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釘子戶”信威集團(600485.SH):觸及兩條紅線被ST,離退市又近了一步?

4月28日,信威集團(600485.SH)披露2018年財報。財報顯示,公司營收為4.99億元,同比下滑22.87%;淨利潤虧損為28.98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17.54億元的數據相比虧損幅度進一步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信威集團除了跨過“兩連虧”這一條紅線之外,其還觸及到“公司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這一條線。於是當天其還發布公告表示,因觸及兩項退市風險警示紅線,公司股票將在4月30日起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更為“*ST信威”,日漲跌幅限制為5%。

事實上,在外界的眼中信威集團走到如今的地步似乎是在“意料之中”的。

2016年12月,網易財經的一篇《信威集團隱匿鉅額債務,神秘人套現離場》深度報道揭露了其藏匿在輝煌業績的種種疑點。隨後其雖然發佈一則“報道描述與公司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公告,但由於沒“相關事實”的支撐反而含有欲蓋彌彰的味道。至此,公司股票與債券均於當天停牌。

隨後2017年4月,已經停牌4個月的信威集團再次發佈公告,稱要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並且繼續申請停牌,這一停牌又是24個月。截止今日發稿,其股價還停留在2016年12月23日的14.59元,總市值則為426.57億元。

停牌“钉子户”信威集团(600485.SH):触及两条红线被ST,离退市又近了一步?

而對於信威集團營收只有四五億,市值卻高達426億的現狀,不少網友表示:“市值將近是營收的80倍,信威集團還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空殼公司”呀。

那麼,在信威集團成為“空殼公司”的背後,究竟還沉寂了哪些故事呢?

成也實控人,敗也實控人

事實上,對於關注資本市場多年的投資者而言,信威集團並不陌生。

作為大唐電信曾經的核心子公司,信威集團主要從事通信業務,2014年9月,信威集團通過借殼中創信測上市,彼時的中創信測估值大概是12億元,而信威集團的估值是308億元,這起借殼上市事件也被視為當時A股市場上最大的“借殼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信威集團成功上市的背後離不開一個“傳奇人物”——實控人王靖。

王靖於2010年進入信威集團,彼時的信威集團企業因經營不善,管理失誤陷入“破產”的窘境。在王靖進入集團後,對企業的體制和構架進行了重大的機制改革,便帶來名為“買方授信”的銷售模式開發海外業務,而就是靠著這個項目的銷售收入,使當時瀕臨破產的信威集團迅速扭虧為盈。

短短四年,其憑藉“買方授信”這一銷售模式取得的靚麗的營收業績,信威集團也成功借殼上市登陸A股。

但隨著前文所提到的《信威集團隱匿鉅額債務,神秘人套現離場》這篇深度報道的揭露,信威集團引以為傲的“買方授信”模式卻成為其揹負鉅額債務的“罪魁禍首”,使其成功上市的“功臣”王靖履歷也疑點重重。

具體而言,截至2018年6月末,信威集團貨幣資金餘額109億元,其中用於買方信貸質押的保證金達105.6億元。2018年上半年,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53.6%,公司總資產211.8億元,而因買方信貸保證金質押的受限貨幣資金達105.6億元,佔總資產的50%,這部分資金是毫無償債能力。剔除後,信威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實際高達近100%。

與此同時,高額債務壓頂之際,實控人王靖的背景受到了外界的質疑,坊間一度稱其為——“官方的資深企業家與坊間流傳的傀儡。”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王靖在2010年之前的經歷介紹是:曾任職於廈門遠東國際貿易公司、中國遠東國際貿易總公司、深圳中遠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而且其任職所幹的全都是震驚世界的大事。

第一,修建厄瓜多爾大運河替代巴拿馬運河,震驚世界。
第二,解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數十年都解決不了的發動機難題,傲視中國群雄。

然而現實是,王靖曾經要投資千億美元修建尼加拉瓜大運河替代巴拿馬運河的壯舉,幾年過去後仍舊了無聲息,而其曾註冊資本達70億的天驕航空廠房如今也處於爛尾狀態。

而根據以上種種,不難看出讓信威集團扭虧為盈成功上市,是來自於實控人王靖一手開創的“買方授信”模式,而使它再次陷入“水深火熱”的境地也是其帶來的銷售模式“後遺症”。

停牌兩年多,套牢投資者

值得一提的是,而也正是由於這份質疑的出現,信威集團又走上了另外一條“保殼之路”。

2016年11月份,市場上有質疑信威集團隱匿鉅額債務的聲音出現,隨即公司便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緊接著便在當月26日申請臨時停牌。原本以為只是暫時性的停牌,可誰也沒有想到,自2016年12月24日至今已停牌2年多,是A股停牌釘子戶的“擔當”。

具體來說,2017年4月26日,信威股份在對上交所的問詢函進行回覆的同時,公佈了公司宣佈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繼續停牌。

隨後,2018年2月26日,信威集團曾公告重大重組進展,稱“由於重組涉及跨國軍工行業,相關核證資料的獲取所需要經歷的流程遠複雜於一般企業或實體。”申請繼續停牌,不超過三個月,其中理由與昨日公告中如出一轍。而至今其也發佈了數條延長停牌期限的公告,其中理由與之前重組公告如出一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威通信停牌將近840天的時間裡,該公司發行的債券已有15億股民及債券投資人只能被迫蹲守,而其中還有不少機構投資者深陷其中。

2019年1月,受“16信威01”違約風險發酵影響,多隻被套債券基金單月淨值大幅調整。在1月25日25日,中證公司將“16信威01”的估值從99.85元調整至73.28元,下調幅度約為26.61%。但信達澳銀和東吳基金旗下債基在去年四季度上調該債券估值,分別上調至100元和96.21元,基金淨值故而受此影響較大。

此外,受該集團業績預虧的影響,2月13日,也就是今年情人節的前一天,海富通基金、華寶基金、等基金不約而同下調了信威集團股價估值。

而對於股票長期停牌對基金的影響,前海開源基金市場總監盧超銘曾表示:

“長期停牌對基金的影響,主要是淨值估算方面,因為停牌股沒有交易價格,所以會對估值有影響,特別是長期停牌的基金會用估值技術做處理,而這種票通過指數漲跌做估值調整還不夠,很多公司都打了五折三折調整。”

小結

根據以上信威集團經歷的種種,不難看出其從輝煌到面臨退市危機也恰好應了巴菲特的那句名言——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畢竟在該公司海外業務的漏洞還未揭露之際,它還是繁榮輝煌的,而隨著這個漏洞的暴露後它的輝煌才轟然倒塌走到如今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