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爲什麼叫江,黃河爲什麼叫河?江和河有什麼區別?

南方小晨


那個時候,所有的江河都叫某水,譬如渭河是渭水,涇河是涇水,而且你也發現了,江、河、涇、渭,都是水字偏旁。

當然,水字大家都好理解,那麼為什麼叫河呢?河是由“水”與“可”組成而成的,“可”是什麼?可就是吆喝啊,你走到黃河邊上,瞅見你大舅在河對岸,你扯著喉嚨吆喝一聲,這就是“河”!

上圖中的甲骨文,左邊就是流水,右邊就是一個伸手吆喝引人注意的傢伙。吆喝什麼呢?喊條船來擺渡,俺要過去。
所以,黃河的“河”,就這麼誕生了。
當然後來文字變化了,到了金文裡頭,河字就變化了,應該說是更考究了,因為本來只是一個伸手的人形,現在多了一個口字,意思更明白了,不張嘴,誰知道你要過河?

當然還沒完,金文和篆書的“河”都還是比較難認的,因為左邊的水太複雜,所以再演變,最終到隸書裡,終於成了現在這個“河”字。古代的黃河,幾乎沒有什麼泥沙,水量大,水流清澈得很。《詩經》裡說:晉陝一帶森林植被很多,水草豐茂,清澈秀麗。《詩·魏風·伐檀》中描寫:“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黃河之濱,伐木聲聲,清清河水,泛著漣漪。可見在詩經的描述的年達(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黃河的水質相當澄澈。

所以,河水變成黃河,重點是在秦朝,很可能就是因為秦始皇大興土木,“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估計真實歷史上,遭致環境大規模破壞的不是蜀山,而是秦晉之山,也就是現在的黃土高原,植被遭受大面積毀滅。

而結果,就是黃河生態系統的破壞。到漢朝那會,泥沙就多起來了,於是有個新名詞:“濁河”。司馬遷寫史記那會,書裡已經出現了“天時不與,雖有 清濟 、 濁河 ,惡足以為固!”這樣的詞句,而到了宋朝,幾乎就是定論了——《朱子語類》卷一三一:“是時已遣 王倫 以二十事使虜,約不稱臣,以 濁河 為界。”估計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濁河的河水越來越黃,慢慢地宋人、元人、明人都管它叫黃河,直到今日。

至於長江,也隨著漢民族主體的南遷,逐漸被漢人所認識,在六朝之後,就開始叫做現在這個名字。理由很簡單,江水太長了,幾乎看不到它的源頭在哪裡?

實際上,現在的長江,也很黃!

而你又問江河有什麼區別?人們一般說南江北河,其實這是胡扯,中國人就喜歡聽人胡扯然後自己跟著胡扯。江河真正的差別,在於命名時間先後,早期特別是中原的涇水渭水河水,後來統統叫涇河渭河黃河,南方以及東北這些後歸入中國疆土的區域,才叫江,譬如長江珠江黑龍江松花江。當然這是司馬路的個人意見,對與不對你們自己判斷哈。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答:題主一共問了三個問題。

先回答第三個“江和河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二者本質上是沒有區別的。

這一點,可以從兩個方面得到反映:

一、在英文中,“river”一詞表達了包括江和河在內的所有水道。可見,在外國人的眼裡,江和河是沒有區別的。

二、我們現代翻譯家翻譯外國的河流,無論其流程長短、流量規模,都一律叫河。例如:尼羅河,亞馬遜河,密西西比河,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聖勞侖斯河,拉普拉塔河。也由此可知,在這些翻譯家的頭腦裡,江和河也是沒有區別的。

那麼,在我國的稱呼裡,為什麼會出現江和河的不同叫法呢?

