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为什么没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

国椦


杜月笙去香港说得好听叫做换个地方生活,说难听就是逃难去了。杜月笙在上海被人们称为地下皇帝,香港的那些人可不吃他那套,杜月笙在上海混的那么好是必然吗?当然不是了,肯定是有各方面的原因的,如果有的选择杜月笙肯定是不愿意离开上海的,毕竟上海才是他的地盘。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换了个地方,你之前多厉害来了这个新地方都不管用了,而且杜月笙在香港后来都借钱生活,试问这样的情况怎么可能打出自己的天下。杜月笙去香港的时候就带了十万美金,要知道辉煌时候的杜月笙,这点钱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那么杜月笙在上海是靠哪些来钱的呢?

毫无疑问黄,赌,毒是肯定有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实业,在那个时候这些东西都是只有一部分人垄断的,杜月笙在香港想重操旧业基本不现实,在当地肯定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东西,外人想加进去非常难。杜月笙这个时候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也就是说他根本就没有资本来打出自己的天下。

这些是外在原因,还有内在的原因,杜月笙岁数已经大了,他来香港本就是避难,应该是没有过长远的规划,而且他禁止子女涉足自己的行业的,也就是说他自己不想在香港继续混了,只想安稳的活下去就行,毕竟和他一起的那些大哥们可是一个比一个惨。

在上海的杜月笙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政界还有自己的人,有非常大的靠山,干什么都行。去了香港这一切都没有了,在香港地位,人脉什么都没有,即使他自己想打天下,也是非常困难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1949年4月27日,杜月笙经过反复斟酌,他没有选择随蒋介石集团一同前往台湾,也没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留在上海,而是选择了香港。在香港蜗居仅三年,于1951年8月16日下午,年仅63岁,他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人们不禁发出感叹:纵横一生的杜月笙为什么没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呢,仔细想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强龙难压地头蛇”,杜月笙逃遁大陆到香港的时候,香港已有“香港杜月笙”李裁法,他虽在上海时受过杜月笙的恩惠。“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现已成了远东最大规模游乐场——丽都花园游乐场的老板,此外还兼有夜总会皇帝的江湖名头。杜月笙刚去的时候,李裁法表面上很是尊重他,创造机会邀请他出来抛头露面。开始杜月笙有过重振雄风的想法,但时间一长,他明白了李裁法的目的——利用自己给他撑场面树威风而己。于是杜月笙选择了黯然离开,他知道在香港,残酷的江湖规则已经不会给他真正机会了。

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地球人都知道,杜月笙靠鸦片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来的发展走的也是毒赌黄生意。1925年他依靠各方势力成立三鑫公司后,几乎包揽了法租界的鸦片生意。后期虽然转型金融工商实业,但主要还是依靠他的江湖地位。

杜月笙在上海的江湖地位是建立在十里洋场的法租界,这是时势造就了他。他在上海的人脉是苦心经营十多年的结果。况且杜月笙到香港后,很快了解到港英政府和法租界当局的行事风格,以及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完全不同,香港地区的鸦片外贸份额很少,早有“天地会”系统(即洪门)的本土黑社会把持,他一无政府关系,二无本地网络,他实在插不上手。在香港,没有了他可以倚靠的时势,就没有了他的江湖地位,也没有人脉。离开了上海的杜月笙就像离开了水的鱼儿,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环境,他也就无法施展拳脚了。

二、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杜月笙到香港的时候巳进入花甲之年,早已过了安营扎寨开疆拓土的年龄,加之他身体也渐渐出现了一些状况。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禁止鸦片,打击赌博,取缔妓院等一系列的雷霆措施,狠狠地击中了他的任督二脉。他重振雄风的心力也渐渐被动摇。坏消息接二连三,一会儿他的手下被镇压了,一会儿他的门徒又落魄而死了。总之,他在庆幸自己选择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双手沾满杀害共产党鲜血而后怕,虽然他也曾为抗战作过贡献,但毕竟他积累财富的原罪是不可饶恕的。

就这样,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杜月笙再也无暇顾及重振雄风的计划,只能选择屈居人下苟延残喘的生活了。

