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益生菌有效地改善了孩子上火便祕的情況,但長期吃會有依賴嗎,對孩子身體有沒傷害?

哪怕笑得再大聲


益生菌的好處確實非常多,比如緩解乳糖不耐受,預防和改善便秘、腹瀉、消化不良等,能調整、改變腸道菌群,幫助人體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等。


正是因為益生菌的好處這麼多,才讓很多家長不由自主地愛上並迷戀上它,但是對於正常發育中的健康孩子來說,並不能有事沒事吃一點。

1. 長期服用容易形成依賴性。孩子體內本身就有健康、正常的益生菌群,如果長期、過度服用,會導致腸道失去自身繁殖有益菌的能力,從而靠長期額外口服益生菌來維持身體的健康狀態。


2. 成為孕育超級病菌的新溫床。很多乳酸菌對抗生素有多重抗藥性,通過與病原菌的接觸,有益菌自身的耐藥性也會傳遞給病原菌,致使病原菌成為超級病菌,一旦感染很可能無藥可醫。

3. 孩子有自己平衡和諧的益生菌群,如果長期服用益生菌會打亂原有菌群的平衡。

因此,不建議健康寶寶常規服用益生菌。


其實母乳中本身含有雙歧因子,雙歧因子在低聚糖作用下,生成雙歧桿菌或乳酸桿菌,雙歧桿菌不但定植於大腸內,而且能夠迅速繁殖起來,這些益生菌能起到制約致病菌的作用。因此

能夠母乳的儘量多母乳,通過母乳獲得健康的益生菌。


其次,一歲以後的寶寶可以少量喝酸奶,兩歲以後可以每天喝一支,酸奶中的益生菌能起到保健作用,對身體有一定好處。建議選擇低溫冷藏的酸奶。

當然輔食多樣化,也能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繁殖和發展,調節腸道菌群平衡。

總歸一句話,益生菌雖好,但不是補藥,更不是萬能藥,不能長期服用。

祝寶寶健康。


佳佳媽媽聊育兒


益生菌其實就是一大類對於人體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包括腸道、生殖道、呼吸道等處,大眾而言說得最多得目前學術領域研究的熱點都是腸道微生態平衡(微生物),它們與人體共生,並且其本身或其產物對人體健康有益(改善人體微生態平衡)。包括: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等,它們也常常用於酸奶製作的菌種。

目前也有很多進入處方藥序列、保健品序列的產品,而許多臨床醫師或營養師也在建議一些適應人群使用,也有許多大眾自行購買使用。

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益生菌產品實際的主要作用是用於調節腸道菌群(微生態)的一種藥品或保健品,關於益生菌產品個人有以下建議:

1.不建議長期使用

如果確實明確發生了腸道菌群失調,如服用了抗菌素、飲食結構不當引起了腹瀉腹脹等不適時可以短期應用,但如果長期使用外源性菌群去平衡腸道菌群,則其本身的腸道微生態平衡將被打破,而無法自行建立平衡狀態而依賴外源性的菌群去平衡,一旦停用則很容易發生腸道菌群失調(微生態失衡)。

2.使用時建議加用益生元或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當服用益生菌後,其活菌進入腸道短期內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但其“食物”為膳食纖維(可溶性膳食纖維如果膠、植物膠等等)以及益生元(如異麥芽低聚糖等),腸中微生物可酵解可溶性膳食纖維及益生元並繁殖,若不提供其“食物”這些有益菌群很快會死亡而失去調節腸道菌群的功能;

故在服用益生菌產品使應當注意適當增加如蘋果、香蕉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並同時使用益生元產品。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才疏學淺,如有不足,望批評指正】


小醫生陳鵬


在我與家長的接觸中,發現一些家長非常喜歡給孩子吃益生菌製劑,不管是孩子不愛吃飯、積食,還是腹瀉、便秘、過敏性疾患,甚至體弱多病也要吃益生菌來增加抵抗力。益生菌幾乎成了逢病必用、包治百病、無病強身的靈丹妙藥。除了商家的大力宣傳以外,一些醫生也頻頻地向家長推薦益生菌製劑,使得家長走入濫用益生菌的誤區。

為了回答樓主這個問題並讓更多的朋友認識益生菌,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益生菌的作用以及什麼樣的人才需要吃益生菌。

1、益生菌可以維護腸道菌群平衡

2、預防便秘

益生菌在腸道內的大量繁衍可保持腸內PH值穩定,促進新陳代謝和B族維生素的合成,並幫助腸道蠕動,提高食物的分解吸收率,幫助消化吸收、使排便暢通。

4、提高免疫力

益生菌能夠定植於腸道粘膜、細胞之間形成生物屏障,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植,起著佔位、爭奪營養、互利共生或拮抗作用。

以上4條可以說益生菌的作用還是很多的,但是我們人體是一個可以自己生產益生菌的大工廠,吃進的食物經過腸道消化、分解和發酵,可產生大量的益生菌群,這是人類腸道與生俱來的生理功能。所以對於生長髮育中身體健康的孩子,完全沒有必要額外補充益生菌。

益生菌不是單純的保健品,200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將益生菌定義為:給予一定數量的、能夠對人體健康產生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製劑。

【什麼樣的人需要用到益生菌】

益生菌主要用於兩種情況:一種是因為長期使用抗生素,使得抗生素不但殺死了致病菌,同時也殺死了與之同存的益生菌,因此需要補充益生菌以重新建立體內微生態屏障;另一種就是因為腹瀉造成大量益生菌丟失,失去制約的致病菌或者條件致病菌此時引發疾病,造成腸道菌群失衡,所以為之補充益生菌,重新建立腸道菌群平衡,維護腸道健康。即使應用益生菌也是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不能長期使用。

