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一般提起谁历时三朝,大家都会第一时间认为其定是一个具有大才、十分了不得的人物。比如司马懿、长孙无忌之类辅佐几代君王的重臣,或者吕后、武则天这样长时间涉政乃至自己掌权的大女主。我们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没有什么过人的才干,却干预几代帝王的朝政,让他们都爱恨交织。她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比较浓墨的一笔,但却没有骂名,因此,也很值得一看究竟。

从出身而言,窦太后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草根女”。她出生在清河郡一个清贫的农家,草根到除了姓,连具体的名都没有。在汉朝的所有官方史书中,关于窦太后的名,都写着不详。窦漪房这个名字,还是唐朝史官在《史记索隐》中记载的,而且还是据说——“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

汉惠帝登基后,由于性格绵软仁善,朝中大权基本在吕太后手里。新帝登基,朝廷征选良家子入宫侍奉惠帝,窦漪房因美貌过人入选。但是吕太后认为美人容易蛊惑君心,因此进宫的窦漪房并没有服侍皇帝,而是以宫女身份留在吕太后身边。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有一次,吕太后下诏封赏一批宫人给诸侯王,姿色过人的窦漪房便是其中一位。但由于当时窦漪房只是一普通宫女,因而掌事的宦官并没有如她意愿分往赵国,而是将其安排去了代国。到了代国以后,受诏的五位家人子,只有满脸失落的窦漪房受到了代王刘恒的恩宠,这里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奇妙。

备受恩宠的窦漪房很快为刘恒生下一女二子,分别是刘嫖、刘启、刘武。当时的代国王后也孕有四子,然而王后命薄早逝,因此窦漪房在代国后宫的地位实际和王后无异。更不可思议的是,在代王刘恒被拥为皇帝后,王后所生的四个皇子竟然都先后病死在入京途中。因此窦漪房所生的长子刘启便被立为太子,而窦漪房便很快的母凭子贵被册封为皇后。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着窦漪房后位的稳固,窦氏一族也逐渐出现在长安的权力中心。以色侍人,色衰而爱迟,尤其是窦皇后因病失明之后,汉文帝刘恒开始专宠慎夫人。如果不是袁盎等大臣劝谏,文帝甚至想扶持慎夫人和窦皇后平起平坐。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文帝的移情别恋,使得本已失明的窦漪房更是气闷难解。本就偏宠小儿子的她,对行事风格颇似文帝的大儿子刘启更有偏见。刘启即位后,大赐天下,窦氏一族封侯加官很是风光。成为太后的窦漪房,更是无所顾忌地展示自己对小儿子刘武的宠爱,不但赏赐其不计其数的财帛,还时常进言要刘启册封刘武为太子。尤其是太子刘荣被废后,窦太后更是频繁要求。汉景帝刘启无法拒绝窦太后的要求,便将准备立弟弟为太子的打算告知朝臣,结果遭到以袁盎为首的重臣反对,最后改立儿子刘彻。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新太子人选出来后,窦太后和梁王刘武都十分不满。尤其是作为一个诸侯王的刘武,深受太后宠爱,拥有四十多县国土,财富比京师还多,出行仪仗比天子还大,心早就不安于身份了。刘武对阻挠其成为太子的袁盎等人十分怨恨,竟然派人将袁盎刺杀了。汉景帝知道真相后十分愤怒,可窦太后维护刘武,亲自出面说情,景帝无可奈何,只好答应宽恕。

未曾想刘武在入朝请罪的时候,半路私自骑马先进了长安,窦太后看见梁王的车架里没有儿子,便当众哭骂景帝“帝杀吾子”,直到刘武出现,才转为大喜。此事过后,景帝和窦太后以及梁王刘武之间的关系开始破裂。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没过几年,景帝拒绝梁王刘武滞留在长安,刘武回梁国后不久突发疾病去世。得知消息的窦太后极为悲伤,整日以泪洗面,不断控诉“帝果杀吾子”,甚至绝食。此事让景帝既哀伤又担心,本就身体不佳的他,很快也就因病去世了。并且在去世前,答应了窦太后通过馆陶长公主提出的要求,将梁国一分为五给刘武的儿子们,连刘武的女儿都封了公主,才得到窦太后的原谅。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汉景帝驾崩后,太子刘彻即位,尊窦太后为太皇太后。年轻气盛的刘彻上位后,积极推出新政。由于新政理念和窦太后奉行的黄老学说不同,遭到了以窦太后为首的权贵们的反对。并在窦太后的授意下,支持新政的大臣们被杀的杀,免职的免职,刘彻的新政也随之被全部废除。

一腔热血被狠狠浇灭的汉武帝十分抑郁,但由于刚上位,根基不足,无法撼动以窦太后为首的窦氏权势,只能被迫妥协。直到几年后窦太后驾崩,汉武帝才开始真正的掌权生涯。而且在册立太子这件事上,坚持执行“杀母留子”政策,以防止母壮子弱,后宫干政的情景再现。

她出身农家,从草根逆袭到皇后乃至太皇太后,汉武帝都怕她

纵观窦漪房的一生,尽管其上位后,一直强势以个人喜好为中心,在汉景帝时想册立自己喜欢的小儿子做皇帝,但最终没有实现愿望;在汉武帝时,虽然前期阻扰武帝开展新政,但事实证明,武帝即位之初的确更适合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

由此可见,窦氏基本上没有掀起大的波澜,汉景帝和汉武帝对其可谓都是又爱又恨,因此,《汉书》和《史记》等史书中关于窦氏的记载和评价还算客观公正。以至历史上,窦氏并没有留下如吕后那样的恶名,对其而言,的确也是一种了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