杜月笙是明智之人,他知道自己手里的钱财有限,他逃逸大陆时只有三十来万美金,其它是别人留给他的借据。三十多万美金应付全家人的吃喝用度还勉强应付,哪有重振雄风的底气?于是他临终前选择了将所有借据付之一炬,也算是成全了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大智慧。

三、垂垂老矣,良人相伴

在香港,杜月笙最幸福最温暖的事就是他终于与追求了大半辈子的孟小冬举行了婚礼。

孟小冬出身梨园世家,人称“冬皇”,是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的优秀传人之一。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分早在1925年就开始了。1929年他虽然娶了名须生姚玉兰,但对孟小冬依旧念念不忘,一直关注并找机会与其交往。

1946年,在杜月笙四太太姚玉兰(孟小冬的好姐妹)的撮合下,孟小冬感恩杜月笙数年来的情深意重,终于以身相许。孟小冬随杜一家迁居香港后,主动承担了侍奉杜月笙的责任,她的相伴温暖了病入膏肓的杜月笙的晚年生活。杜月笙深感孟小冬的深情和照顾,与孟小冬补办了当时轰动香港的“轮椅上的婚礼”。这也是算是杜月笙在香港出现的最后绝唱。

如今,历史的车轮已经踏上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杜月笙作古早已大半个世纪了,他的骨灰现葬在台湾。有书君相信,他生前想葬在大陆上海老家祖坟的遗愿,随着台湾的收回一定会很快实现。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1949年5月3日,“宝树云”号客轮驶抵香港,闻讯赶来迎接杜月笙的,只有在港的少数家人亲友。寥寥数人的欢迎场面,在嘈杂喧嚣的码头上显得毫不起眼,这一幕说明,属于杜月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属于杜月笙的江湖已经苍凉了。

霸王不过江,枭雄逃异乡!

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颠簸跋涉,当时的杜月笙虽说未至心死,但曾经的江湖神话已死!因为如此,一向注重江湖排场的杜月笙再无心情去在意这些,与迎接他的人简单寒暄后,他就一脚踏进了坚尼地台18号。

从此,杜月笙成了套子里的人。也许这个套子还有江湖枭雄的些许余辉,但套子中的人却黯然萎缩的厉害,以至于没几年就脱壳而逝了。

这样的状态,不说打天下,就是苟活下去都异常艰难,即便他是杜月笙。

其实就是在江湖纵横的巅峰时刻,杜月笙也不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崛起上海滩,他靠的是勾结各方势力大吞赌毒黑钱,后期转型金融工商实业,他靠的是以自己的江湖能量弱肉强食,或明或暗地大抢各行各业的大码头。

说到底,杜月笙的天下是靠地位、人脉、运势、心力以及他的江湖手段支撑起来的,而在香港,杜月笙的这几样东西要么已经成了空架子,要么干脆就荡然无存了。

先说杜月笙的江湖地位。

49年初到香港时,面上杜月笙还有青帮大亨的名头地位,但此时的名头地位拿来给地头蛇成撑场面还行,想自己重新呼风唤雨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江湖规矩,越朝上走其实越残酷。

在杜月笙的江湖轶事中,所谓的香港最后发挥“余热”,说到底其实就是杜月笙给“香港的杜月笙”撑过一段时间的场子。

这号称“香港杜月笙”的人是谁呢?

李裁法。

此人原先只是个小角色,落魄时还曾受过杜月笙的恩惠,靠着抗战时期积累的名声,战后在香港混的很是风生水起。49年5月,杜月笙到香港后,此人已成了远东最大规模游乐场——丽都花园游乐场的老板,此外还兼有夜总会皇帝的江湖名头。

表面上,这香港的杜月笙十分敬重杜月笙本尊,但本质上却是利用杜月笙给自己撑场面。

而杜月笙呢,一段时间确实抛过一些头、露过一些面,这中间当然也有想重振雄风的意思,但结果只是李裁法挣大钱,杜月笙只能当帮忙看客。

是曾经的强龙又怎样,杜月笙最终只能黯然缩回去。在香港,残酷的江湖规则已经不会给杜月笙真正的机会了。

再说人脉。

人脉在杜月笙的江湖事业中至关重要。可他在香港还有什么人脉呢?清一色几乎全都是失意避难者,至于另一些还有能量的人脉,却又都在台湾,而台湾呢,自己又下不了去的决心,如此一来,在香港的杜月笙根本无法伸开手脚去谋求一些东西。