只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文字和詞彙表達上,遠比其他國家、民族要豐富細緻。

再舉個例。

英語“Brother”一詞就表達了包括同胞兄弟、堂兄弟、表兄弟關係的男子,既可以當作“哥哥”的稱呼,也可以當作“弟弟”的稱呼。

這,顯然太糙了。

而在中國,要論兄弟,就必須把每種兄弟關係都表述清楚,就連表兄弟,有時也要分清是姑表兄弟還是姨表兄弟。

所以,在我國有江與河的區別,一方面有深層文化原因,另一方面是人民的稱呼習慣。其大致遵循以下規律:

一、以地域南北習慣分,南方多叫江,北方多叫河。

二、以流量大小、盈水期和枯水期是否明顯區分,大者叫江,小者叫河。

三、以水道的終點分,流入外海或大洋則稱為江,注入內海或湖泊的河流稱為河。

接下來,回答第二個問題“黃河為什麼叫河”。

“河”是一個形聲字,從水,從可,可亦聲。

《說文.水部》就明確注:“河,從水可聲。”

清黃生撰、黃承吉合按《字詁義府合按》又進一步注:“可讀若呵。”

甲骨文中的“河”字,“水”為其形一,“可”為其形二——為一人徒肩挑之形,結合黃河治理的歷史——黃河所流經的黃土地,土質疏鬆,植被稀疏,沿河人民不得不經常性地大規模肩挑手抬,搬運砂石築堤治理。

所以,“河”字本義就是“肩挑土石方以鞏固黃河堤岸”。

之所以發“呵”音,唐蘭《古文字學導論》有提到,黃河每當初春冰銷解凍,水從冰層中流動,就會發出“呵呵”聲。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河”就是黃河的專用名稱。

如《爾雅•釋水》所記“河出崑崙,色白,所渠並千七百一川,色黃。”其中的“河”,就是指黃河。

不過,地理書籍《山海經》也稱黃河為“河水”。

而從《詩.周南.關鳩》中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一句來看,大約到了西周時期,“河”才演變為水流的通名。

集傳因此記:“河,北方流水之通名。”即泛指北方河流。

也在這時候,為了區分,黃河被冠以了其他稱呼。

如《水經注》中稱之“上河”;《漢書•西域傳》中稱之“中國河”;《尚書》中稱之“九河”, 《史記》中稱“大河”。

黃河流至河北平原,含沙量很大,水色渾黃,又有“濁河”之稱。如《戰國策.燕第一》就記:“齊有清濟、獨河,足以為固。”

而最早改稱“黃河”。當在漢代,如《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使黃河如帶”。不過這一稱呼,未被普遍認可,直到唐宋時期,才被廣泛使用。如:“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黃河遠上白雲間”、“黃河之水天上來”等等。

最後來說第三個問題“長江為什麼叫江”。

“江”字也是形聲字,從水,從工,工亦聲。

《說文.水部》注:“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從水工聲。”

甲骨文中,工,既是聲旁也是形旁,其聲讀“畺”;其形為“巨”的本字,表示大。即“工”在漢字中除了表示“精巧”,通常還有“巨大”的意思。如大河為“江”;大穴為“空”;大貝為“貢”;大木為“槓”;大甕為“缸”等等。

現代歷史學家徐旭生先生研究,“江”字的產生還可能和共工氏有關:上古時期,歷代共工氏在原有湖澤系統的基礎上,動用廣大民眾的力量修建成今魯西地區的東平湖—南陽湖—獨山湖—昭陽湖—微山湖一線的河湖系統。

即“江”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就特指這一遠古人工水利系統。

如《殷本紀》引《湯誥》中的:“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這其中的“江”,後世很多人誤解,以為是指長江。其實是指這五湖一線水系。道理很簡單,商湯說這番話的地點是在商初首都亳(今河南偃師),其“東為江”絕不可能指長江。

還有,《淮南子•本經訓》雲:“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樹木。舜乃使禹疏三江五湖,闢伊闕,導廛、澗,平通溝陸,流注東海。鴻水漏,九州幹,萬民皆寧其性。”大禹治水的重點在古兗州地區,即今魯西豫東地區,其所疏通的“三江五湖”,就是在魯西豫東地區。反過來說,長江水流一向通暢,從來沒有人對它進行過疏通。

