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背锅子是什么美食?

神經病LY_


中国美食博大精深、种类繁多,但每个地方都有那么几种非常有特色的食物,它可能只属于这一个小小的地方,也可能已经声名远播,知道它的人也许并不多,但人们提起它满满的都是回忆,同一地方或同一时代的人,通过某种特别的食物来在茫茫人海中“认亲”,听见这种食物熟悉的名字,便倍感激动,闻见这种食物的味道,便倍觉亲切。

呼和浩特的背锅子,就是这样一种食物。呼和浩特的背锅子其实就是一种老式的焙子,或者说是大干烙饼。焙子是呼和浩特的传统食物,背锅子是当地人的一种叫法,样子似焙子,做法如烙饼,背锅子介于两者之间。

背锅子名称来自于它的形状,从前人们在大锅里烙制这种面点,烙熟的饼的形状就像一口小铁锅,所以就俗称背锅子了。

它和普通的焙子有点不同,比普通焙子的厚度略微薄些,背锅子用的是纯水和面,只是在烙制的时候在上下两面刷点油,并用刀刃划刻出许多小的棱形,而普通焙子用胡油和面。

背锅子的做法:

首先准备好中筋面粉、鸡蛋、胡麻油、牛奶(牛奶可用水替代,其他均不可替代,因为换了东西就不叫背锅子啦)、盐、小苏打(面粉小苏打比例不超过100;1)

其次,将准备好的材料放进一个盆里,和面(面和均匀即可,不需要和成光滑的面团,不能醒面,和好擀开就烙)

再次,用刀在饼上画菱形格,放入电饼铛(不放油)烙至黄色即可,火候自己掌握。

最后,烙好的背锅子就可以吃啦,外黄内白,酥酥松软,回味无穷。


新华融媒新消费


“背锅子”可不是“背黑锅”。在内蒙古,“背锅子”是一种传统的面点,其实就是一种饼,由于其用大锅烙制,且其形状就像一口小铁锅,所以就俗称背锅子。对于80后以往的人来讲,这是一种记忆深刻的食物。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吃父亲做的“背锅子”。其实就是用普通的水和面和制而成。擀成饼的样子,再在上下两面刷点油。并用刀刃在一面,划刻出棱形状。

别小看这步工序,能用大锅烤制而成后,外黄内白,外脆里酥。沿着刀痕掰下一块,酥脆松软,回味无穷,仿佛能感受到自家大铁锅的刚烈,以及父亲的那种暖暖的爱意。

在呼和浩特市,很多人会在吃羊杂碎的时候,吃“背锅子”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吃法。

喜欢的朋友可以在自己家做一下。

有些网友分享的“背锅子”的做法是:在面粉里加入小苏打,白糖(看个人喜好适量添加),素油五汤勺,用牛奶和面。擀成圆形,放入利仁电饼铛按下大饼键,等响了之后反面,撒上芝麻,再次响后就可以出锅。

还有的网友分享的用电饼铛的做法:需要中筋面粉、鸡蛋、胡麻油、牛奶、盐、小苏打、面粉和小苏打比例不超过100:1。先把所有材料倒盆里,和面,和成圆的,再擀成稍厚的圆饼,用刀在饼上画菱形格,放入电饼铛,烙,电饼铛不需要放油,上下火烙到上色即可,火候随喜好,自己掌握,很好熟。


正北方网


呼和浩特,塞外名城。

景色怡人,美食遍地。

办公or旅行,若来青城,美食勿错过。

焙子、点心:

小编吃过最好吃就是祥河北巷往里走一百米的一家清真杨老大焙子铺,我就爱吃咸味的,这家的咸焙子,酥酥的,似乎很舍得放油,所以很好吃,干啃也不觉得噎。糖麻叶也不错,麻叶重点在用的糖好不好,不然吃起来味就变了。还有一家就是将军衙署对面,小巷子里的一家焙子铺,咸焙子能尝出胡麻油味儿,咸油旋儿也不错。说起焙子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召,现在搬到滨江花园斜对面的庆春园,真正的老店啊,似乎已经易主了,所以烧麦不再经典,他家的槽子糕曾经好吃到不行,奶油味很浓,而现在已经很久没去过了,不知道口味变了没有,是否还有这样的点心了。另外,女性朋友们去尝尝新万达广场站亭甜甜圈吧(最近在海亮也开了店),小编甜甜圈吃的少,所以觉得这家的甜甜圈超好吃,样子甜美可爱,不过吃多了肯定是有点腻的。倒是很适合和三两知己来个温馨的下午茶,喝喝咖啡、奶茶,品品甜圈,吃吃冰激凌。其次,可以尝试下意林的乳酪杯、奶酪布丁和焦糖布丁都不错,滑嫩嫩的,让要减肥的我倍感罪恶,又停不了嘴啊!要说蛋挞还是肯德基的好吃,最好是原味的,其他的太甜腻。

烧麦

最开始品尝的自然是奶茶,“格日勒阿妈”是当地具代表性的奶茶店,配上小食,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黄油饼和黄油果味道相似,表现形式不同,美味是同样的。

还有很多好的店,一时想不起来了,现在的食品安全性让人很不放心,似乎什么都不能吃了。不过,有一位化学专家说了,当下吃不死就吃吧。我同意这点。吃呗,人生何其乐也!能吃是福啊~


达哥美食


对于“背锅子”我觉得我很有发言权呐,因为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吃这种食物,同时我妈烙的“背锅子”又非常好吃,所以我对这种食物还是很有感的。小面我们就说一下呼市的“背锅子”吧。



第一 什么是背锅子

“背锅子”是呼和浩特市的方言叫法,其他地方应该叫锅盔吧。为什么叫背锅子呢?就是因为它的做法而来,把和好的面,擀成一个厚厚的大圆饼(有点披萨的意思,不过比披萨要厚),拿刀把面皮划上菱形,这样它烙出来的饼就更酥脆。拿手掌托住往锅里一甩紧紧的贴在锅上,所以叫它“背锅子”,经过长时间的烙制,背锅子出锅了,外皮酥脆加点硬,内瓤软糯香甜,面香味十足。



第二 日常生活中的背锅子

小时候家里常吃背锅子,感觉背锅子在农村人的餐桌上就像城市人的面包一样吧。不可或缺,搭配稀粥,炒面糊,再简单点的就着一杯白开水也能解决一顿早餐。农忙的时候家里提前多烙点,出地的时候带出去吃。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食品的丰富,人们自己做的相对少了,更多的是吃一些工业食品,或是专门卖的面点。这样现在有很多人可能对这个也不太了解了。



最后 现在只要我跟朋友们去西北菜馆吃饭,他们都知道,提前就会给我点半分“背锅子”,虽然现在了解知道背锅子的人可能不太多,但它是一种记忆中的味道,这一点很难忘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