因为这个,曾经的上海滩第一人很多时候只能去打小买卖人的算盘,但那些小买卖,一则杜月笙根本看不上眼,二则他也确实不擅长。

在当时,杜公馆里就屡次出现过这样的尴尬一幕,有人来找杜月笙商量,不行,咱们开个戏院吧!

杜月笙怎么回答的呢?算了吧,原先在上海滩都没干过。

这种说法其实特能反应杜月笙当时的尴尬境地。

能干的事,既瞧不上,又觉得不妥,更觉得干不来。

之后就是运势。

在香港,杜月笙的运势很不好,这其中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先说必然性。避居香港,杜月笙的内心其实始终是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简单说就是该何去何从他不知道,他很大的精力都花在了投石问路上。

这种棋子落不定的状态很折磨人。

然而杜月笙轮番投石问路的结果又是如何呢?两条路似乎都被堵死了。大陆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他不敢回去;台湾传来的一些消息让他不愿前往。

柳岸始终不见花明,前路始终不见又一村!如此这般地憋在异乡死角,再说运势对杜月笙而言几乎已到了奢谈的地步。

这是必然性的运势,偶然性的运势杜月笙更差。

在香港,杜月笙唯一一次下定主意做生意,结果却是血本无归。

怎么个事呢?一位四川的朋友拉杜月笙做丝蚕生意,这种大手笔的倒买倒卖一向符合杜月笙风格,于是杜月笙投了十万美金。按理说这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可结果就遇到了货运飞机起义,巨资砸在了货上,货却活生生地烂在了内地。

遇到这样背运的事,哪儿说理去,从此之后杜月笙再没染指任何生意,只剩下坐吃山空。

接着再说心力。

越是枭雄人物,心力越显得重要。

可以说,在香港的杜月笙已经到了心力全无的悲惨境地。

导致他心力全无的主要是三方面,第一、此时的杜月笙身体已经垮掉了,一个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的人还能有什么心力可谈,就这一点几乎就能给所有问题给回答了;第二,坏消息接二连三,一会儿谁谁谁被镇压了,一会儿谁谁谁又落魄而死了,加之身体又不好,身没死,心已渐成了死灰;第三、很多时候心力是由钱财撑起来的,此时的杜月笙全部身家只剩了应付全家人坐吃山空的三十来万美金,想重燃心火,压根就是没柴呀!

最后说江湖手段。

没了前面那些个前提,所谓的江湖手段就是零。

所以说,杜月笙在香港再打不出天下,这是他那一代江湖人物的宿命!

只所以列举上述那些个理由,只想说明一点,被时代抛弃的人,即便给他机会,即便再给他不止一次的机会,他也不可能再成功!

读杜月笙,咱们不应该被其黑道传奇所误导,越是读这样的人咱们越是应该去思考,属于咱们自己的人生正道在哪里?

否则,迟早有还的时候,迟早有还的一干二净的时候。

飘零香港的杜月笙不就是这样嘛!


黑句本




最近在看电视剧《远大前程》,陆昱晟的原型应该便是杜月笙,霍天洪、张万霖和陆昱晟并称“三大亨”,杜月笙亦与黄金荣、张啸林并称“上海三大亨”。陆昱晟表现的是遇事冷静、眼光独到且有谋有略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的杜月笙亦是如此。虽然这部电视剧乃是虚构,但是仍然能从中看出杜月笙的影子。

杜月笙真真是个人物。



杜月笙:我想当国民党的狗。

杜月笙生于1888年8月,仿佛早已经注定杜月笙这辈子会发。杜月笙以贩毒起家,1911年入八股党贩卖鸦片,随后得到青帮头头黄金荣的赏识,开始跟着黄金荣混。1925年,杜月笙与黄金荣、张啸林创办了三鑫公司,垄断了上海法租界的鸦片生意,“上海三大亨”的名头也开始亮瞎上海滩。

