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的一個朋友在接受了專業的心理諮詢之後,被診斷為輕度抑鬱症,需要配合藥物治療。
朋友倒不像一個真的抑鬱症患者,還會來找小編吐槽,他說吃完藥總是不由自主就笑起來,哪怕壓根沒什麼值得高興的事,大夫告訴他是因為藥物使大腦分泌多巴胺導致的,可他覺得自己這症狀怎麼跟吸毒的那麼像……
據不完全統計,由於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生活緊張度徒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同程度患有心理疾病,像很多人掛在嘴邊的“強迫症”,其實就是壓力過大後產生心理疾病的表現之一。
而除此之外,似乎還有一種不為大家重視,但更普遍的心理“問題”在侵蝕著年輕人的生活——沒錯,就是成天發朋友圈了!
最近有網友在知乎上提問,“有什麼行為雖然是被社會接受的但實際上有點神經質”的?得到最多讚的回答將矛頭指向了在社交媒體上的過度自我展現。
或許你總有生活細節和經歷的所有事情都傳到社交媒體上讓好友“享受”的衝動——呃……這確實挺神經質的,而且你自己心裡也明白,其實你只是想讓別人羨慕你。
更糟糕的是,如果你有孩子的話,很可能孩子做的一丁點小事都會被你發到網上去,而你經常會絲毫不顧及小孩兒的隱私。
當然,並不是說在網上曬娃不對,但很多家長所發的孩子照片實際上已經侵犯了孩子的隱私,只不過孩子不知道,家長沒覺得罷了。比如,發一些你孩子生日派對的照片或者踢足球的日常,完全沒問題!但是發他在浴缸裡的裸體照……這年頭戀童癖問題夠嚴重了!就別多給他們機會了吧!
當然,有過度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就有自願戒掉社交媒體的人。同樣有人在知乎上問過,是什麼樣的動力才讓網友決定戒掉社交網絡呢?
下面有一段回答:
有天我坐著,在微信上不停刷著朋友圈,裡面95%的東西都是我不關心的自拍和標題黨文,以及好友在下面不斷@其他人的表情包。
那一刻我突然意識到,成天發東西向那些你壓根兒不認識的人證明你過得多開心,簡直有病!我的朋友平時都是直接聯繫我,而那些僅僅是認識的人很可能已經自動把我從交際圈剔除了。
我的社交關係都是有意義的,也有它自然的起伏變化。與人交談可以讓我學到有意思的東西,朋友們也會給我講故事和新聞。那些生活裡沒有真正的談話交流的人,真無法想象他們的生活得多麼空虛啊!
其實小編也對這位仁兄的遭遇感同身受。最近,身邊兩個好朋友不約而同出現了“社交媒體倦怠”,他們不發或者是停用朋友圈,要不就設置一定時間段可見。
小編問起原因,其中一個表示:微信裡面人太多,分組很累,每次發之前都要花很多精力去思考,糾結這一條是不是有品位,是不是有價值,合不合適讓人看到……
另一個則表示:哪怕分了組,有時候被人識破了分組也挺尷尬的,而且新加的好友經常忘了分組,這麼多煩惱加在一起,還不如干脆就選擇隱身。
最重要的是,兩個朋友不約而同的表示,自從戒除社交媒體之後,生活清淨了很多,沒有那麼些無謂的煩惱,自己的時間變多了,生活也開始充實完滿。
誠然,你的微信好友數不斷增長、微信社交逐漸泛化,勢必引起交往疲勞;另外,朋友圈私人領域的公共化也導致“停用朋友圈”“不發朋友圈”等行為慢慢流行起來,社交媒體侵蝕生活的問題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所以,今天點了幾次右上角的小紅點啊?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到各大手機應用平臺下載漲知識APP。
閱讀更多 漲知識百科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