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停牌對投資者利益影響大

煒言大義

本報記者 張煒

深交所上週五表示,將持續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強化一線監管職能,引導上市公司審慎申請停牌,維護交易連續性和市場流動性,充分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證監會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強化證交所對上市公司停復牌的一線監管。在保障停復牌功能順暢發揮的同時,引導上市公司審慎行使停牌權利,維護市場交易的連續性和流動性。

相比前幾年,上市公司股票停牌家數明顯減少,併購重組停復牌出現新變化。據深交所公佈的數據,截至8月3日,深市上市公司停牌家數77家,佔比3.64%,其中創業板停牌家數15家,佔創業板上市公司家數僅2%。66家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佔深市上市公司總數的3.12%,重組停牌數量僅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約64%的重組停牌股票停牌時長在2個月以內,18%的股票停牌時間介於2至3個月,僅有個別公司因重組方案涉及重大無先例事項停牌超過6個月。與去年同期相比,重組長期停牌的股票數量減少過半,停牌時間在2個月以內的股票數量佔比大幅提升。

6月22日,深交所向德豪潤達、印紀傳媒、眾應互聯、齊心集團、中利集團、新光圓成、天潤數娛等7家長期停牌的中小板公司下發關注函。深交所要求這7家公司於7月2日前按要求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如無法在期限內披露相關文件,應於7月2日前披露相關事項進展情況並申請公司股票復牌。截至上週五,其中5家公司已復牌,均遭遇下跌。其中,德豪潤達7月2日復牌後先是2個一字跌停,5個交易日累計下跌29.36%;印紀傳媒7月9日復牌迎來連續7個一字跌停;眾應互聯7月31日復牌,到8月3日已連續4個一字跌停。德豪潤達、印紀傳媒、眾應互聯等復牌並大跌,既反映出交易所對任性停牌的監管力度加大,也顯現長期停牌可能給中小股東帶來較大風險。

今年以來,個股長期停牌後暴跌的例子不勝枚舉,有的跌成了“1元股”。例如,*ST天馬從去年12月19日起以籌劃重大重組為由停牌,停牌期間多重風險爆發。因審計機構對公司2017年度財報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以及實際控制人被立案調查,*ST天馬終止重組,今年5月14日復牌後暴跌。該股連續29個一字跌停,打破*ST保千年初創下的連續28個一字跌停的A股紀錄。*ST天馬8月3日收盤1.50元,較去年停牌前累計下跌82.33%。投資者還注意到,*ST保千連續28個一字跌停,也出現在長期停牌的復牌交易後。*ST保千8月3日收盤1.29元,較去年停牌前累計跌幅高達87.58%。

受投資者結構與交易習慣等因素影響,A股市場停復牌制度承載了防控內幕交易、鎖定交易價格等功能。但需要指出的是,股票停復牌直接關係到公司股東的交易權利,尤其是長期停牌對投資者利益影響重大。長期停牌的股票面臨兩大風險:一是公司基本面發生變化甚至惡化;二是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大盤較停牌前出現一定幅度調整。若這兩種風險同時遭遇,個股暴跌難以避免。復牌後出現連續多個一字跌停,中小股東連“割肉”拋出的機會也沒有,往往帶來慘重損失。

深交所此次表態,將嚴格停牌申請程序,從源頭入手,切實防止“隨意停”;加強信息披露監管,要求公司在停牌公告中詳細披露停牌原因和具體事項,嚴控停牌期間信息披露前後不一致的情形,有效遏制“任意停”;縮短停牌期限,督促公司加快評估審計工作及履行審批程序,著力避免“長期停”。有市場人士認為,長期停牌、任性停牌得到有效遏制,將使A股市場進一步成熟,有利於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