当时对于“上海三大亨”的评价是:“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那么,这杜月笙到底怎么会做人呢?中华民国总统黎元洪辞职后,曾逼居上海,杜月笙对待黎元洪可不是人走茶凉的态度,而是恭敬和善待黎元洪,这让黎元洪极为感动,让秘书长送了副对联给杜月笙,“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杜月笙则因此得了“当代春申君”的美誉。那位怂恿和策划袁世凯称帝的杨度跑到上海后,亦是获得杜月笙的热情款待,成为杜月笙的清客,杨度更是写文吹捧杜月笙:“谦抑山下,恂恂如儒者,不矜其善,不伐其能。”

1927年4月,杜月笙为傍国民党,与黄、张组织中华共进会。同月11日即发动“清党”,杜月笙设宴邀请上海工人运动领导人汪寿华,汪寿华到场后,杜月笙即让人将汪寿华打昏,随后运到郊外枫林桥活埋了汪寿华。汪寿华的失踪,让工人武装没了领袖,致使工人武装的起义失败。杜月笙果然因此得到蒋介石与国民党的支持,南京政府成立以后,杜月笙更是成为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和行政院参议,这算是蒋介石对于他在上海的作为的报酬。

电视剧《远大前程》里陆昱晟在听到洪三元说他们是国民党的狗以后,笑着说,洪三元说的没错,在这乱世里,当国民党的狗是正确的选择。当时的杜月笙亦如是。



杜月笙:我是爱国人士,但是我选择香港。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月笙积极参与抗战物质筹备,为抗战提供后勤保障。同时,组织帮会成员参与协作国军作战,为国军收集情报。同年,上海沦陷后,黄金荣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张啸林为保富贵而投日,杜月笙则远赴香港。在抗战时期,杜月笙的所作所为是在向国人宣布,他杜月笙是爱国的,甚至曾经策划过暗杀昔日的兄弟张啸林。这段时期的杜月笙,确实值得点赞。

1949年,蒋介石即将败退台湾的时候,曾单独约见杜月笙,试图说服杜月笙同去台湾。我党亦曾秘密会见杜月笙,希望他能留在上海,为稳定上海局势贡献力量。如果此时是国民党得势,让他留在上海的亦是国民党,我相信他肯定点头,然而国民党的失势已经注定,为免日后遭清算,同时两不得罪,经过权衡利弊以后,杜月笙决定去香港。



杜月笙为何没有在香港打出自己的天下?

俗话说得好,“不是猛龙不过江”,但是杜月笙这条猛龙为何到了香港以后,却选择蛰伏呢?

一、老骥伏枥,无心江湖。

杜月笙生于1888年,1949年前往香港时的杜月笙已经过了花甲年。同时,经历过战争洗礼的他,经历过大富大贵的他,什么没看过?又有什么没享受过?此时的杜月笙,最想的是安度往年,而不是继续江湖,这也是杜月笙为什么会与孟小冬结婚的原因。

二、杜月笙没时间,更没精力。

即使杜月笙是条猛龙,可是他的老巢是在上海,不是香港,他的影响力也是在上海,不是在香港。如果杜月笙想在香港拥有上海时的江湖地位,先不说打打杀杀,各种人际交往和关系渠道总是需要的吧?当时的杜月笙基本处于养病状态,你让他打打杀杀他还可以花钱招揽马仔,可是你让他去拓展人脉和渠道,中国的酒桌文化便会让他提早见阎王,他可不是上海时期的大亨了,香港的显贵即使听过他的名头,但是说到底人家也不会为了给你面子而损害自己的利益,除非杜月笙能给他们更多利益。但是,当时的杜月笙根本没精力做这些事了,说白了,是病重了,快死了。

三、杜月笙不缺钱。

杜月笙作为曾经的“上海三大亨”之一,身家当然不会少到哪里去,在香港肯定能当个富翁,人家不缺钱花。这种时候,你让他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拖着病躯去打天下?闲得慌吧?杜月笙应该做的便是拿着钱,好好享受时间已经不多的余生,他的钱够他花了,甚至他的儿子孙子一起花都没问题。