最先將“江”特指長江的人,傳說是炎帝。

炎帝與黃帝為爭奪黃河下游平原,展開了激烈的阪泉之戰。

該戰失利,炎帝向南發展,以長江為疆界,將命名為江。

本來嘛,江從畺聲,而“畺”指“國家邊疆所有”、“疆土”、“國家、”疆域”。則“水”與“畺”結合,就表示“屬於疆土和國家的水道”。

《左昭十七年》裡說的“疆土以水紀,故為僵師而水名”,就是這個意思。

現在學術界也認為,炎帝神農文化是長江文明源泉。

而炎帝神農同黃帝軒轅,共同創造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古代文明。

《繹史》卷五引《新書》中也記:“炎黃二帝各有天下之半。”

現在讀稱《詩•周南•漢廣》中“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以及《詩•小雅•四月》中“滔滔江漢”的“江”,都是特指長江。

與“河”字一樣,當“江”的字義擴大泛指南方水道後,鑑於長江流程綿長,人們則加了一個“長”字,將之命名為“長江”。

的確,長江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0省、市、自治區,全長6300公里,流域面積1807199平方公里,在世界上僅次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和非洲的尼羅河,夠長夠大,稱之為“長江”,名負其實。


覃仕勇說史


在1984年的春晚上,香港歌手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紅遍大江南北,其中一句“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金”,唱出了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那麼長江為什麼叫江,黃河為什麼叫河?江和河有什麼區別呢?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江和河的稱謂由來自然也是有其演變過程,而且也有著不同的解釋,下面有書君就帶領大家把這些說法捋一捋。


1. 我國古代最早管江和河統稱為水


由迄今最早的歷史文獻記載可知,江和河一開始都統稱為水。如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夏都二里頭遺址,環繞它的有洛水和伊水;地處黃土高原的西周文明濫觴附近有渭水。


2. 河流之後演變出川的叫法


甲骨文中的川字看上去就像大河在流動,左右代表岸,中間指的是流水,釋義即河流,。《說文· 川部》中川的解釋是:川,貫穿通流水也。


現在我們常用的與川字相關的詞彙有:海納百川、川流不息、名山大川等。


3. 河的叫法早於江


在水和川之後有了河的叫法,一開始專指黃河,之後中原勢力向四周擴展,受中土文化影響,南方許多江那時也叫河。


如長江源頭部分叫沱沱河,沱沱河下一段叫通天河,也就是《西遊記》唐僧師徒被老龜扔下水的地方。


湖南的湘江古時也稱為河,這裡還有一個趣聞,現在長沙當地的出租車司機會問乘客是去河東還是河西,如果外地人強調這是湘江,應該叫江東和江西,司機師傅會說從古至今本地人都是這麼說的。


語言比文字更早更確切的傳承歷史,可見河的說法確實早於江。



4. 黃河和長江上古時期稱為河水和江水


在《夏朝地圖》上可以看到,那時候人們稱黃河為河水,長江為江水。


還有一個“四瀆”的概念,指的是長江、黃河、淮河和濟水。《爾雅·釋水》中有記載:“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


可見黃河和長江在上古就存在,只是叫法不同於今日。


5. 黃河名稱的由來


《詩經》裡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的詩句,這裡的河指的是黃河,可以看出這時的黃河已遭到人為破壞。到公元前400年,由於連年征戰以及樹木過度砍伐,黃河水流渾濁,下游被稱為濁河。


公元100年前後黃河有“河水重濁,號為一石而六鬥泥”的記載。《漢書·溝洫志》記載:“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


