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口岸最大單體冷庫投入運營 建設東北亞冷鏈物流中心

喜歡就關注【港口大數據觀察】

大連口岸最大單體冷庫投入運營 建設東北亞冷鏈物流中心

近日,倉儲能力為12萬噸的大連市最大單體冷庫——大連港毅都冷鏈二期1號冷庫正式投入運營。由此,大窯灣冷鏈物流園區冷庫規模已達到40萬噸。

冷鏈物流作為大連市推動“四個中心”建設、發展高端服務業的重要戰略之一,是港口實現提質增效、轉型發展的重點產業,更是把大連港建設成為現代高端服務功能融合發展載體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冷鏈物流利好政策頻出,在各級政府部門及相關口岸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大連港著眼長遠、提前佈局,冷鏈物流建設與發展如火如荼。

大連港毅都冷鏈二期項目於2014年破土開工,2017年1號冷庫完成竣工驗收,並相繼獲批國家質檢總局進境水果指定查驗場地、進境肉類產品備案庫作業資質。

今年1月份,1號冷庫及集裝箱堆場順利通過“海關監管場所”驗收,成為大連海關轄區內第一個在“232號新管理辦法”下獲批的“海關監管作業場所”,標誌著二期項目在監管層面已具備投產條件。

毅都冷鏈二期場地投產後,為口岸增加12萬噸的冷庫庫容、60個溫控查驗平臺。其中10.5萬噸低溫庫和1.5萬噸高溫庫的有效規劃,將實現二期項目智能化倉儲系統的分溫層控管升級。本著為客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一站式冷鏈物流服務原則,毅都冷鏈二期項目的作業模式較原有方式有了很大突破。

自動化場站管理系統(該系統的規劃設計部分出自本頭條號,為大連口岸物流網智能場站系統)的入駐,實現了檢驗檢疫及海關分卸、分流、放行等指令的電子化對接,客戶也可在場內利用自助查詢系統及時瞭解貨物信息,預約作業功能平臺和信息互動交流平臺則有效避免了信息阻滯問題,減少了客戶的時間成本。而與保稅港區傳統的保稅監管模式相比,二期項目實施非保稅監管,以此優化通關流程,可以極大提升冷鏈貨物通關效率,節省物流操作成本。

目前,大連港已經形成國內沿海規模最大、功能最齊全、技術最先進的大窯灣保稅港區冷鏈物流中心,也是國內唯一一個集保稅港區、專業冷藏船泊位、集裝箱碼頭及冷庫群於同一區域的專業化冷鏈物流中心。包括大連港毅都冷鏈公司在內的百餘家國內外物流企業產品駐入大窯灣冷鏈物流園,服務功能涵蓋水產品、水果、肉類等各貨種的保稅倉儲、國際中轉、國際貿易與分撥配送,冷鏈物流園區內冷庫規模已達40萬噸,預計2020年形成100萬噸級冷庫群及冷鏈物流配套產業群。

大連港具備優越的地理區位條件、豐富的冷鏈產業要素以及完善的發展支持政策,“打造東北亞冷鏈物流中心”成為冷鏈物流發展的目標定位。經過近年的建設與發展,大連港冷藏集裝箱每年進出口量超過20萬標箱,進口水果、凍肉等冷藏貨物份額位居全國前列,冷藏水產等國際中轉業務以每年60%的增速快步發展。進口冷鏈業務物覆蓋了東北四省區及華北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的香蕉,智利的車釐子,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肉類、海鮮都成為民眾餐桌常見的食品。

為滿足內陸地區快速增長的冷藏業務需求,大連港正在快速推進瀋陽、鄭州、廣州等冷鏈物流基地的建設工作。瀋陽東北冷鮮港的建設,能夠將我港冷鏈網絡體系向東北各主要城市輻射;華中冷鮮港項目將打造全國最大的空運進口生鮮貨物集散地,進一步拓展大連港冷鏈高端生鮮產品市場;華南冷鮮港項目將建設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冷鏈物流基地,與大連、瀋陽、鄭州等樞紐節點相互配合,形成南北呼應、覆蓋全國的冷鏈物流網絡。通過實施“立足大連、輻射東北、覆蓋全國”的布點戰略,大連港將冷鏈服務網絡從北自南延伸至東北、華中、華南等地區,初步形成了具有網絡化、一體化、互動式發展格局的冷鏈物流服務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