即将入土却又很有钱的老头子,杜月笙已经不愿继续折腾了。


吾与吾国


杜月笙,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风云人物,上海滩青帮教父,上海三大亨之一。1949年,解放上海前夕,杜月笙带出四姨太,五姨太及亲人随从,保镖等一行十多人匆忙离开上海。乘坐荷兰豪华轮船驶向香港。


到了香港,杜月笙租住在坚尼地台18号一个三室一厅的房子里。和杜月笙在上海的杜公馆简直是天壤之别。香港不比上海,上海是他发迹的地方,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着。在上海滩做为青帮老大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几乎没有他杜月笙办不成的事。

但是香港就不一样了,俗话说货到地头死,强龙难压地头蛇。当时香港就是一个殖民地,是一个花花世界。权贵富甲大有人在,纵横上海滩的杜月笙在香港也就是一个小吏而已。


况且杜月笙离开上海之前,还将上海杜公馆以四十五万卖给了美国驻沪领事馆。这也是他逃离香港仅有的积蓄。听说后来在宋子文弟弟宋子良那里还存有十万美金。

在香港杜月笙虽然有了发展空间,但是他没有靠山没有人扶持,也失去了政治舞台。想东山再起几乎不可能。所以杜月笙在香港的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在香港唯一让他骄傲的一件事,就是与一代名角孟小冬举行了婚礼。

孟小冬(1907~1977)北平宛平人。出身梨园世家,京剧演员。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的弟子,余派优秀传人之一。


早年杜月笙在戏院结识了孟小冬,后来经四姨太姚玉兰撮合于孟小冬走到了一起。

1949年跟随杜月笙来到香港,一年多来,孟小冬一直在照顾着杜月笙的生活起居。以至于后来杜月笙哮喘病复发,根本离不开床榻,甚至要靠氧气瓶来维持。都是孟小冬在侍候,煎汤熬药,不离左右。孟小东于杜月笙没有夫妻的名分却尽到了夫人的责任。

杜月笙看在心里,觉得对不住小冬,于是不顾家人的阻挠,依然决定与孟小冬举行婚礼。

1950年,63岁的杜月笙在香港坐着轮椅,带着儿女与孟小冬举行了正式婚礼。从此小冬成了杜家有名份的人。

杜月笙与孟小冬一世情缘终于尘埃落定。这也是杜月笙晚年在香港唯一的一件喜事。这场婚礼也被后人称作:轮椅上的婚礼。


好景不长,就在杜月笙与孟小冬新婚不久,杜月笙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坏,已经病入膏肓。于是立下遗嘱。将仅有的11万美元(其中包括寄存在宋子文弟弟宋子良处的10万美金)做了分配:即每个太太一万,长子一万,女儿未嫁的6000,出嫁的4000。并且销毁了之前别人在他这借钱的借据。以告诫后人他死之后一切化为乌有。不要再去找别人要帐。

交代所有后事之后,杜月笙在1951年8月16日下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的骨灰后来被葬在了台湾。生前遗愿是想葬在大陆上海老家祖坟。但是最后一直没有如愿。


就这样杜月笙打拼在上海,终老与香港。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任驰赢天下


只能说,世易时移,风光不再。

被极度美化的黑帮人物

青红帮老大杜月笙是上海滩的一个传奇,一个出身低下父母早逝的孤儿,后来靠卖水果混成上海滩三大亨之一,在风云变幻的上海滩黑白两道当时上海滩黑白两道通吃,其能力、手腕可见非常之高明。