至此,黃河的稱呼正式形成,但是卻是母親河由清而濁的一部血淚史。


6. 長江名稱的由來


上古時長江名為江水,又稱大江,六朝後統稱長江。近代歷史裡許多國家把長江叫做揚子江,長江每一段的叫法和別名總共有30種之多。


7. 今人逐漸依據地理因素來區分江和河的名稱


依據地理區域進行區分。北方的河流多稱河,如黃河、渭河、洛河和柴達木河等;南方則多叫江,如長江、珠江、麗江和金沙江等。


以長江為南北界限區分。長江以北的河流稱為河,以南則稱為江。


按現代地理知識區分。流入內海或湖泊的河流稱為河,如流入渤海的黃河和遼河; 流入外海或大洋則稱為江,如流入東海的長江,還有流入南海的珠江。


以盈水期和枯水期是否明顯區分。盈水期和枯水期不明顯稱江,如長江和珠江,一年到頭奔騰不息,可保證全年通航;盈水期和枯水期顯著的叫河,如黃河在夏季為盈水期,巨浪滔天,冬季為枯水期,有的河段接近斷流。


8. 東北各條大江名稱的由來


說到這裡有細心的親問有書君,東北地處北方,那嘎嗒不也有黑龍江和松花江,咋沒叫黑龍河和松花河捏?這是歷史締造的。


以黑龍江為例,古文獻稱其羽水、弱水或黑水,《金史》稱石罕河,《元史》叫撒閤兒兀魯,清初稱薩哈連烏拉。總之是隨著統治者改朝換代一直在更名改姓。


滿語中“薩哈連”是黑的意思,“烏拉”是江,延續至今叫江而不叫河。可見這是由於我國東北這嘎嗒民族語言文化造成的。


9. 外國人眼裡江和河都是河


有讀者表示這麼多說法看的人云山霧罩的,那咱就換個思路。


在世界五大長河裡,我國的長江排名老三,黃河排名老五,江和河在英文裡都是“river”,可見老外沒有江一說。



對文字有獨特見解的徐文兵老師說:“當漢字無法解釋清楚漢字時,可以翻譯成英文試試,大道相通,或許答案就在那裡。”


這樣就容易理解了,無論長江還是黃河,都是養育華夏兒女的母親河。歷史賦予她們不同的稱謂,但本質是一樣的,都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河。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以下幾種解釋分享給大家:

第一種解釋:上海的黃浦江兩岸,既不叫江東江西,也不叫河東河西,而是取其中間的一個字‘’浦‘’,叫浦東浦西,這又怎麼解釋呢?另,為何叫黃河、叫長江?正確的答案應是:有枯水期的叫河,沒枯水期的叫江。


第二種解釋:黃河是根據水的顏色取名。長江是根據江水的長度取名。長江不論、氣勢,水流量,水深,都超過黃河。所不能把黃河叫黃江。

第三種解釋:我們那裡把流量少,水面窄的都叫河,重慶江津區,就有唐河,筍溪河,綦江河,其它百十里長度的叫河溝,所以江與河有區別的。江大河小,猶如海大湖小,鄉村間一條長溪,可稱為小河,但不能叫小江江;

第四種解釋:從工,舟船行時需人工拉縴,故曰江;河從可,泛舟可過無需人力,曰河!此可以釋江河之分,非曰南曰北,更解龍黑、鴨綠音譯之牽強也;

第五種解釋:地表徑流比較穩定,一年四季變化不大的叫江.如長江,基本可以全年通航. 地表徑流因為季節的變化而發生巨大變化的叫河.如黃河,夏季水量很大,冬季卻經常斷流.這是江與河的本質區別.。


遊戲大咖王


峽谷中蜿蜒的河流稱為‘’江‘’;

平原上奔流的河流稱為‘’河‘’。


圖為怒江大峽谷

長江

長江從發源地流經崇山峻嶺的峽谷地帶,從北向南進入雲南麗江石鼓後即突然調頭朝向東方:這就是著名的地域景觀長江第一彎。至瞿塘峽、巫峽、西陵峽,以及重慶奉節、巫山

之前的水域屬長江上游,也稱為金沙江。進入湖北宜昌平原後稱為長江,直至進入上海流經崇明島注入東海。

黃河

黃河上游為山地,中下游為平原地區和丘陵地帶。黃河流域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等省(自治區)平原、丘陵地帶,最後注入渤海灣。