長期服用益生菌會產生依賴

醫學研究證明,人體長期使用人工合成的益生菌產品會促使腸道功能逐步喪失自身繁殖益生菌的能力,久之人體腸道便會產生依賴性,醫學上稱之為“益生菌依賴症”。

因此,家長若想要給寶寶服用益生菌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哦!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關注查悅生活,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查悅生活


益生菌在媽媽中受歡迎的程度可能不低於各種補鈣補鋅的營養品。腹瀉來一包,便秘也來一包,甚至有的寶寶一吃益生菌就會拉粑粑而導致家長長期備用或者使用。

無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益生菌,菌類成分都有不同的地方,媽媽們使用時不能單純的從止瀉或者潤腸來定義益生菌的效果。要知道,當一件事物長期在使用時,我們是不是應該考慮會不會產生免疫?同理,益生菌長期使用,身體可能會對這一菌群產生耐藥性,等到你真正需要用到的時候,或許只能採取換其他的菌類,這聽起來很容易,事實上會給治療增加了難度。或者說在醫療環境沒有那麼好的情況下又該怎麼辦?

有知名的藥師已經科普過:益生菌目前主要的研究是在改善腹瀉的症狀,還是有一些幫助的,可以縮短病程。對於其他方面的問題還在初期研究階段。益生菌對於改善功能性便秘目前還需要更多優質的學術報告來證實,初步研究有可能有幫助,但是還沒有決定性的研究結果。

所以,請停止長期使用益生菌這一習慣吧。所有的病症都離不開“病從口入”,請自己細細分析一下孩子的飲食結構是否健康?是不是少菜多肉?是不是暴飲暴食?一切不良的症狀我們都應該先從飲食調整出發,然後是環境。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考慮諮詢醫生,而不是自己在家拿起一包益生菌就完事。


林小姐育兒說


益生菌吃多是不會產生依賴症的

首先,益生菌與化學藥物、中藥有本質的區別,益生菌不會被人體吸收,它們只生活在腸道中發揮作用。我們的腸道內壁上有供益生菌定植的“座位”,益生菌在上面排排坐,一但坐滿了,其他的益生菌就沒有辦法定植了。因此,如果攝入過多,多餘的益生菌會隨著腸道蠕動與排洩物一起排出體外。因此,不存在過剩的情況。“是藥三分毒”這句話在酪酸梭菌、凝結芽孢桿菌、雙歧桿菌、乳桿菌這些益生菌這裡是說不通的。

另外,益生菌也不會造成依賴性。胎兒時期人體內是無菌的,從出生時開始,我們從母體、外界環境、食物等攝取細菌,那些適應腸道厭氧環境的細菌在腸道中駐留、繁衍,最終形成正常的腸道菌群。飲食結構改變、服用抗菌藥物、生活不規律、壓力大、不潔淨飲食等因素會造成腸道菌群失調,就會引起一系列不適症狀,這時候需要藉助益生菌進行調整。人和菌本來就是一個共生體,腸道菌群也被稱為人體的一個新的器官,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謂的依賴性問題。就像從來不會有人問,我會不會對我的嘴巴產生依賴是一個道理。


我是腸道微生態與健康的常博士,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想了解更多健康資訊,歡迎訂閱微信訂閱號“腸道微生態與健康”(cdjk365)。


腸道微生態與健康


益生菌是對人體有益的菌,長期服用不存在依賴性問題,對於網絡上流傳的【長期補充人工合成益生菌,腸道會逐漸喪失自身繁殖益菌的能力,導致腸道對補充的有益菌產生依賴性】的說法,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為什麼沒有科學依據呢?

腸道內細菌100%都從外界進入。只能適應腸道厭氧環境的細菌才會駐留,繁殖,形成腸道內正常菌群。而服用益生菌不會產生依賴性的理由很簡單:因為離乳後,嬰兒的定殖菌已經基本形成和佔據了腸道大部分位置,後服用的細菌很難在體內定殖。當人體腸道受到病源菌,抗生素,過敏原損傷時,需服用功效型益生菌來調整,沒有依賴之說。

人體可以因為外在環境因素如飲食的改變,生活作息不正常,藥物的使用,或壓力,年齡及生理狀態改變等而導致腸道菌群叢失去平衡,如果有害菌增加,但你所補充有益菌的數量沒有或是還是一樣的話,可能出現有益菌不佔優勢的結果,當然無法獲得益生菌所帶來的健康效益。《醫學微生態學》是一門專門研究人體細菌對人類生命體的影響的學科,人體內這個大的細菌體也叫微生態菌群生態,直接影響著人的健康與疾病,因此,作為研究益生菌領域的小編,希望大家要用科學去解釋和甄別偽科學。很多慢性疾病,都需要調理的過程,機體各機能修復,也不是短時間能達到的,如過敏性疾病調整過敏體質就需要足量足療程補充康敏元抗過敏益生菌來改善過敏體質,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我們之所以建議每天喝酸奶對腸道對健康有好處,是一個道理。因此,益生菌長期補充有依賴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康敏元客服


看到你這個問題,很想知道你現在孩子多大了?

寶寶出生到6各月都是從母體帶給他的抵抗力、所以6各月以前沒有必要給寶寶吃益生菌。

六個月過後,如果沒有腸道疾病、不拉肚子就不用吃。因為益生菌在建立菌群的同時也破壞了自身原有的菌群,所以不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