去年的文艺片《罗曼蒂克消亡史》,以极其文艺的手法浪漫化地表达了魔都昔日风流雨打风吹去的过程,对杜月笙这个人物加了一层历史情感的滤镜。

从人物的角度去考虑,肯定有非常值得同情的地方。但是完全抛开历史,为一个掺杂着黑色、暴力、江湖义气、商业的暧昧不清的人物,进行臆想性的美化,是值得商榷的。

1949年前夕,上海局势振荡,当年的三大亨,张啸林早已经作古,黄金荣选择留在上海,杜月笙成为国共双方争取的重点。

蒋介石曾经亲自召见杜月笙,要求他能够去台湾。我方也通过人做工作,希望他能留在大陆,为解放后的上海做些工作。

杜月笙经过思考,上海没留、台湾没去,选择去了香港。

他在香港,也曾经想过重振雄风,但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已不再

杜月笙发迹,靠的是贩卖黄赌毒,后来成功之后,转型做实业,然后开始热心公益,结交社会名流章太炎等人。

也就因为此,后世不少人才想着给其洗白,就像现在一些黑心企业家,想着法子做慈善。如果疫苗企业长生公司老板也做过公益的话,我相信不会有人为其洗白吧。也许这是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原因。

杜月笙到了香港以后,方寸之地早已被李裁法等人瓜分殆尽,他所熟悉的黄赌毒的套路,人家比他玩的熟练的多。

而且,港英当局当时是各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要想做生意,首先得摆平他们,这一点,杜月笙也难以做到。

杜月笙去香港以后,他的羽翼还都留在上海。黄金荣被发配去做清洁工,徒子徒孙们都接连不断地被处决、判刑。沧桑变幻,在杜月笙看来,也会有黍离之叹。

他去香港的时候,已经61岁了,身体严重退化,没有两年就挂掉了。即使他有心思东山再起,打打杀杀的事情也做不了了,何谈人生再度辉煌。

只能蜗居一地,落寞而终。对比那些留下没走的,好歹算是善终。


何殊我


中国老话总说:人挪活,树挪死,但还有一种说法同样不可忽视: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这句话也许可以很好的说明杜月笙为何没有在香港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人常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对于杜月笙,这句话同样有效,他在上海滩是不可一世的王――一代流氓大亨,但到了香港则为客,非亲非故。

并且没有无缘无故的一片天留给杜月笙!

杜月笙与香港结缘,初是缘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杜月笙避走香港,以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开始算,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后八年时间。

再就是1949年4月份,到1951年8月份,杜月笙移居香港,再没回来。

杜月笙在香港的时间,断断续续、前前后后,加起来不超过10年,在这期间,杜月笙的事业重心始终在大陆,在他的家乡上海滩。

香港,在他的生活在出现更多的是扮演避难所的角色,杜月笙也没有在香港长期发展的规划,因此,要杜月笙一下子在香港风生水起,像在上海滩一样如鱼得水,那简直是太难为杜月笙了!

更何况,杜月笙在上海滩铺排太多,场面太大,根本不可能有精力或者抽身布局香港。

当然,不是一直不想,而是抗日战争时期尚兼顾不上,国内战事此起彼伏,杜月笙身上担子不轻,担负着不少敌后抗战的重任。

等到了1949年之后,杜月笙其实有心在香港发展自己的事业,但今非昔比,一是杜月笙到香港时,他的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哮喘病也一天比一天严重。


再一个就是此时的杜月笙势力大不如前,大陆的事业和产业早已荡然无存,而被1杜月笙转移出来的,实在聊聊。

从杜月笙临终之际的10万美金,就可以看出来杜月笙在香港基本上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早已没有折腾的资本。

比之巅峰时期或者上海滩时期的杜月笙,10万美金不过就是毛毛雨,可能都没他积德行善一次的钱多。

况且杜月笙一代枭雄――流氓大亨,一生涉足来钱最快最猛的黄、赌、毒三业及航运、金融和面粉业等实业。

以他后期在上海滩的场面,即使不叫流氓大亨,商业巨子的名头,显然他也当的起。若论财产计,千万数不在话下。

但就是这么个叱咤上海滩流氓界和商界的一代枭雄,在香港却过起了硒惶的时光,一家子节衣缩食,眼瞅着山穷水尽!

