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詩名頗高,與王維高適等人過從甚密,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

李頎,唐朝詩人,與圈內大V王維、高適、王昌齡等人往來甚密,“一時名輩,莫不重之”。李頎擅邊塞詩、音樂詩、送別詩,尤以邊塞詩成就最大,詩名頗高。然而,在浩瀚的史書資料裡,對於其生平、歷程的記載卻甚是寥寥。

他詩名頗高,與王維高適等人過從甚密,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

對其較為詳細的記載出自《唐才子傳》,然也僅百餘字。裡面有對他的生平進行描述:李頎,東川人。而這東川,也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四川綿陽三臺,有人認為是河北。

而其生平履歷看來也是平平:少時家本富有,任俠,結交輕薄子弟,傾財破產,繼而苦讀十年,於開元二十三年考中進士,任新鄉縣尉。這是他仕途的起點,也是終點,才子傳中記載其“性疏簡,厭薄世務”,大概正由於此,李頎任職多年,終未得升遷,晚年過上了隱居生活。

他詩名頗高,與王維高適等人過從甚密,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

李頎人生經歷雖是平平,但大概也可算是古代讀書人羨慕的狀態:有過貧有過富,既有出世也有入世,雖官位“只到黃綬”,但也有其偉材,並有詩歌名篇傳世,也不失為一種圓滿。

在詩歌方面,才子傳評其“工詩,發調既清,修詞亦秀,雜歌鹹善,玄理最長”,評價頗高。而讀書燈下與之“結識”,則源於他特別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送別詩:《別陳章甫》。詩前四句甚是喜愛:

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

青山朝別暮還見,嘶馬出門思舊鄉。

他詩名頗高,與王維高適等人過從甚密,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

未做離別哀語,反而氣氛輕快、曠達,在離別詩中獨具一格。李頎送別詩以擅長描述人物著稱,這首詩即為一首代表作,如有興趣,可找全詩來鑑賞一下子。

再看一首情深意切的送別詩:《送魏萬之京》。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他詩名頗高,與王維高適等人過從甚密,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

離愁別緒,情深意長,字裡行間,誰人不能體會離別的箇中滋味?“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作客途中的憂愁與寂寞自此而出。不過,詩人並未沉浸在這樣的憂愁之中,並勸誡友人也無需耽於眼前的離別與到時的行樂,而應抓住時間,成就一番事業。

他的《古從軍行》甚是聞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他詩名頗高,與王維高適等人過從甚密,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

《古從軍行》作為其邊塞詩的代表作,奔放豪邁,慷慨悲涼,借古諷今,以漢事寓唐事:年年征戰,犧牲的戰士們屍骨埋在關外,換取的結果,卻是塞外的葡萄從西域進入漢家。苦寒與悲涼之感頓生。

此外,其描寫音樂的詩歌也極其生動,豐富了古代詩歌的藝術寶庫,並對韓愈、李賀等人的音樂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總的來說,李頎是位“有高才而無高位”的詩人,詩才是被低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