早期,已到局部晚期的病人,醫生會先給予手術前的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等的輔助治療,讓腫瘤縮小後再行開刀手術。也由於直腸癌的複發率相當高,大約有30 %的病人在手術後會產生骨盆腔內局部復發,常常因而導致病人極大的痛苦以及醫生治療上的憂心。

手術後,大腸切除了一部份,日後的營養狀態會不會變得很差?

圖片編號:P12149

臨床上,對於惡性腫瘤的手術,醫學上的專業考量,醫生要切除的,不只是腫瘤而已;除了腫瘤以外,還有它可能擴散的地方,包括淋巴結、血管,都要一併清除乾淨。

尤其對第二、三期的直腸癌,若病人身體狀況許可,完整地接受化療合併電療後再做切除手術是國內外公認最有效的治療;對可開刀切除的大腸癌患者,若局部侵犯較深或有淋巴結轉移,手術後再依病理期別,給予不同程度的輔助性化學治療,用來消滅那些殘存的,肉眼看不見的少量癌瘤細胞。

手術後,大腸切除了一部份,日後的營養狀態會不會變得很差?

圖片編號:P10880

同時因為直腸癌腫瘤的位置太接近肛門,手術之前,醫生已先就保留病人肛門及其功能而與醫療團隊多方費心。所以若在手術前同步給予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不僅縮小腫瘤,增加完全清除率,也能保留肛門並且減少複發率,又能提高病人存活率,權衡利弊,是較有利於病人的。

癌症治療是一場長期抗戰,愈完整的治療常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考量。臨床上在做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治療之前,醫生都會和病人先溝通,讓病人瞭解先讓腫瘤萎縮、防止癌細胞擴散對病人的好處,再和病人討論後續的療法。

為讓病人及讀者瞭解:手術前化學治療與手術後化學治療的各有優點,茲以圖表簡說如下:

手術後,大腸切除了一部份,日後的營養狀態會不會變得很差?

在此請大家不要擔心,醫生會選擇對病人最安全方便的化學藥物處方,也會讓手術前的放射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的副作用減至最低也比手術後再做放射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的副作用為小,何況放射治療本身並不會引起疼痛。

手術後,大腸切除了一部份,日後的營養狀態會不會變得很差?

根據臨床報告,放射治療開始的3 至5 周,約有少數病患可能會引起短暫但是可以恢復的輕微症狀,如:腹瀉、頻尿及照射患部的皮膚有些幹癢黑,此外,一些病患因合併化學藥物治療會有嘔吐症狀,但是症狀較之其他如胃癌、乳癌等的患者為輕,同時這些症狀在放射治療結束1 至2 周就可以復原了。

同時也還要跟大家建立一個新觀念:即使放射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有副作用,仍要平緩心情,努力加餐飯,不要害怕,有任何疑慮請多諮詢癌症資源中心的護理師、營養師,不可以讓自己營養失調。

至於手術後,大腸切除了一部份,日後的營養狀態會不會變得很差?

大腸主要的功能是水份吸收,所以大腸切除的手術過後,可能水份的吸收沒有那麼好,大便的質地會比較稀軟一些,但是基本上不會影響養份的吸收。病人要自我建設,讓自己儘量恢復正常生活,注意均衡營養、培養良好習慣,適當運動。

手術後的病人也須要定期追蹤,若有臨床症狀或生活品質上的影響,儘快回醫院複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