在这种境况下,杜月笙想起来上海滩是情理之中的事,虽然回不去,但把上海滩的事业搬到香港,也在他的考虑之中。

但此时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没有多少资本,就是连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都各奔东西了,黄金荣执意留在大陆,张啸林,则在抗战时据说被杜月笙让人弄死了。

他的一众徒弟们,也是树倒猢狲散,各自保命。跟随他到香港的顾嘉棠,则因为投机猪鬃,一生积蓄被亏蚀一空,回到了他刚拜杜月笙为师的地步。

从这些原因分析开来,杜月笙已经没有了翻身的资本,时代也没留给他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历史三日谈


阿斗解读《九龙城边忆往昔》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成名黄埔岸,青年纵横外滩口,老年呼啸九龙城!

不知道各位,是如何得出杜月笙在香港晚景凄凉,没有打出自己天下的结论的,其实事实刚好相反,他不是没打天下,而是过的很好年纪大啦修养生息而已!

1949年,伟大的新中国成立,新时代开始啦,但是这个对于杜月笙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这个曾经叱咤上海滩的风云人物在惴惴不安中,匆忙南下去了“小上海”之称的香港。

那么他为何匆忙遁走香港呐,其实是因为各方压力,

49年初,全国大局将定未定之时。蒋介石曾经单独召见杜月笙,希望他和自己一同去往台湾,与此同时伟大的党也通过上海的秘密渠道会见杜月笙,希望杜月笙留在上海。

这即是对杜月笙江湖地位的肯定,也是各方在间接向他施压。

此时杜月笙肯定左右为难,去那边都不讨好,思前想后,不去那边都不对,那不如选择去香港。 这个决定,可谓权衡之下的折中选择,也是最正确选择。

1949年4月,杜月笙一家移居香港,住在坚尼地台18号。有人说他过的凄凉,那就真不了解这段经历,承然,杜月笙在香港没有当年在上海滩那么有权,有钱。但是过的并不惨。


有人以,杜月笙想移居法国,确被索要15万美元费用,最后放弃,就认定他没钱。是不了解真相,其实真相是香港当局,根本不想让杜月笙离开。

虽然辉煌不如在上海,但他的影响力却没打折。杜月笙在香港的两年间,国共方都没有放弃拉拢他,只是杜老板一直不表态。

不仅如此, 杜月笙到香港后,很多人慕名前去拜访,不仅仅权贵,还有各路帮派。他们过去干嘛?还不是拜码头,杜月笙可谓虎威还在,各路朋友来他都挥金如土,仗义疏财

结果才造成之后的财政困难,可是他是真的穷吗?他是在香港没有产业,但是他手上可是握有上亿的欠条,都是之前借给别人的。如果他去要会没钱?但是他从来没要过,还在临终前一把火给烧了,并告诫家人不要去要,这种境界的人,千百年来又有几人?

当年香港有个江湖大佬被誉为“香港杜月笙”颇有势力,杜月笙一家人来香港后,就对他们特别照顾视为偶像,甘愿做他的门生,这个人名叫李裁法。门生门生,就是学生,一个手握亿万欠条,门生是香港大哥的人物,不论怎么过,也不会晚景凄凉。当然不能跟在上海相比,但是也不会很差。


只要他愿意,还是可以重整旗鼓,只是年纪大啦,不愿意在折腾。安享晚年而已。后人就不要随意编排不存在的凄凉故事啦。

杜月笙也算英雄豪杰,抗日英雄!功过相抵,当值得人尊重。


阿斗不傻


强龙不压地头蛇,英雄迟暮见白头。杜月笙到香港时已年老体衰,既无雄心,也无雄财,加之香港本土大佬的势力,他无心也无力打出一番天下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共两党都曾接触过杜月笙,蒋介石希望杜月笙跟着他跑到台湾,我方则希望杜月笙留在上海。

杜月笙是个聪明人,他权衡利弊后,哪头都不得罪,哪头都不听,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前往被英国控制的香港。

按理说,以杜月笙的能力和魅力,跑到香港这个弹丸之地,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不过是小事一桩,但事实却是杜月笙到了香港后十分低调,完全没有打出一番天地,这是为何?

