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题命题完全按照考纲要求,在选材内容上全部是唐宋名家作品,在考查点上聚焦内容和情感,兼顾表现手法。

定位:浅显易懂,重在抓鉴赏评价

考纲“古诗文阅读”板块,定位其考试内容为“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表明了命题的难易程度。其中,对应古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为D。所谓“D”,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A)、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纲中的“鉴赏评价”具体表述为两条: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在形象分析中理解其蕴含的思想感情、社会意义;鉴赏语言,要把握所运用的语言艺术,领会语言风格特点;鉴赏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多个方面。

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常常是相互融合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包括概括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赏析作品中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有时还可以指出其局限性。

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中的古诗歌阅读题,体现了与往年的显著区别,题目设置一为选择题,其题干要求为“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一为简答题。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选材聚焦唐宋,优选名家非名作

综观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题,可以清楚地发现命题的趋向和规律性。从下表看,近三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题命题一直集中在唐宋两代,以唐代为主。在体裁上,除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考的是李白的五言古诗和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Ⅰ考的是岑参的五言律诗外,其他的基本都是七律;在作者选择上,大部分都是文学史上的名家,这一点2017年显得更加鲜明。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近三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题

再看一下2017年高考语文其他省市的题目:

北京卷,王维的《晓行巴峡》,五律;江苏卷,陆游的《秋兴》,七律;山东卷,岑参的《早上五盘岭》,五律;天津卷,王安石的《太湖恬亭》,七律;浙江卷,白居易的《采地黄者》,五律。

综上,可以发现,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命题的特点:唐宋,名家,非名作,律诗为主。

这样的命题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唐宋是中国古诗歌发展的顶峰,选择唐宋诗歌,能让考生领略到古诗歌的最高成就,引导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选择名家作品,一方面是名家作品水准更高,语言表达更加“靠谱”,另一方面是便于考生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作者的身世理解作品,这样既考查了考生的鉴赏水平,又可以检验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选择名家的非名作,显然是为了防止猜题押题,唐宋名家中,绝大部分诗人作品众多,考生很难押到题目,只考非名作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体裁选择上以律诗为主,主要是保证内容的适量,既落实考纲的“浅易”要求,又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为命题提供足够的信息量。

从思想内容的角度看,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选材,可以看出命题者对表达家国情怀和感慨个人身世的作品的青睐,而格调不高、儿女情长的作品被排除在选材范围之外。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通过描写礼部考试的考场环境,透露出作者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表达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以送别为由,写出苏轼对弟弟子由出使契丹的复杂心理,以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是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的佳作;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白居易的《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从“戏赠”入手,表达了作者的微妙情感:一是对自己诗歌成就的自得,一是对不能被当世重用的无奈和自嘲。

2017年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题的选材范围较为集中,选材特点较为典型,显示了命题者清晰的价值取向和高超的命题水平,这些都为考生今后的相关复习提供了重要参考。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命题考向集中,侧重内容、思想、情感

古诗歌阅读题本质上涉及的考点就四个方面:形象、主题、语言和手法。其中,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等;主题包括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语言包括炼字(炼句)和风格;手法就是表达技巧,具体表现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以2017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为例,古诗歌阅读题的考查点较为集中。

选择题部分: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题

简答题部分: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题

优选名家非名作,聚焦内容和情感——2017年高考古诗歌阅读题全析

备考:知人论世,三种读法攻破古诗歌阅读题

一、静态地读。读作品信息,包括读题目、读诗歌内容、读注释。其中,读题目和诗歌内容要细,既要考虑整体,又要留意关键的字词句。读注释,关键要明白命题者不可能提供没有作用的注释,除了对生僻字词的注释外,其他所有的注释内容肯定与答题有关,在结合题目信息的基础上,思考“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个”,借此找到解答问题的途径。

二、容错式地读。在解答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古诗歌阅读部分的选择题时,考生可以先将所有选项都读一遍,这些选项对考生理解诗歌内容有明显的提示作用。一般而言,读选项的时候,可以先默认都是对的,借此大致疏通诗歌内容,再逐项斟酌,在硬伤优选的策略下选出答案。

三、动态地读。把自己想象成诗人,将诗人的身世、作品风格、写作主题等信息,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这样做可以打破部分语言的表面屏障,领略诗歌的内在意图。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题,选熟悉的朝代和熟悉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知人论世的有利条件。如要理解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中的白居易的“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的诗意,需要我们结合白居易的身世来解读。

高考命题有很强的稳定性,熟悉并掌握高考命题的规律,可以让后面的高考复习针对性更强,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