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一叶梧桐一报秋,

稻花田里话丰收。

踩着盛夏的末梢,不经意间就进入了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3 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秋,七月节。 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秋金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而且还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物候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习俗

【啃秋】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啃秋,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晒秋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秋忙会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

秋收互助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

贴秋膘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秋社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于汉代,后世将秋社定在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此时收获已毕,官府与民间皆于此日祭神答谢。

养生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中国南方立秋之时还是夏暑之时,由于台风雨季渐去,气温更酷热,因而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也被称为“长夏”。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诗词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 秋

唐·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赏析:“流火”代指农历七月,仍然是较热的月份。“商飙”代指秋风。从立秋日开始转变,暑热渐退,秋风开始蠢蠢欲动;云际天空开始收敛夏日的色调,树叶间秋声已动。一句话,秋天的脚步近了!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新 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赏析:立秋之日到了,不免惊喜三伏天慢慢要结束了,早起看晨露、朝霞,感觉有点冷意,傍晚看云层遮盖山峰,景色更加奇美;田垄上禾稼已经半熟,田野远处绿草显出微微衰枯之意;还好有清朗皎洁的秋辉,我们要安守仁德,不要产生悲伤的情绪。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城中晚夏思山

唐·齐己

葛衣沾汗功虽健,纸扇摇风力甚卑。

苦热恨无行脚处,微凉喜到立秋时。

竹轩静看蜘蛛挂,莎径闲听蟋蟀移。

天外有山归即是,岂同游子暮何之。

赏析:一路行走,葛衣上沾满了汗液,感觉自己脚力还健,但是用纸扇给自己扇风却知道自己力气小了。一直遗憾因为暑热无处散步,因此对立秋时的微凉感到欣喜,在竹轩中静静地看蜘蛛挂网,到长有莎草的小路上听蟋蟀搬家,天外之山是我的归宿,难道会像游子一样到了傍晚不知落脚何处?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赏析:簟席上的荻草竹条在夜露下显得清凉,手中蒲葵做的风扇轻摇,自从与好友分别,又听到秋蝉嘶鸣,立秋日凉风乍起,在清闲的环境中别有幽情,移灯时看到栖息的鹤鸟,隔着竹林听到笙乐传来,喝上两杯夜茶,吟咏几句秋诗,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里之外的长洲城!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日

唐·司空曙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

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

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

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

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

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赏析:节气到了立秋,萧条的秋天从此开始,莲花虽盛也有了凋谢的气象,柳叶虽在也有了稀疏的面貌;朗朗秋日少了云层环绕,风雨减少只留下清风徐徐;卷起珠帘,凉风暗度;偶尔运扇,暑气渐无;青草静默,燕子翻飞天空;河水澄净,鱼儿时时露头。如今我官务轻松,写诗一首以助兴。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赏析:身外万事都已成空,在镜中看到生涯茫茫无果,只有斑白的两鬓,还要面对明日秋风,禁不住黯然神伤。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 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赏析:夜色转凉,出窝不久的乌鸦好像已经耐不住寒意,啼叫着飞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里。夜寂静下来,枕边吹来一阵一阵清新的凉风,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搧动。从睡梦中起身,来到寂静的院子里,沉睡中依稀感觉到的秋声却是无处可寻,只见明媚的月色下,满阶的梧桐落叶。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宣府逢立秋

清·计东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风自长城落,天连大漠宽。

摩霄羡鹰隼,健翮尔飞搏。

赏析:爽朗的秋天气象是我所喜爱的,只是边塞的寒气来得太早,早就习惯了在三伏天披上皮衣,夜里五更盖着被子入睡,风从长城那边吹来,天空连着大漠显得宽阔,羡慕那些翱翔天际的鹰隼,它们挥动强健的双翼,搏击长空。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秋夜雨·和韵刘制几

立秋夜观月,喜雨

宋·吴潜

不嫌天上云遮月,

雨来正是双绝。

雷公驱电母,

尽收卷、十分袢热。

三更又报初秋了,

少待他、西风凄冽。

灵司话头莫说,

且唱饮、刘郎一阕。

赏析:不讨厌天上的月亮被云彩遮掩,有雨来那就更好,雷雨之中,燥热就会被席卷一空。立秋已到,很快就会西风凛冽,星转物移、悲秋伤景的话儿就不要说了,咱们且饮酒作乐,听一曲刘郎艳曲!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思佳客·立秋前一日西湖

宋·高观国

不肯楼边著画船,载将诗酒入风烟。

浪花溅白疑飞鹭,荷芰藏红似小莲。

醒醉梦,唤吟仙。先秋一叶莫惊蝉。

白云乡里温柔远,结得清凉世界缘。

赏析:不愿将船儿停靠在楼边,咱们诗酒载船,去水上风烟之中,飞溅的浪花看上去好像飞起的白鹭,出水莲花透着红晕好像红颜。醉梦半醒中,诗客仙人。希望那临近立秋日的落叶不要惊动了鸣蝉,白云乡里的温柔离我们尚远,先来结得这清凉世界的缘分。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到了

愿你在舒朗清新的秋意中

品尝禾黍盈满的喜悦

收获继续前行的力量

推荐:《2018年日历:把日子过成诗》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作者]王迩晓 [出品]新华先锋

181幅传世字画,184首隽永古诗

让每一天,如诗如画


©内容简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学宝库,其中的名篇佳句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已经成为我们的文化根脉,融入了国人的日常生活。《把日子过成诗—2018年日历》按照节气、物候、风俗……选取相关古诗,并选配中国历代绘画,读者可以在读诗赏画中,具体而微地体会诗之美,把日子过成诗。

©作者简介:王迩晓,国学爱好者、古诗词爱好者,沉醉于古典诗词或婉转低徊,或豪情比天,或去国怀乡的广博世界不可自拔,长期致力于推广国学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学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攻读古典文献学,后进入出版社工作,参与编译多部国学经典著作。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 互 动 时 间 #

立秋日,你的家乡有什么习俗?

今日立秋: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