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爲海龍王說法印經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海龍王宮,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並與眾多菩薩摩訶薩俱。

爾時娑竭羅龍王即從座起,前禮佛足,白言:「世尊!頗有受持少法,得福多不?」

佛告海龍王:

「有四殊勝法,若有受持、讀誦、解了其義,用功雖少,獲福甚多,即與讀誦八萬四千法藏功德無異。云何為四?

所謂唸誦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龍王當知!

是謂四殊勝法,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是故汝等常應唸誦。」

爾時世尊說是四句法印經時,彼諸聲聞、大菩薩眾,及天龍八部、阿蘇羅、揵達婆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修行法門:經常受持、讀誦、參研四殊勝法:“諸行無常、一切皆苦、諸法無我、寂滅為樂。”

功用:可得菩薩摩訶薩無盡法智,早證無生,速至圓寂。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大唐三藏法師義淨 (635~713)唐代譯經僧。河北涿縣人,一說齊州(山東歷城)人,俗姓張。字文明。

幼年出家,天性穎慧,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玄奘之西遊,二十歲受具足戒。

於咸亨二年(671)經由廣州,取道海路,經室利弗逝(蘇門答臘巴鄰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禮鷲峰、雞足山、鹿野苑、祇園精舍等佛教聖蹟後,往那爛陀寺勤學十年,後又至蘇門答臘遊學七年。歷遊三十餘國,返國時,攜梵本經論約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陽,武后親至上東門外迎接,敕住佛授記寺。

其後參與華嚴經之新譯,與戒律、唯識、密教等書籍之漢譯工作。自聖歷二年(699)迄景雲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五十六部,共二三〇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傳有部毗奈耶等之諸律大多出自其手,與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等共稱四大譯經家。師於譯述之餘,亦常以律範教授後學,盛傳京洛。

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並首傳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備載印度南海諸國僧人之生活、風俗、習慣等,繫了解當時印度之重要資料。

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壽七十九。建塔於洛陽龍門。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