一是强龙不压地头蛇。

杜月笙的发迹除了个人能力,跟当时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投靠了当时的上海滩大亨黄金荣。黄金荣黑白两道通吃,曾在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做巡捕,后来更是担任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对杜月笙的事业发展有极大帮助。

但杜月笙离开上海,到了香港后,却找不到黄金荣这样一位人物。

当时的香港,有一位黑帮大佬叫李裁法,他其实也是青帮子弟,早年还曾投靠杜月笙,是杜月笙门下弟子,后来因为犯事遭警方通缉,不得已南下香港,结果在香港另立天地,成为本地的黑帮大佬,被称为“香港杜月笙”和“夜总会皇帝”。

李裁法还是感恩图报的,他对杜月笙十分尊重,但杜月笙深知,人家虽然对他客客气气,恭恭敬敬,不过如果自己这个“外来户”动手抢他们的生意,就绝对不是这番情景了,而自己虽然声望犹在,但离开了上海滩这片土地,还真不一定能压得住这些地头蛇。

二是没有钱都是空谈。

杜月笙号称“上海滩皇帝”,但他的巨额财富大多数都是各种房地产和实体产业,这些东西都无法随身携带,因此他携家带口来到香港时,身上只带了几十万元美金的现金。到了香港后,一家人的开销都要依靠这些现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搞什么事业,没有钱一切都是空谈。杜月笙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压根儿就没有想过东山再起的事。

三是英雄迟暮见白头。

杜月笙来到香港时已经61岁,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没有任何野心。他之所选择来到香港,主要考虑就是不想再和政治发生什么关系,想要好好陪陪家人,安安全全,清清静静地颐养天年,因此也就没有下心思搞什么东山再起,而是十分低调地和香港各方搞好关系。

1950后,杜月笙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坏,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他立下遗嘱,把仅有的11万美元分配给每个太太1万,长子1万,女儿数千不等,并且命人销毁了别人向他借钱的全部借据,告诫后人他死后不要去找任何人要账。

杜月笙此举看似不可思议,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后人的保护,自己留给家人的财产足够维持他们的生活,他不想让家人卷入他死后的债务纠纷,陷入危险的境地。

1951年8月16日,叱咤风云的黑道第一大亨杜月笙于香港病逝,终年63岁。

纵观杜月笙的表现,他的低调让他度过了一个平静安定的晚年;他的仗义,让后人避免在他死后的清算危险,这便是一个黑道大佬的如意算盘。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杜月笙,中华民国时期上海的“地下皇帝”,和张啸林,黄金荣并称为“青帮三大亨”,被称为上海的“教父”。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当的起“波云诡谲”这四个字,从一个小混混起家,历经磨难成为黑道皇帝,最后却因为站错队伍而亡命香港,并在香港老死。


这样就不免有很多人问为什么杜月笙最后没有在香港也闯出自己的天地呢?早知道那时候的香港很想上海,凭借杜月笙的能力完全可以再造乾坤的,我个人认为有这几个原因。

其一,彼时的杜月笙在香港没有根基。杜月笙刚到香港的时候宛如一只丧家之犬,一没有人,二没有钱,如果他要再打天下的话其实根基是比较浅的,这一点不似他在上海有青帮帮衬,有一批得力的兄弟帮助他。

而且他在上海的时候有一个很方便的身份是巡捕,背后有西方列强的支持。但在香港是不一样的,香港的西方列强只有英国,而英国在香港有了自己的代言人,所以英国完全不需要杜月笙,这个时候如果杜月笙破坏了香港的地下规则无异于和政府对抗,自讨苦吃。

其二,杜月笙已经老了。这一点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第一点只是外在因素,以杜月笙的能力只要他想干其实完全是有机会的。然而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杜月笙到香港时候的心境,那时他刚刚离开繁华的上海,离开了自己经营多年的地盘,来到举目无亲,无依无靠的香港,换做任何一个人内心其实都比较沮丧。


再加上此时的杜月笙已经是一个老人了,你可以看看身边的老人背井离乡的其实都很失落的。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没有了年轻时候来上海拼搏的那种锐气,取而代之的是暮气沉沉,心境的变化才是对于杜月笙来说最重要的。

我想大概就是这两点的原因了,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看法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