怒江

發源於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山脈的怒江,從 西北向東南斜貫西藏東部的平淺谷地(怒江大峽谷)。入雲南省折向南流,經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注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域。

瀾滄江

發源於青藏高原的瀾滄江

南流穿行於他念他翁山與寧靜山之間高山峽谷水流湍急且多石灘為橫斷山脈狹窄的南北孔道之一。再南流至雲南省境內,先後彙集漾濞江、威遠江、補遠江等支流,於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景洪縣流出中國國境,流出中國進入越南境內後稱為湄公河。湄公河南流,成為緬甸、老撾及泰國的界河,經柬埔寨與越南南部注入南海。

此外,流經羅馬尼亞和德國等歐洲好幾個國家的國際河流多瑙河、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恆河、巴西的亞馬遜河、俄羅斯的伏爾加河、美國的密西西比河、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都是平原河流。


Mrttlzz99


這種叫法的區分應該追溯起源到三皇五帝時期,當時生活在北方的人群是以黃帝炎帝部落的華夏人。他們管黃河支流叫做水,比如濟水渭水,把大主幹叫河。而生活在南方的則是被黃帝炎帝打跑的蚩尤部落,他們管大主幹叫做江。雖然這幾個部落最後在大融合中成為了華夏漢族,可是從文化上看,江與河兩個的字面意思上看並沒有實際區別,就是不同的地方方言叫法導致的差異。舜帝統一天下以後同時保留了這兩種叫法。同時也可以這麼理解,漢字裡的多意詞也是這個原因引起的。

比如,湖泊澤,實際上也是這麼一個意思,這三者的叫法分別屬於戰國時期的吳國越國楚國,這幾個國各有各的文化,各有各的語言。這叫法自然也就不同了。

不過硬要把江與河去進行劃分的話我們可以聯繫他們的銜接點,比如,江一般都有與湖泊相連接作為其補充流量的支點,而河是沒有的。這就造成江比河的蓄水量比河大得多。


優己


長江因為地處南方,所過之處多為高山峽谷,且確實比較長,因此被人們習慣性的稱為長江。黃河因為地處北方,所過之處,多為平原,又因為泥沙含量大,水呈黃色,所以被習慣性的稱為黃河!黃河長江的稱呼由來已久,是約定俗成的名稱,因此還有歷史地理因素。

江河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江的水量通常大於河;二、江流入大海大洋,河則是流入江或者湖或者內海;三、南方喜歡稱水為江,北方喜歡稱水為河;四、江多從峽谷而過,河則是在平原地區。



長江是我國最大的河流:其中上游稱金沙江,雅礱江在攀枝花匯入金沙江,岷江與大渡河在宜賓匯入,在重慶與嘉陵江匯合後稱長江。



大秦鐵鷹劍士


其實要想知道江為什麼是江,河為什麼是河,最簡單的方法不是從現在常見的概念去入手,而是反其本源,從造字的緣由出發,來了解“江”“河”二字的本意。

我國的漢字,目前已知最早的,是出土的商朝後期的甲骨文,然後是鑄刻在青銅器上而被後世發現的金文,也叫鐘鼎文,隨後是周宣王的史官史籀創新而來的簡化的大篆體,也就是常說的籀文、籀篆、籀書、史書。接下來,是李斯受始皇帝所命,對籀文簡化而來統一天下文字的”小篆“,還有發源自戰國,成型於秦漢,原本流行於下層由“草篆”演化而來的隸書,然後是同樣發源自民間,漢後成型,流傳至今的楷書。

我們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尋找“江河”的來源和差異吧。

在甲骨文中,我們沒有發現“江”這個字,而有“河”這個字,它是這個樣子的。

這個字的一邊,我們可以認為它是河水的象形,而另一邊的字,是“可”

