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文房清玩——箋紙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箋,紙也。

作為文人雅士傳抄詩作或書札往來的紙張。

每一枚箋紙,

堪稱一幅微型的國畫或是鐘鼎彝器的拓片。

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箋,紙也。一般把篇幅較大的紙張稱為紙,而把製作精良、尺幅較小的紙稱為箋。箋紙,也稱詩箋、信箋,是專指以傳統的雕版印刷方法,在宣紙上印以精美、淺淡的圖飾,作為文人雅士傳抄詩作或書札往來的紙張。

中國古代特別是明朝之後,文人雅士多有題詠唱和之舉,隨著雕版、印刷技術的改進,他們所用的紙張也逐漸講究起來,素紙已經不能滿足這些人的需要,於是或自己設計、或請一些畫家幫忙,繪製一些簡單的圖案,在上面題詩或者把詩抄在上面請別人唱和,以收賞心悅目、圖文並茂之效,這就是箋紙的來歷。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箋紙,雖尺幅不大,卻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於一體,具有國畫的韻味。每一枚箋紙,堪稱一幅微型的國畫或是鐘鼎彝器的拓片。或清新淡雅,或古樸凝重,使得人們在閱讀詩詞或書信的同時得到一種視覺上的美感,因此,備受文人雅士的喜愛。

現代的人已無詩詞雅興,寫信都用鋼筆圓珠筆和機器制有光紙,所以箋紙在市上已絕跡,或作為高雅品在旅遊定點玻璃櫃中。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民國以前,古人寫詩唱和,或公私書信往來,都用國產手工製紙,以毛筆書寫。普通箋紙上印有八條紅線,俗稱“紅八行”,這類箋紙、信封都已定型,市面 上的南紙局、文具店都有出售。但是有的文人學士,以為市井俗品承載其文翰,有傷其雅潔之美,乃自制箋紙,以標其高雅不入俗流。如清末翰林杜彤,所用信箋皆 由愛竹齋畫店用梅紅紙刷印,名家畫梅;也有在箋紙上印以漢瓦周壺或銘文者,古香古色;還有以各種色彩,或雕版印製成山水花鳥等圖樣,故統稱之為“彩箋”、 “花箋”、“錦箋”等美名。若將彩印箋紙輯成圖冊,則稱其為“箋譜”。如《十竹齋箋譜》《北平箋譜》等等。

這裡順帶提一下《北平箋譜》,是魯迅和鄭振鐸二人合作的結果,魯迅還為之寫了小序,序首曰“鏤像於木,印之素紙,以行遠而及眾,蓋實始於中國。”魯迅是喜歡收集箋紙的,可惜《北平箋譜》完成的時候,他已經去世了。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一般的私人定製信箋,上面印有其使用者的姓名或者別名、齋號,例如:石年。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齊白石蔬菜箋,木刻水印,餖版(即套色彩印),北京榮寶齋出品。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古鐘鼎紋箋紙,木刻水印,單色,揚州雲藍閣出品。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榮寶齋出品:四神瓦當箋之白虎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十竹齋“入林箋”之一:印月(套色彩印)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民國時期的古器皿箋,單色拱花技術,觸摸之下也有凹凸的浮雕感覺。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張大千的荷花箋,套色彩印

