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軼話》(一):譚鑫培趣聞三則

今日推送之《<梨園軼話>(一):譚鑫培趣聞三則》錄自《梨園軼話》第一冊,作者唐友詩。此書為1938年出版,共兩冊,為研究民國時期梨園軼聞之珍貴史料,我們將分期連載推送。

十二年連外 ——

譚鑫培造成劇界宗師

蝦米居拜老師不護己短

二進宮開玩笑成為美談

 

 譚鑫培是劇界宗師,人人皆知,不必再來說他唱的怎樣好,做的如何強,自要凡是聽過譚戲的,和報紙上看過戲評的,沒有不知道譚老闆的藝術的。但是他因為什麼有這樣的成功呢?知道的固然不少,但據我想不知道的恐怕還多,所以藉此機會不得不來談談。

《梨園軼話》(一):譚鑫培趣聞三則

譚鑫培之便裝照

 

 聽說老譚從先在北京戲園演戲,也是由開場就唱的一個平常角色,後來有一點名聲,才唱倒第二或倒第三。彼時後臺管事人有殷某者,對待老譚毫不客氣,說句俗話,每天總要「給雙小鞋兒穿」,老譚初時並不介意,最後實在無法忍受下去,於是毅然的離開了故鄉北京。

出走連外

 

 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到老譚的出走,當然是有無限的難過,其實不然,老譚跑到連外埋頭苦幹,足足的幹了一十二年,公然將藝術練成,凡戲中角色均能扮演,生旦淨末醜無一不能。這個消息傳到北京之後,一般組織戲班的人,不免耳鼓常鳴,流涎千尺,就請人用重金將譚接回,可是這一次譚叫天的大名竟由五里霧中一躍而出,撥雲見天了。

 

 老譚到北京後,一般聆劇家,再聽老譚,好像又換了一個人。於是紛紛談論。後據老譚語人云:「人做什麼事要有恆心,功夫並不虧人,我(老譚自稱)之成功,皆在殷某之激刺耳,設若在北京一味敷衍,只有平平常常而已,自到連外,忍苦耐勞,凡劇中他人不愛演者,我皆替之,遇不會時,即向人請教,如是者已有十二年之久,再加私下用功,始得今日之成績」云云。

《梨園軼話》(一):譚鑫培趣聞三則

譚鑫培、楊小樓之《陽平關》 

大呼倒好 

 老譚過人之處甚多,昔日阜城門外南河沿有阜成茶園,凡京中角色多不愛前往演唱,因該園聽戲者,大都滿腹西皮二簧,稍微聽出毛病,必以倒好待之。一日老譚在該園與李順亭演「戰長沙」,譚飾黃忠,下場時照例耍大刀,譚收式時先將刀迎面拖過,復又橫刀折回,時臺下有一顧客大呼倒好,並謂「馬頭掉了」老譚以該人對戲知識必強,散戲後即請該人赴蝦米居便酌,晤面時即以老師呼之,該人遂將喊倒好之原因說破,謂騎馬耍刀,迎面拖過應仍平舉折回,若由下面折刀,馬頭豈不被己砍掉乎?老譚得聆教言,喜之不盡。

《梨園軼話》(一):譚鑫培趣聞三則

金秀山之《忠孝全》 

機警神速 

 譚對戲劇實可稱為博學多能,一日與金秀山演二進宮,金擬與譚開玩笑,二人封口唱至原板最緊湊處,胡琴過門僅「等跟等」三字,金應唱:「前面走的是開國將」,譚應接:「後面跟隨兵部侍郎」,金乃改唱:「開國將帶領著兵部侍郎」,意使老譚於倉促之間無法接唱。彼時觀眾皆已聽出,孰不替譚捏把汗也,而老譚竟從容接唱:「學生跟隨前往」,詞句簡短,腔調反倒好聽,觀眾喝采不絕,後有不知其中原故者,鹹謂定系二人作鬼也。

(《梨園軼話》第一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