可的意思是從口腔發聲呼喊,氣流被節制而停止。

到了西周中期,“河”字也有寫成如下圖樣子的:

“河”的字形表示的是隔水吆喝,喚船擺渡。

其造字的本義是表示非舟船無以橫渡的大川。

江這個字,在金文中有出現,是這樣的:

文字的一邊是大水,大川,也就是我們理解的江河的意思,另一邊的“工”,是“巨”的本字,“工”除了百工精巧之意,還有巨大的意思。也就是說,江指的是巨大的河流。

說文解字說:

河:水。出焞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也就是黃河。

江:水。出蜀湔氐徼外崏山,入海。也就是長江。

前文所述,甲骨文是殷商是流行的文字,而金文則應用於商周時期。

下圖是商朝的地圖,我們可以看到商人主要活動區域是黃河流域。

以下是公元前1044年武王伐紂時期的地圖

我們可以看到周人統一天下之前,華夏人活動區域已經推進到了長江流域。下圖是公元前1042年前後周朝的地圖。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河,對於殷商人來說,是指寬闊的黃河,需要吆喝渡船來橫渡而過。而江,指的相對黃河更加寬闊的長江,商人、周人,用巨大的河流來對它進行描述。

我想,這就是江與河,在造字本義上的區別。

在漢朝,長江口在揚州鎮江附近,江面寬達20多千米,不可謂不壯觀,不遼闊啊。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在造字時代,水流的源頭叫“泉”;石壁上飛濺的山泉叫“水”;由山泉匯成的水叫“澗”;山澗在地面匯成的清流叫“溪”;眾多小溪匯成的水流叫“川”;眾多川流匯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叫“江”。

江是最大的河,我想,這樣的解釋,和造字本義,也是一致的。

至於後世各種其他解釋,那就眾說紛紜了。


平凡2850


古代,江特指長江,河特指黃河

古稱四瀆,是中原最有名的四大水系。

江、河、淮、濟。

今天,長江、黃河、淮河都還在,濟水哪裡去了呢?

大家有所不知,濟水河,在清朝咸豐年間,因黃河的決堤改道,被黃河借道入海,從此濟水便從地球上消失了。

從這幅地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古黃河的入海口在現在天津河北一帶的渤海灣,而如今入海是在原先濟水的山東境內。

河與江的差別

這兩個字的區別,在於“工”與“可”。

其實,在古代造字的過程中,工的字形原有巨的意思,所以有大的意味。

大水為江,大木為槓,大貝為貢,大蟲為虹。

所以,古人造字“江”者,是寓意長江的浩瀚無垠。

而可是歌者,是讚歎。所以黃河的雄奇,令人讚歎,嘆水為河,嘆土為坷,嘆,而嘆山為阿。

所以,古人造字“河”者,是寓意黃河的雄險,令人驚歎的恢弘!

至於後人所說的江入外海,河入內海,都是今人的附會罷了。

中國的文字,韻味奇美!


老爸的修行


其實,江就是長江,河就是黃河。江河就是長江黃河的古名。

上古有四瀆,江河淮濟。是當時華夏認知中,僅有的四條流入大海的長河。而同期還有其他河流,或者四瀆的支流,也是以水字旁的單字命名的。比如,渭 清 漢 湘 汾等等。只不過後來隨著語言和文字的發展,河流的名稱不再是一個字。比如,江河淮濟這四瀆的名稱,就變成江水、河水、淮水、濟水。而再後來,才出現長江、黃河、淮河的名字(而濟水沒有稱作濟河的原因,恐怕也是濟水河道被黃河吞併的關係吧)

至於題主問的江和河的區別,應該問的是為什麼後來以江和河來給諸多河流命名。這應該是以河流的流量來區分的,比如南方河流流量普遍比較大,大多以江來命名。而北方河流,大多流量較低更多的以河來命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