///

///

點擊小程序賞鑑購買

↓↓↓

如花之箋

文 | 朱以撒

朋友從外地來,會給我帶些花箋作為禮物。他們知道我喜歡寫小楷,而在花箋上寫小楷,再也愜意不過。我總會迫不及待地打開、抽出,看上邊淡淡的花紋,是不是我已經收藏過的,然後才和朋友說話。有一些話題就是圍繞花箋展開的,它蟬翼般地潔淨和細膩,使接下來的談話也斯文起來。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和八尺宣、丈二宣相比,花箋實在太小了。如果在巨大的展廳,一幅花箋的書法作品,可能讓人渾然不覺它的存在。那些大如一堵牆的作品,驟雨旋風,點的躍動和線的縈繞,讓觀者也隨之激動起來,像要情不自禁地奔跑。可是,也很容易從荒率的字跡上聯想到那個揮毫的人的倉皇忙亂,或者攘袖瞠目,就不像是一位書生了。書寫的人一動筆就寫一些很大的字,而坐下來在花箋上寫一首詩、一首詞,把字跡往小裡寫,往精緻裡寫,反而要被難倒。許多花箋因此沉睡於箱篋裡,主人早已忘了它們。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晚間閒暇,我會把花箋抽出一些來把玩。花箋是個小世界,小有小的妙處,因為小而設計周全,一點小變化就能使花箋的空間鮮活起來,讓人不勝欣喜,因為小而看到了它豐富的美感。以前,我總是支持小中見大的說法,以為不如此易於落入小家子氣的泥淖。然而在一些所謂小中見大的作品中,都生出了刻意為大的痕跡,就像一個丫鬟,要裝出女主人的姿態,畢竟是挺費勁的事。往往要等到人漸漸平和之時,才能和一枚花箋的情調相會。大的器物總是容易讓人懂,就像一尊厚重的青銅器,放在那裡不動聲色,講解員也會特別地費口舌來解讀,使它成為矚目的中心。一枚輕飄飄的花箋,微風從紗窗透進來,就可以讓它飄落到地上,得俯下身子,小心地拈它起來。一個人平伸出兩隻手,巴掌攤開,一枚花箋就這麼大。小也要有人懂,就像蝸角里的蠻、觸二國,也可以打得刀槍齊鳴熱火朝天。許多的小在人們匆匆的步履裡被忽略了,大凡小的沒做好,大的也未必能做好。所謂粗心、細心,在一枚花箋上的表現是最容易考量的——有一些細心是與生俱來的,有一些則是由粗心打磨而成,由粗而細而精。於是在花箋上,驅心若遊絲之繯飛英,含毫如郢斤之斫蠅翼,此時便可以下筆而不糟蹋了花箋。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淡淡的紋路沉潛於花箋裡,在暗處若現在明處若隱,美感恍惚。往往是浮動般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依瓦當的圓形,或半圓形,扭動著婉曲之姿。或者是遠岫閒雲、籬角霜竹、古渡泊舟,圖紋放置於花箋一角,不是左下角,就是右下角,顯得有些荒寒。一個人把玩這類花箋,看到了上半部分的寥廓天幕,自己就像是一縷閒雲、三兩霜竹、一葉扁舟那般,在徐徐拂過的晚風中,四野清曠,頭頂已有星星三五閃動。花箋的留白如此巧妙,把這個空間空出來,不讓筆墨點染它。留白永遠是一種柔情的力量,如汪洋的水面,月印千頃,空明清潔,湧動起遐思的波瀾。裝飾得很濃豔的花箋也是有的,豔且滿,使人無法落筆,也想不到遼遠處了。對於送我花箋的朋友,我也藉此考量他們的品位——不是人品的高下,而是審美品位的高下。有的朋友顯然與我的美感比較接近,有的則顯得遙遠了——當然,他們都是好人,是好人在審美上產生的差異。他們走後,我往往取出花箋中清雅的那一枚,抄上一篇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或者吳均的《與宋元思書》,使裡邊的林泉煙霞,合了花箋的韻致。而有一些花箋,我只能收起來,不會在上邊行以鐵畫銀鉤。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外出時見到新出的花箋,就買一些回來把玩。它們的潔淨、單薄,很有一些舊時代文人的身影,身子骨不健碩,但是修長清瘦,走起路來徐緩、輕盈,斯文氣從兩袖的飄拂中悄悄流露出來。相比於明清以來書法幅式的宏大,我更迷醉晉人、宋人筆下的小小簡札,由於小,指腕遊刃有餘,就無敗筆,達到精彩。一個人不忽略紙空間的小,善用小,於兩地書往來的時段,和遠方的人抒念想、敘暌離,再也合適不過。一枚有情調的花箋會給對方多少驚喜?一位講究花箋情調的人,他用哪一枚花箋給對方寫信一定會有講究的。素淡的、拙樸的、清曠的、秀逸的,有所取,有所舍。想一想,對方打開信封,用食指和中指探入,夾出薄薄的花箋,未展讀時,心中已經浮動起雅緻。我更傾向於素淡的花箋,在上邊傳達會更有一種樸素的懷抱,像尋常日子裡尋常的心情,應對尋常的人、尋常的事。寫信最使人自然而然——如果連寫信都刻意為之,那麼文人就沒有什麼可以說是自然的了。花箋自身的素淡,使人的指腕在它上邊移動時,有如澤雉於灘塗上,一啄一飲,皆得自在。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一枚花箋放久了,漸漸平和溫潤,以至毫無煙火氣。這也使人樂意多買一些藏起來。江南的人喜歡花箋的小巧、柔美,見了花箋就樂意解囊,以至於花箋疊花箋,可以寫上一輩子。三五年過去,江南的煙水毫無聲息地在花箋上沁出星星點點的黴跡——顯然,花箋更適應塞北的乾裂秋風,秋風掃過,它們挺括和乾脆起來。只是這裡的人也喜愛它,把它留在水汪汪的江南,閒時在花箋上邊,留下一些隱微心曲,也不枉它遠道而來。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一首名為木刻水印的歌詞,借物抒情,很是優美。其歌詞如下:


平鋪又重捲起來的紙

勾勒不出的濃淡虛實

算不出心的色彩繁間

分不出水墨幾許層次


一遍一遍猜測的樣子

起筆落筆刻畫著心事

曲縱交叉瀰漫著晨霧

灑出原本的韻味華滋


總想感覺你的呼吸

卻總是猜測不到你的美麗

如果有天你將離去

會不會留下著木刻水印的痕跡


總是會有莫名勇氣

仰望著天使還有多少距離

浮水印不出的情緒

該怎樣才能刻畫出一個你


我不想迷離

我只想繼續

我想要留下

木刻水印的痕跡

END

親近書法的自在生活方式,

從未走遠!

渐行渐远的文房清玩——笺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